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羽屏

    現在的養老院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包括醫療實施、餐飲、娛樂等等儘管很好,但是,我也不願意去養老院。

    一、如果是孤獨一人去養老院,會把你和另一個陌生老年人長期居住一個標準間。老年人之間容易產生矛盾。

    二、因為都是老年人,難免會有人去世,這會給別的老年人產生恐懼感。

    三、老年人需要和眾多人群交流,資訊範圍廣,思想容易更新。

    建議:人以群分,可以根據不同人群建立不同的養老院,方便更多的老人選擇。

  • 2 # 陳群律師

    老年人本來應該去養老院,這是個常識。

    但是,人跟人不一樣,不同時代的人,對待養老院養老的觀念和心理是不一樣的,有的甚至大相徑庭。

    很多上世紀30年代、40年代出生的老年人,不想去養老院。

    這個不願意,跟養老院需要改進基本上沒啥關係,實際上是他們觀念、理念、習慣、心理這些因素所導致的,再好的養老院也不想去。

    因為千百年來的傳統,都是居家養老。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人,都八九十歲上百歲了,他們還是遵循著傳統的養老觀念,接受不了現代的養老院養老觀念,這是他們不想去養老院的最根本的原因。

    那麼年輕一些的,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人以及更年輕的人,逐漸的能夠接受去養老院養老的現代養老方式。

    這是因為50年代、60年代的人,已經接受了很多的新思想,新事物,新觀念,對養老院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還因為這些老人的孩子,基本上是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們從小是小皇帝小公主,從來都是父母長輩照顧他們,他們何曾想過做過照顧他人?

    所以,讓獨生子女們小兩口養老4口,甚至於老8口,16口,那是幾乎不可能的。

    所以,這些老人有進養老院養老的思想準備。

    對於這些人來說,養老院做一些個性化的改進,符合老年人生活習慣,生活理念,生活態度的改進,那是必須的。

    那麼,如何改進呢?

    首先,要實行分層設定、分層管理。

    就是,入院的老人,最好是年齡、身體、文化、社會經濟地位、生活經歷等差異小一些的,最好是同行業、同專業、同愛好、同信仰、同忌諱、同病的在一起,有條件的可以以夫妻為單位居住,或一人單房獨居,因為,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早已養成,這麼大年齡了很難改變,很難適應別人及被別人適應。

    有人要舒適,有人要節儉;

    有人好動,有人好靜;

    有人好打聽別人私事,有人好保守個人秘密;

    有人好八卦,有人比較嚴肅正統;

    有人講衛生講文明,有人則邋遢一些,隨意一些。

    所以,人以群分,易於管理,易於交往,易於相處。

    其次,要有適當的集體活動,但又要注意密度、頻度,要讓老人感到自在、開心,不要有任何勉強。

    第三,餐飲要有特色,照顧到不同口味、不同生活習慣的人。

    譬如米飯、麵食、湯水、鹹菜、蔬菜、葷菜、水果,都要合理搭配,儘量多一些品種,讓老人可以多一些選擇。

    第四,可能讓體力好的老人適當活動、運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覺得老有所為。哪怕是聽書、聽戲也好。

    第五,虛心聽取老人的意見

    可以公開聽取,也可以設定意見薄之類;

    讓老人可以表達,可以渲瀉;

    也讓養老院及時瞭解到老人的真實想法、真實需求】真實狀態,及時改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GDP是否科學真實的反映城市經濟實力?是否誤導城市間刻意擴大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