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25787428701

    這種現象可以用“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來解釋。先說一下“返回抑制”是指什麼。經典的返回抑制實驗是,在螢幕上呈現A,B,C三個方框,告訴被試一會兒在其中一個方框裡會呈現一個星號(稱為“目標訊號”),要求被試快速按鍵回答星號出現在哪個方框裡。但其實在星號出現之前,主試會透過某種方式(稱為“干擾訊號”)把被試的注意吸引到某個的方框上,比如某個方框會突然變色然後恢復原狀,再比如在螢幕上呈現一個指向某個方框的箭頭。實驗結果發現,當干擾訊號與目標訊號之間的時間間隔(也就是SOA)在一定範圍內時,干擾訊號會妨礙對目標訊號的識別。例如,A方框突然變色然後恢復原狀,200ms後,如果星號出現在B方框或C方框裡,那麼被試的平均反應時是500ms(不是真實資料,只是為了形象地說明相對大小),但如果星號出現在A方框裡,被試的平均反應時會延長到600ms。值得一提的是,返回抑制不僅在SOA較短(幾百毫秒)的情況下出現,而且有實驗表明,長SOA條件(幾小時,甚至幾天)下也會出現微弱的返回抑制。這一現象看起來挺反常識的。明明“干擾訊號”是在提醒被試注意那個方框,但被試的表現卻和預期相反(不過這個結果和SOA有關,當SOA很短時,干擾訊號確實能加速目標訊號的識別)。但這一現象有其適應性意義。人們在找一件東西的時候,往往不會重複尋找已經找過的地方(除非所有地方都已經找過了一遍),也就是說,人們往往不會給已經注意過的東西分配很多注意資源。這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分配注意資源,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回到題主所說的現象。人們在放東西時,就已經注意過了那個位置。所以在之後找這樣東西的時候,分配給這個位置的注意資源就比較少(相對於分配給其他位置的注意資源),出現題主所說的現象,甚至是類似於“拿著手機找手機”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略過地球的小行星會成為地球的衛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