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會跳舞的Bella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發源於歐洲,十八世紀初,由義大利人巴託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製作了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pianoforte),共有88個琴鍵,音域範圍從A0(27.5Hz)至C8(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因此被譽為“樂器之王”鋼琴的運用方式具有多樣性,不僅可作為單獨的樂器進行演奏,還能用於聲樂、器樂的伴奏或重奏等形式。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看,在克里斯多佛利製作第一臺現代鋼琴前,鋼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們稱這一階段的鋼琴為古鋼琴。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撥絃古鋼琴(Harpsichord)和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演進而來的。兩種古鋼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徵上是一致的,但它們演奏所發出的聲音效果卻截然不同,其原因是激發琴絃的方式不同。撥絃古鋼琴在鍵盤的尾端裝有撥絃的裝置,按動音鍵而撥絃,十指可同時並用,可彈奏復調音樂,音色纖細韻味十足。但這種撥絃方式產生的噪音以及撥片在琴絃上停留的時間不夠短促,從而導致了它的音樂表現力不足。擊弦古鋼琴,無論從音源、演奏形式、激發琴絃的方式都更接近現代鋼琴。它的主要特點是:1.沒有三級槓桿的傳動方式;2.沒有擊弦後立即脫離琴絃的裝置;3.不能快速連續的彈奏;4.沒有現代鋼琴所具有的“軟中硬”的弦槌。以上的特點也就造就了它音量小而細,類似於一種金屬的音色,就像敲擊鋼片琴的感覺。在小型室內樂作品中有著無法替代的聲音效果。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再加上演奏家對於音樂表現的渴望,從而推動了了鋼琴的發明,克里斯多佛利製造的鋼琴最大的變革之處表現為三個方面:

    1.藉由一種能夠以不同強弱動作敲擊琴絃的琴槌裝置,取代了大鍵琴的撥奏系統,這個新的擊絃動作使得這個新樂器能夠產生強(forte)和弱(piano),也解釋了一開始在回答時括號中的pianoforte的由來。

    2.他成功創造了退避這種裝置可以阻止琴槌在敲擊之後再度彈回並重復敲擊,使得鋼琴聲音能夠延續較長時間。

    3.另一項重要發明是“制音系統”,當琴鍵被放開時,琴絃立即靜止無聲,這些新技術讓演奏者第一次能夠在鍵盤上彈出強音或弱音。對於當時的鍵盤樂器是一項非常重大的突破。

    現代鋼琴起源於義大利,但真正得到發展是在德奧和英國。1703年,德國管風琴師西爾伯曼借鑑克里斯多佛利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的第一架鋼琴,在1747年又加以改造。西爾伯曼對鋼琴的改革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這一時期西爾伯曼的徒弟分別製造除了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式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對當時的音樂家也產生了很大得到影響。

    到十九世紀,直立式鋼琴得到發展,藉以滿足人們對聲音響亮,音域寬廣,並能放置在小屋中的要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哪些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