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梁洋車子

    古人穿鞋不分左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介紹劉備時說: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這裡面的履,指的便是咱們華人眾所周知的草鞋。古代其實鞋分三種檔次,材質為絲的叫履,材質為麻的叫屝(fei)材質粗劣也就是原生態的叫屨(ju)。戰國以後,鞋的叫法不再那麼繁瑣,統稱為履。後來為適應戰爭的需要,引進了西北地區胡人的穿戴,短衣、長褲和革靴。從此,既便於泥沼寒冷之地行走又便於馬背騎乘的鞋飾--靴子盛行了兩千年。隋唐宋元明幾乎代代皆穿用,直到清朝才改為布制的靴子。鞋子分左右腳,這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但如果時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腳,還是頗為另類的現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稱為“運腳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古人穿鞋始終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難穿?非也!古代製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軟,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動物皮也處理得很柔軟。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對寬鬆,尺碼比較大,不會有穿不上或是磨腳的現象。有意思的是,古代鞋子不講尺碼,只說鞋號,稱“腳第幾”。

    今天我們平時穿布鞋,在高階宴會上穿皮鞋,古代正好相反。因為沒有棉花之前,古代的布鞋都是用蠶絲織的,叫絲鞋,要用五顏六色的絲織,還要織出好看的花紋。這種鞋子,只有貴族才穿得起。相比之下,反倒是皮鞋或皮靴是平民百姓的穿著了。鞋在古人特別是古代女性心目中,一直與性、婚姻聯結在一起。現今被視為“中國鞋”的繡花鞋,在古代常被作為一種定情、吉祥之物來使用,在唐宋時已成風俗。

    繡花鞋又叫“繡鞋”、“扎花鞋”,在晉南一帶又稱作“晉國鞋”。繡花鞋的出現傳說與晉獻公有關,他在完成晉國霸業後,要求宮妃在鞋面上都繡上石榴花、桃花等10種花果圖案。同時還規定晉國女子出嫁時要穿上繡了花的鞋,“繡花鞋”從此流行,成為古代中國女性的保留鞋款。實際上,繡花鞋並非漢族獨有,在少數民族中也是傳情之物。如毛南族的女孩與男孩子定情“坐夜”時,會贈對方“欖子鞋”;仫佬族姑娘在“走坡”時,則會暗測情郎腳的大小,做雙繡花鞋,下次會面時作為定情物送給他。

  • 2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穿鞋分左右,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記事起就是穿的分左右的鞋子,不過,小時候卻一度穿過左右不分的鞋子。

    其實,這個事說起來,很能提現勞動人民的智慧。小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會形成一些不好的行走姿勢。比較常見的是,腳後跟朝外歪(這應該跟人的生理結構有關),其中,比較明顯的走路姿勢很難看,輕微點的過一段時間看看鞋底,後部外側磨損比較嚴重。原因大家都能想到,該處承受的壓力大,受到的摩擦力就大。一雙鞋可能就因為後部外側磨損就不能穿了,同時還加劇了不雅的走路姿勢。並且,這種走路姿勢,單靠走路時自己注意,很難堅持住,尤其是小孩子,所以,許多成年人還不同程度的有這種現象(不信看看自己的鞋底)。所以,人們就想出用不分左右的鞋(每一隻鞋都是左右對稱的)來矯正的方法。兩隻鞋經常交換著穿,避免總是一側磨損,同時,由於鞋底經常向裡傾斜,對走路時腳往外歪的現象起到很好的矯正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養鴕鳥有什麼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