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在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叫《五猖會》,記敘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笑著,跳著,興奮的不得了。但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他的父親說:給我讀熟,背不出來就不準去看廟會。一盆冷水把魯迅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了。
魯迅回憶到:“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小經中的風景,罈子的點心,以及到了車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什麼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讀書”
文章所敘之事非常簡單:一次千呼萬喚而來的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制攪得索然無味,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然而在平淡的敘述中,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
本文的結構很有特色。前面的寫沒有看到神像、明時的賽會等內容,並非閒筆,而是從正反兩方面為這一次來之不易的賽會做鋪墊,以突出主題。文章語言簡潔,於平淡見神奇,不愧為大家之筆。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在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叫《五猖會》,記敘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笑著,跳著,興奮的不得了。但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他的父親說:給我讀熟,背不出來就不準去看廟會。一盆冷水把魯迅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了。
魯迅回憶到:“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小經中的風景,罈子的點心,以及到了車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什麼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讀書”
文章所敘之事非常簡單:一次千呼萬喚而來的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制攪得索然無味,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然而在平淡的敘述中,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
本文的結構很有特色。前面的寫沒有看到神像、明時的賽會等內容,並非閒筆,而是從正反兩方面為這一次來之不易的賽會做鋪墊,以突出主題。文章語言簡潔,於平淡見神奇,不愧為大家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