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一個好影片

      按照鏡頭的光圈=鏡頭的焦距/鏡頭內部可透過光線的最大孔徑的定義,因此只要鏡頭設計、製造的合適,就有相應大小的光圈值可以顯示出來。在較早使用期剛發明膠片相機的年代,按照攝影曝光的需要,人們發現鏡頭的通光孔徑每縮小(或增大)1.414倍,照射到相機焦平面的光線照度就比之前的要少(或多)一級的級差,正好與曝光量改變一個級差的要求相適應,之後就將光圈值為f1.4、f2.0、f2.8、f4、f5.6、f8、f11、f16、f22……,這些正好相差1.414倍的值,定為標準的,相差一個曝光量級別的鏡頭標準光圈值。同時過去光圈大小的控制是機械光圈裝置,也就把這些數值的檔位,定為有一個級差光圈的檔位,受限於鏡頭小型化和製造成本等關係,便於鏡頭製造時,確定為鏡頭上可控制光圈收縮的檔位。

      但是在設計、製造鏡頭的過程中,早期要製造出一個f4光圈的鏡頭都比較困難,更別說2.0以下的鏡頭了。直到二戰後,技術的進步,便得f2.8以下的鏡頭才慢慢多起來,當設計製造水平較高時,一些焦距不太大的鏡頭(一般是焦距為100mm)以下的,才出現了最大光圈f2.0或以下的鏡頭,好一些的就會有最大光圈為f1.8或f1.4,甚至有最大光圈為f1.0或f0.9的標準鏡頭,只是鏡頭的價格也會高得太多了。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電子技術和光學技術大幅發展後的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相機電子化的發展,電磁控制的大光圈鏡頭也製造出來了,也不需要向過去機械控制鏡頭光圈的檔位一樣,還要一檔一檔的來收縮光圈,出現了更有利於精確曝光的,級差為1/2檔鏡頭光圈的收縮控制技術,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有最大光圈為f1.8的鏡頭之外,也會在更大光圈的高階鏡頭中,也會有f1.8這種曝光級差為半級的中間過渡光圈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現實磨平稜角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