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概述 所謂“新經濟”是建立在資訊科技革命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並存,經濟週期的階段性特徵明顯淡化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了二次大戰後罕見的持續性的高速度增長。在資訊科技部門的帶領下,美國自1991年4月份以來,經濟增長幅度達到了4%,而失業率卻從6%降到了4%,通脹率也在不斷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計在內的話,美國1999年的消費品通脹率只有1.9%,增幅為34年來的最小值。這種經濟現象就被人們表述為“新經濟”。 美國《商業週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認為,美國目前這種“新經濟”,其主要動力是資訊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浪潮。 特徵 美國的“新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經濟持續增長 從1991年4月開始復甦至今,美國經濟已持續增長了120多個月,遠遠超出戰後美國經濟平均連續增長50個月的期限, 成為戰後美國第3個最長的經濟增長期人自美國經濟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超過日本、德國等主要競爭對手,從而扭轉了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後於日本、德國的局面,使美國在全球經濟的實力相對有所回升。 (2)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失業率穩步下降 伴隨著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以裁員為其主要內容之一的“企業重組”,美國結構性失業日益突出,就業形勢急劇惡化。美國失業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業形勢仍繼續惡化,全年失業率高達7.4%,失業人數多達900多萬人。 從1993年開始,美國就業狀況開始改善,失業率穩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這是美國30年來的最低水平。 (3)物價增幅保持在較低水平,政府過去長期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得以消除 消費物價指數從1992年降至3O後, 至今未見反彈,1998年僅為1%。國內生產總值的緊縮價格指數從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來的2%,1997年第4季度,該指數僅增長了1.5%,全年則為1.8%,是1965年以來的最低點。 (4)出口貿易增長勢頭強勁 近10年來,美國勞動生產率的顯著提高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增強了美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1991一1994年間,美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一共增長了近12個百分點,超過了日本和西歐國家的增幅。在美國勞動生產率較快提高的同時,其單位勞動成本在90年代卻增長緩慢,結果,美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從而使美國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繼在半導體和小汽車等領域重新奪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聯邦財政赤字逐年減少 由於克林頓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增稅減支政策,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億美元逐步減少到1996年的1168億美元,聯邦財政赤字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國實際聯邦財政赤字僅為226億美元。1998年2月,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克林頓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平衡方案,力爭到1999年消除聯邦財政赤字,而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實現了728億美元的財政盈餘。
新經濟概述 所謂“新經濟”是建立在資訊科技革命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並存,經濟週期的階段性特徵明顯淡化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了二次大戰後罕見的持續性的高速度增長。在資訊科技部門的帶領下,美國自1991年4月份以來,經濟增長幅度達到了4%,而失業率卻從6%降到了4%,通脹率也在不斷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計在內的話,美國1999年的消費品通脹率只有1.9%,增幅為34年來的最小值。這種經濟現象就被人們表述為“新經濟”。 美國《商業週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認為,美國目前這種“新經濟”,其主要動力是資訊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浪潮。 特徵 美國的“新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經濟持續增長 從1991年4月開始復甦至今,美國經濟已持續增長了120多個月,遠遠超出戰後美國經濟平均連續增長50個月的期限, 成為戰後美國第3個最長的經濟增長期人自美國經濟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超過日本、德國等主要競爭對手,從而扭轉了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後於日本、德國的局面,使美國在全球經濟的實力相對有所回升。 (2)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失業率穩步下降 伴隨著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以裁員為其主要內容之一的“企業重組”,美國結構性失業日益突出,就業形勢急劇惡化。美國失業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業形勢仍繼續惡化,全年失業率高達7.4%,失業人數多達900多萬人。 從1993年開始,美國就業狀況開始改善,失業率穩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這是美國30年來的最低水平。 (3)物價增幅保持在較低水平,政府過去長期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得以消除 消費物價指數從1992年降至3O後, 至今未見反彈,1998年僅為1%。國內生產總值的緊縮價格指數從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來的2%,1997年第4季度,該指數僅增長了1.5%,全年則為1.8%,是1965年以來的最低點。 (4)出口貿易增長勢頭強勁 近10年來,美國勞動生產率的顯著提高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增強了美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1991一1994年間,美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一共增長了近12個百分點,超過了日本和西歐國家的增幅。在美國勞動生產率較快提高的同時,其單位勞動成本在90年代卻增長緩慢,結果,美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從而使美國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繼在半導體和小汽車等領域重新奪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聯邦財政赤字逐年減少 由於克林頓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增稅減支政策,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億美元逐步減少到1996年的1168億美元,聯邦財政赤字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國實際聯邦財政赤字僅為226億美元。1998年2月,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克林頓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平衡方案,力爭到1999年消除聯邦財政赤字,而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實現了728億美元的財政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