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戰風雲史

    明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存在超過百年卻沒有和親和賠款的朝代。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便是最好的寫照,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寧願在景山上自殺,也不遠苟且去向李自成的農民軍投降。

  • 2 # 剋勀

    對外不談判,不妥協!不和親!寧死不屈!

    朝廷如此,只可惜官員未必如此!投降後金的大明官員極多!

  • 3 # 似夢蝴蝶

    1,不和親,明朝開國到滅亡,沒有一個公主嫁到大漠去,和親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實力不對等的妥協慣例,諸如漢初,唐朝。

    2,不割地,明朝的領土除了被敵人打敗後佔領的,自己從來沒割讓過一塊地出去。

    3,不賠款,明英宗在土木堡之戰被瓦剌俘虜,要明朝交錢贖人,明朝斷然拒絕還新擁立皇帝主持朝政,完全把被俘虜的老皇帝不當一回事。

    4,皇帝守節,死不離京。崇禎作為皇帝雖然庸才,但是也拒絕和闖賊談和,在政府眼裡,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匪寇。乃至讓太子去南京重整河山自己也不肯去。雖然太子也是個廢物。

  • 4 # 曹老師xixi

    明朝的民族氣節實際上有誇大之疑,並不是講明朝沒有氣節,而是明朝所處的時期實在特殊,上個朝代為蒙元,下個朝代為滿清,使得很多明粉皇漢門認為這個朝代的很多所做所為都與漢族甚至華人的榮譽尊嚴氣節與共。

    一提到明朝,那就是有氣節,有骨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但細細研究以後,你會發現明朝的氣節,其他的朝代實際上也具備,當然清朝不算,清朝確實是最沒有節操的朝代,下面不論開國皇帝,因為每朝開國皇帝都很霸氣,不在氣節討論範圍內。

    明朝的氣節主要在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是如果我們不含有色眼鏡把蒙元滿清看做正常的一箇中國朝代,再看明朝的歷史經歷,氣節上來說則與其他朝代並無明顯區別。

    比如北京保衛戰幾乎成為“天子守國門”的象徵,但回顧中國封建歷,類似的戰爭比比皆是,比起東晉肥水之戰,與其有何區別,同樣關係國家存亡,區別就在於敵人不同,再者明朝的建都北京,實則朱棣勢力在北京,如果真是天子守國門,為什麼不遷都山海關或者錦州?哪個是國門?如果對於蒙元滿清來說這個距離北京是國門,那英法聯軍海路打清朝,北京也是滿清都城國門來著?

    “君王死社稷”,明朝16帝加上南明4個監國,按照嚴格的標準來說,只有崇禎和南明唐王朱聿鍵及南明寧靖王朱術桂是死於社稷,崇禎自縊,唐王絕食,寧靖王自刎,至於其他的南明末代皇帝那是逃無可逃必死無疑,比起永曆如果叫死社稷,那歷朝歷代死社稷的多的去了,再看魏帝曹髦支身赴死,南宋君臣集體崖山遇難,這個氣節則可謂理所當然。

    至於“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就更不用細說了了,朱元璋朱棣開疆拓土到最後,不割地地到哪裡去了?不賠款美名“賜”,年年賜蒙古,道光還“賜”香港呢,講賜就賜了?不和親是沒有辦法和親而已。

    所以梳理來看,不誇大要客觀,明朝氣節上只有崇禎確實與眾不同,不屈不撓,就是要與命運鬥爭,就算最後北京城破,大臣投降,無人上朝,依然不服輸,崇禎應該就是明朝氣節的代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前體檢可以報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