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小胖幸福生活

    漢臨江王廢太子劉榮漢景帝長子比他親弟弟更悲慘先是因母親自己蒙冤被廢被貶外地,後又遭人陷害被召回下獄含恨自盡冤死九泉,其親弟弟劉德漢景帝二子封河間王雖被異母弟漢武帝劉徹猜忌抑鬱而終但終其一生沒遭大難。

  • 2 # Liwenqiang1010

    個人認為劉榮更加悲慘,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二人的經歷就知道了

    劉榮(前171-前148)漢景帝庶長子,漢武帝劉徹的兄長,曾被漢景帝立為太子,後因其母不大度牽連被廢,廢后劉榮被立為臨江王。前148年又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之後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在中尉府自殺。

    可以說劉榮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局完全歸罪於其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榮的母親慄姬得罪了皇帝的親姐姐

    當時景帝姊館陶長公主劉嫖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知道慄姬之子是太子,就向慄姬提起希望讓自己女兒陳嬌嫁給太子為妃的意願。但是慄姬憤怒的推辭了公主提出的親事。

    劉嫖對慄姬擺她架子的事仍然感到丟臉難堪,便在景帝跟前說慄姬的壞話:“慄姬這女人相當善妒,每次遇到其他有寵的妃子,就常讓侍者在她們背後吐口水來詛咒她們,而且她還相當迷信巫術呢。”景帝聽了以後,也開始對慄姬印象變差起來,後來景帝健康不佳,為此心情也不怎麼高興,便告訴慄姬:“我百年以後,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慄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願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景帝對她的態度也相當不滿,之後館陶公主設計陷害慄姬。她唆使大臣向景帝請求立慄姬為皇后,大臣便向景帝進言:“常言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天太子的生母還只是一個姬妾,現在應該要給她一個名號才是,所以應當立為皇后。”景帝大怒曰:“這是你該說的話嗎?!”於是將進言的大臣處死,並且廢太子為臨江王。

    由此可見,劉榮完全是被其母的小氣不大度被害死的,劉榮死後,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吾王不反矣!死後葬於藍田。有燕數萬銜土置於冢上,百姓皆憐惜臨江閔王。

    但是劉德就幸運多了。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第二子,廢太子劉榮同母弟,漢武帝劉徹異母兄,母慄姬,西漢宗室、藏書家。劉德為王二十六載,始終沒有被捲入政治漩渦,而將其畢生精力投入了對中國文化古籍的收集與整理,這裡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現今留傳後世的影響很大的《毛詩》和《左傳》,應是劉德之功績。

    劉德收集整理儒學典籍的功績和其在武帝京師問策中表現出來的儒學造詣,按理說一定會受到朝臣的尊敬,也理應得到號稱“獨尊儒術”的武帝的讚賞。然而,令劉德意想不到的是,漢武帝警告劉德要謹守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覬覦漢朝神器!這對衷心獻書、渴望漢朝儒學昌盛的劉德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且劉德所獻書籍被朝廷有意藏之秘府、暗處倉庫而未有發揮作用;所獻雅樂雖然也讓樂官演習,但並不常為朝廷所用。

    心灰意冷的劉德回到封國後,縱酒聽樂,自我麻痺。因遭武帝猜疑而終憂悒成疾,於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逝於封國。漢武帝念其功勞,遂賜諡為 "獻王",當地人則俗稱之為 "獻書王",享年不足五十。

  • 3 # 妖火說歷史

    劉榮和劉德相比的話,恐怕還是劉榮更慘一些。

    劉榮先是受母親連累失去太子之位,後來被酷吏郅都逼死在獄中,死得比較慘烈;而劉德是因為太有才而遭到了漢武帝的猜忌,最後鬱郁而死。怎麼看都是劉榮死得比較慘。

    其實兩位諸侯王的死亡,或多或少都是跟他們的母親慄姬有關係,所以,想要理解漢武帝這兩位兄弟的故事,我們就從他們母親慄姬的故事,開始講起。

    慄姬,生卒年家世都不詳,只知道她姓慄,所以被稱呼為慄姬。

    慄姬是漢景帝的初戀,有史記記載,慄姬原來是掖庭的一位小宮女,當時的漢景帝劉啟還是一位少年,被慄姬的美麗活潑打動,情竇初開,被劉啟選為妃子。

    做了妃子的慄姬因為是景帝的初戀,為景帝所鍾愛,不久慄姬就懷孕了,還生下了漢景帝劉啟的長子劉榮,後來又連續生下兩個男孩一個叫劉德,一個叫劉闕於。

    慄姬為劉啟所鍾愛,又一連生下了三個男孩,所以在宮中的地位無人能比。

    雖然劉啟後來也寵幸過其它的女人,生下不少孩子,但是慄姬在劉啟心中的地位還是無人能比的。

    當時劉啟還有一位皇后薄氏,薄太后的族親,劉啟根本就不喜歡薄氏,所以薄氏多年沒有寵愛,也沒有兒子,後來薄太后死去,薄皇后知道自己的依靠沒有了,就很害怕再失去皇后之位,每日戰戰兢兢。

    慄姬知道薄皇后沒有了靠山,再也沒有能力和自己競爭,就想要再進一步做皇后,但是薄皇后其人,非常純良,從來沒有想過以皇后之位壓制的得寵妃嬪,所以,慄姬也就沒有對薄皇后做什麼。

    因為慄姬在宮中多年風頭正盛,所以餘下的妃子,都不敢招惹慄姬,也不敢爭寵,生怕被慄姬記恨整治。

    公元前151年,劉啟立庶長子劉榮為太子,劉徹為膠東王。

    久而久之,慄姬仗著手裡有太子之位,和劉啟的寵愛,漸漸地在宮中狂妄起來。

    只等過了幾年,劉啟徹底厭棄了薄皇后,慄姬再吹吹枕頭風,劉啟便以中宮無能的名義廢黜了薄皇后,薄皇后成為了漢朝歷史上第一位被廢的皇后。

    沒了薄皇后,慄姬在宮中的勢頭漸漸無人可擋。

    館陶公主想要維持自己和夫家的榮耀,便想向慄姬提出,將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為妻,先定個親,只等二人成年,就正式迎娶。

    館陶公主沒有想到,慄姬竟然想也不想地拒絕了。

    慄姬考慮的是,館陶公主的夫家雖然是開國元老陳平的後代,但是到了如今不過是個普通的世襲侯爵,像這樣的門第,長安城中一抓一大把,沒有什麼值得結親的價值。

    而以慄姬自己在宮中唯我獨尊的地位,連館陶公主都不必放在眼裡。

    不得不說,慄姬真的是被劉啟給寵壞了,所以就目中無人,平白的樹敵,慄姬不知道,就是因為自己的輕狂膚淺不知收斂,不僅葬送了兒子的前程,還將自己孩子的性命也一併葬送了。

    因為慄姬斷然拒絕館陶公主,館陶公主非常惱怒,要知道,館陶公主從小就被全家寵著,因為身份尊貴,即使到了夫家也沒有受過氣,如今卻遭到了一個妃嬪的羞辱。

    慄姬所依仗的,不過是手中有一個太子之位罷了,如果失去了太子之位,慄姬不過是一個受寵妃嬪罷了。

    館陶公主已經成婚多年,明白夫妻情分有多麼脆弱,而慄姬的跋扈就是弱點,如果放大,一定會被劉啟所不喜。

    於是館陶公主,就想要瓦解慄姬在劉啟心中的地位,再把劉榮的太子之位奪走。

    劉啟還有個美人,叫王娡,她的兒子劉徹也頗受劉啟寵愛,於是館陶公主就想與王娡結親,為劉徹和陳阿嬌定親。

    沒想到王娡一口答應,劉徹還說,要用金子將陳阿嬌藏起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屋藏嬌的典故。

    之後館陶公主就開始多次見縫插針的講慄姬的壞話,劉啟漸漸的不再那麼喜歡慄姬了。

    慄姬受到的劉啟的冷落,十分委屈,畢竟慄姬是劉啟的初戀,做劉啟的寵妃多年,從來都沒有遭到劉啟這樣的冷落。

    慄姬漸漸地抱怨劉啟的冷落,夫妻感情更加淺薄。

    那麼為什麼館陶公主的話那麼管用?館陶公主到底說了什麼呢?

    因為館陶公主是劉啟的長姐,兩姐弟的信任是多年培養的。還有就是館陶公主說慄姬的話非常精準,就是針對慄姬的缺點說的。

    館陶公主說慄姬跋扈,善妒,行巫蠱之術爭寵,行為粗鄙不堪,不配為一國之母,若是做了太后,一定會效仿呂后,把持朝政,禍國殃民。

    館陶公主的每一句話說到了劉啟的恐懼裡,於是經過館陶公主和王娡的推波助瀾,劉啟很快就厭棄了慄姬。

    這其中不止有館陶公主的謀劃,慄姬也在作死。

    如果館陶公主說的話,沒有應驗,那麼慄姬還真的沒有什麼事。

    那麼慄姬是如何一步一步惹怒劉啟的呢?

    首先,有一次劉啟生病,覺得自己不久於人世,就對慄姬說,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善待其它夫人和孩子啊。

    沒想到慄姬當場就炸了,不願意照顧其它夫人和孩子,劉啟因此認為慄姬毫無憐憫之心,也沒有容人之量。

    還有一次王娡串聯朝臣提議,讓劉啟封慄姬為皇后,劉啟知道慄姬想當皇后很久了,於是一下子就相信了,認為是慄姬讓大臣提的,這個大臣一定是慄姬的人,兩人裡應外合想要把控江山,為了殺雞儆猴,景帝劉啟就將提議慄姬做皇后的臣子處死了。

    就這樣,王娡無意中害死了一位臣子,這位臣子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此事而死。

    後來劉啟徹底厭棄慄姬,廢劉榮太子之位,經過館陶公主的支援,劉啟封劉徹為皇太子。

    而慄姬和劉榮母子則在這場看不見的奪嫡戰爭中落敗,漢景帝封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慄姬隨劉榮前往封地。

    在慄姬看來,自己不過是失言,卻因此失去太子之位,和景帝的愛,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都失去了,慄姬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就落入人家的圈套,毫無還手之力。

    這種失敗其實是最可怕的。

    毫無防備,很突然。

    受寵的多年的慄姬在和平的後宮裡浸泡得太久了,缺乏警惕性,這樣的落敗,慄姬顯然是接受不了的,就在慄姬隨劉榮到封地不久,慄姬就鬱鬱而終。

    慄姬的故事,令人唏噓。

    再說廢太子劉榮。

    劉榮其實是一個被教養的非常好的孩子,從小得到了父親完整的愛,所以順豐順水的做了太子,且多年無過,這裡就看的出來,劉榮相當於溫室的花朵,在景帝要廢太子的時候,作為太子太傅的竇嬰還曾經勸阻國,但是卻被景帝拒絕了。

    一場變故,讓劉榮不僅失去了太子之位,還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其實劉榮被廢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

    如果劉榮是一位囂張跋扈的太子,竇嬰不會為劉榮求情的,可見,劉榮應該是很優秀,很討老師竇嬰的喜歡。

    慄姬死後,劉榮被迫一個人留在痛苦中,母親已故,父親在遙遠的長安,兄弟三個只剩下劉德,按照劉榮這個劇情,大家是不是以為劉榮會自暴自棄,但是劉榮沒有,一個優秀的人,無論現狀有多麼糟糕,都會站起來,所以,劉榮振奮精神,努力工作,將臨江治理的很好,成為了臨江百姓很擁戴的臨江王。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要問,母親去世,劉榮難道沒有憎恨景帝和館陶公主等人嗎?其實還真沒有,劉榮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眼見著無力迴天,就很平靜地接受了,而且在當臨江王的期間,也很安分,沒有想過要做什麼。

    就這樣,劉榮安安分分地做了兩年的臨江王,後來一不小心因為拆除了一個宗廟被責備,這其實不過是一件小事,但是漢景帝猜忌心重,於是接下來,臨江王就被押解到長安。

    這其實不是什麼大事,罪不至死,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就得了,但是漢景帝卻將劉榮交給了郅都。

    大家知道郅都是誰嗎?

    就是那個對慄姬見死不救的酷吏郅都。

    這件事也比較有趣,有一次,漢景帝帶著慄姬去上林苑遊玩,慄姬去廁所,剛剛走進廁所,也不知道旁邊的野豬受了什麼刺激,跟著慄姬就進了廁所,景帝見到了,就下意識的派身邊的人營救慄姬,就在景帝大聲呼喊的時候,身邊的郅都卻一動不動。

    漢景帝見郅都不動,還以為是郅都嚇傻了,一時情急就親自向慄姬跑去,沒想到這時郅都動了,他一把攔住景帝,對景帝說,對國家來說,您的安全非常重要,一個妃子有什麼大不了的。

    景帝雖然擔心慄姬,但是也沒有說什麼。

    因為這件事,漢景帝認為郅都是一個明事理的人,於是重用他。

    後來郅都一路做到了中尉,實施非常嚴酷的律法,一是時間郅都嚴酷的名聲傳遍了天下。

    而劉榮就落到了郅都手中,也不知道郅都是怎麼審問的,反正劉榮就很害怕,認為漢景帝容不下自己,於是就自殺了。

    劉榮死的時候,也就只有十幾歲而已,算是死得很慘了。

    後來,劉榮封地的臣民知道劉榮死在獄中,非常痛心,就自發地悼念劉榮。

    如果劉榮沒有施恩百姓,做得不好,百姓不會如此悲痛,可見劉榮是一位仁慈賢德的君主。

    接下來我們再說劉德。

    劉德是慄姬的小兒子,劉德這個人的志向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劉德這個人從小醉心於詩書,一生無心權勢,與世無爭,所以從來沒捲到政治漩渦之中。

    劉德一生的成績就兩件事,傳承文化和管理好封地,這兩件事都做得很好。劉德愛書到了什麼程度,聽到誰家有古書典籍,就親自求娶,不僅重金購買,還為收藏者考慮,命人編寫一部副本留給收藏者。

    一開始漢武帝還是很支援劉德,畢竟劉德也沒做什麼謀反的舉動,不就是愛收集文獻嗎,這對天下人來講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每次劉德獻書的時候,漢武帝還特意舉行接收儀式。

    但是後來,或許是因為劉德是慄姬的兒子,仍然遭到了漢武帝的猜忌。

    有一次,劉德向漢武帝提出,想要將自己收集多年的文獻整理出來,傳遍全國,這樣漢朝的文化就得到了弘揚和傳承。

    但是漢武帝卻不高興了,並警告劉德,古代以小國滅大國的例子很多,你將封地河間治理得很好,如今又為千年計,要傳承文化,你想要做什麼。

    這件事出了之後,劉德自然受到了漢武帝的猜忌,於是漢武帝沒有再採納劉德的建議,沒有再將劉德的收集傳到民間,只是收錄在皇宮。

    而劉德則落寞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就鬱鬱而終了。

    這裡還是要提一句,慄姬自己雖然飛揚跋扈,品行不良,但是教出來的孩子都十分優秀。

    劉榮和劉德兄弟二人,都沒有什麼謀反之心和大的過錯,只是因為勢慄姬的兒子,漢武帝曾經的競爭對手,而遭到漢武帝持久的忌憚,最終喪命。

    不得不說,有一個好的母親真的很重要。如果劉榮能攤上一個好媽,估計後來也就沒有漢武帝什麼事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汝窯杯是開片慢的好還是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