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奔起跑

    孩子不愛與人說話,不愛理人,是小事嗎?會影響他的人生嗎?

    不是小事,肯定會影響孩子的人生。

    有關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很多,當家長注重對孩子知識等方面的培養,唯獨忽略了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平時又很少陪孩子戶外活動和較多的與人交流,即便是發現孩子有些膽小內向,也認為長大些就好了,沒有太放在心上,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導致了這種膽小怕事的性格主導著孩子所有行為導向。

    小一點的孩子因為缺乏生存經驗和足夠的能力,表現出來的膽小怯懦:怕天黑、怕打雷,不敢獨自一人睡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但是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過於膽小怕事,缺乏勇氣,表現出來的是與人相處過於謹慎,怕和同學過多的交往,怕老師問到自己,缺乏足夠的勇氣答題;受了欺負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訴老師和父母,只要能忍受的就選擇默默的忍受,那問題就大了。

    孩子的這種性格缺陷,小的時候看不出來有多大影響?也不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但一旦進入社會,性格缺陷會讓他失去很多機會,甚至機會就在眼前,也會因缺乏勇氣而錯失,以至於白白丟失原本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孩子靦腆,性格內向,遺傳佔一部分,主要還是缺失後天改變,缺少對孩子這方面進行的相關訓練,缺乏與外界的互動。

    平時可以經常帶孩子去遊樂場,孩子較多的地方玩玩;處得比較熟的鄰居可以讓孩子多叫叫,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只要你肯付出,孩子肯定有變化!

  • 2 # 滿小書爸爸

    答:

    提出問題的家長不要擔心,很多孩子都有不愛說話、不愛理人的經歷。比如前不久,有這樣一則新聞,就和您孩子的情況很類似。

    一個80後成都媽媽,剛剛舉家移民到紐西蘭,這位媽媽是某500強企業駐四川的運營負責人,兒子Andy今年9歲,一直在重慶雙語學校上學。孩子出國前非常活潑可愛,沒想到移民以後,只去了兩天學校,就再也不想去了,甚至每天都不願意出門。

    心理醫生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環境之後,發現孩子的主要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不適應當地的語言環境,感覺無法融入。Andy之前雖然在雙語學校讀書,但是周圍都是華人,外教課程一週也只有3、4次,聽說英語的壓力並不大。到了紐西蘭,滿眼的外國老師和同學,語言環境一下子變成了全英文,孩子自然適應不了。

    孩子不愛說話,也不愛理人,往往是因為適應不了陌生的外界環境。家庭中的語言環境比較單一,父母和孩子溝通所用的詞語也很簡單,孩子不需要很強的語言能力就能適應。相比之下,公共場所的語言環境要複雜得多,老師的授課語言、陌生人之間的交流,都需要孩子掌握較高的語言能力。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做的就是多和孩子交流,並鼓勵孩子多說話。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遊戲,模擬不同場合的溝通方法。比如,模擬孩子在學校上課時的過程,試著像老師那樣提問題,或者模擬孩子去醫院打疫苗的過程,讓孩子扮演護士,家長扮演去打疫苗的孩子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逐步適應新的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需要交合作醫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