雍正、順治、康熙、乾隆、嘉慶五個古代皇帝都是清王朝的。先後順序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康熙帝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對清人來說,打下“江山”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想。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雍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在康熙死後借權臣的力量繼位的,在奪位過程中使用了殘酷的手段,參與奪位的諸弟多不得善終,康熙帝的許多近臣也遭到貶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當性,在當時就受到懷疑。“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乾隆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時,清朝開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時得到進一步鞏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嘉慶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拓展資料: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參考資料:中國網--解讀清朝12帝
雍正、順治、康熙、乾隆、嘉慶五個古代皇帝都是清王朝的。先後順序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康熙帝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對清人來說,打下“江山”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想。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雍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在康熙死後借權臣的力量繼位的,在奪位過程中使用了殘酷的手段,參與奪位的諸弟多不得善終,康熙帝的許多近臣也遭到貶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當性,在當時就受到懷疑。“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乾隆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時,清朝開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時得到進一步鞏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嘉慶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拓展資料: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參考資料:中國網--解讀清朝12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