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自福地來wjf
-
2 # 歷來現實
幸虧小篆跟現代漢語簡寫都是十六筆劃,否則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編下去......
古代的木秤,三大組成部分是秤桿、秤盤、秤砣,利用槓桿原理,實現公平交易的夢想。秤桿子上第一顆星是定盤星,劉羅鍋曾經充當過的就是這顆星,老百姓希望每個官員都是清官,能發揮好公平公正的裁判權,秤砣掛在此處,秤盤上沒有東西時,秤桿是平衡的,這就說明這桿秤符合了最基本的使用條件。古代秤桿上還有十六顆星,據說最早魯班爺發明這玩意兒的時候採用的是十三顆星,分別是北斗七星,代表生;南斗六星,代表死,也就是說,最早的秤桿是十三兩一斤的。到了李斯這裡,既然秤尾後面多湊了三兩,這三顆星也得有個說法,分別是福祿壽三星,其中,少一兩,少了福運;少二兩,少了祿命;少三兩,那就是缺了大德了,您得減壽,使用者基本上相當於發了個毒誓。民間就是靠著這些樸素的道理教化著世人,讓他們不能做黑心商販,缺斤短兩,違背良心。
十六秤星,一般採用黃色或白色,黑色代表黑心,絕對不能用。秤星其實是用金屬絲插進秤桿,然後切割打磨後才形成的,白色的秤星一般是銀(鋁)質,黃色的秤星多采用銅製。古代製作秤的釘秤匠號稱“百工之首”,據說做一杆秤要經過上百道工序,一名釘秤匠每天最多也就是製作三四桿秤。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再次統一度量衡,改為十兩一斤,老百姓初始還不適應,待到慢慢適應了“半斤不等於八兩”,木秤的時代卻即將遠去,換成電子秤啦。
當然,這個長度必須要有一個完美的文化詮釋,那就是這7寸6分代表的是人的七情六慾,筷分雙股,一股為陽,一股為陰,用的時候公的不動,母的不停,陰陽相濟,即為養生。兩股都不動,那就成了燒火棍,兩股都動,呃......你一定是位轉筆愛好者。 -
3 # 為生活而提神
16兩為1斤。
大多的傳說認為秤秤是木工祖師魯班發明的。如何來計量,這就是憑刻制在杆稱上的那些星花了。這些星花又是根據什麼道理來的呢?
在那人對神、對上古神力、自然現象都很崇拜、敬畏的年代,發明者夜觀天象發現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一直存在於天上,也就是永恆的象徵,把它做為最合適不過的參照物了!
於是杆稱上先是把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加起來刻制了13顆星花,定為13星為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又添加了“福”、“祿”、“壽”三星,改成16星為一斤。這是因為傳說中這些星宿都與人們的生活及生死息息相關的,普遍認為北斗是管死的,南北斗是管生的,“福”、“祿”、“壽”三星是管人們福、祿、壽的。因為生和死、福、祿、壽都與人們的生存分不開。據說做買賣不能短什少兩,若少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少二兩,就會永遠得不到俸祿,少三兩,還會折陽壽呢!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與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分:一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又是中國的陰陰論,又有西方力學的槓桿原理。
不知大家注意了過沒有,筷子的標準長度都是七寸六分,代表著七情六慾,這也是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所在。民以食為天,吃的不快樂,談何七情六慾?也許是“七”與“妻”諧音,“筷子”與妻子搭上了關係。“六”代表著順,易經卦爻,這大概就是筷子7寸6分的原因吧!
-
4 # 歷史簡單說
我們知道半斤八兩,也就是一斤十六兩,那為什麼以前一斤是十六兩,而不是現在的一斤十兩呢?這裡面可是有很深的含義。
我們知道,北斗七星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而南斗六星是由天府,天樑,天機,天同,天相,七殺六星組成的,另外還有福祿壽三星,七星加六星加三星,剛好是十六星,所以一斤為十六兩。
我們都知道,做買賣的人,最討厭的就是短斤少兩,這個是要受到上天的處罰的,賣東西的人少一兩,就要被減福,少了二兩,就要被減祿,如果少了三兩,那就要減壽了。這樣,才能公公正正的做買賣。
那筷子為什麼是七寸六分呢,那是因為人有七情六慾,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而六慾是眼,耳,鼻,舌,身,意。
那筷子為什麼是一雙呢,而且不能叫做兩根呢?因為我們知道,太極為陰陽,太極為一,陰陽為二,一分為二,二合為一,所以我們都叫筷子為一雙,而不是兩根筷子。
筷子的使用,也很講究協調和配合,其中一根是動的,一根是靜的,只有一動一靜,才能夠夾得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如果兩根都動的話,反而是夾不穩的。
為什麼我們一直用筷子,因為這筷子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這個需要我們慢慢的去理解與體會,就像有一位媽媽對一個孩子說:我們是中中國人呀,中中國人當然要會用筷子的呀。
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都蘊含著老祖宗們的智慧,這需要我們去傳承與保護。
-
5 # 華夏37808327
我小時候聽過一個老人說過:為什麼古代把稱定位16兩為1斤呢,他是有原因的,古時候人很迷信,人的身體是1仗6,為什麼現在不是1仗6的身軀呢,是因為現在的人作孽太多,如果你現在多做好事,修身修好了,等死後到了天盤自然就知道自己修的身體有多高了,修不到1仗6那就是好事還沒做夠,到時還得來世重修,人的性靈是16兩分了四份,一份四兩靈性在天盤,在無生老母哪裡,希望你多做好事,能回去,第二份四兩靈性在地獄,不做好事就得去受苦,修好了地獄的那四兩才能出地獄,不受地獄之苦,第三份四兩靈性是分在日月星辰,日月星辰分陰陽的,她可以給你吃喝休眠和萬物,沒有日月就沒有萬物,第四份靈性就在咱們自身,她可以讓你去做任何的事情,如果人沒了靈性那就是個植物人,傻子還分一二兩靈性呢,所以說人活在這花花世界一定要多做好事,等死後複本還原,哪來的還回到哪裡去,多做好事少作孽,決不做坑害她他人和國家的事情,這就是我所瞭解的,古時候稱為什麼是16兩為1斤,修成功了你的靈性就是16兩,1仗6的金身,我這只是聽老人們講的,稱為什麼是十六兩為一斤的故事,
-
6 # 花落無言4
古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據老人傳說,16兩稱古人稱做【節半稱】,為什麼叫節半稱呢?節代表節氣的一半,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十五天,一個氣十五天,故每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實數春分至下一年春分是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春天九十一天,夏天九十四天,秋天九十二天,冬天八十八天,共三百六十五天。一個節十五天有少零點六二五天,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十五月亮沒有十六圓呢?正是十五天還差0.625時間月亮才圓○的。古人得出換算十五為圓,十六為滿。所以古人把稱定做十六兩為一斤,買東西給你十五兩還差0.625,給你十六兩足夠了。一兩六二五,二兩一二五,三兩一八七五,四兩二五,五兩三一二五,四兩二五,五兩三一二五,六兩三七五,七兩四三七五,八兩半斤.....十五兩九三七五,十六兩等於十。簡單就介紹到此。
-
7 # 野樹春秋
先說第一個問題:古代把16兩作為一斤,是因為用了十六進位制,其實不惟質量單位是十六進位制,長度也是十六進位制。
那麼,古代為什麼用十六進位制?主要有以下幾種猜測:口糧說中國的市斤原來竟然是十六進位制的,即十六兩為一斤,這種情況在中國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後葉,現在可能在有些地方還在使用十六兩一所的老式稱。
中華文明屬於農耕文明,帶有顯著的農本位特色。
重量單位可能也是以米為確定最小單位的,可能以充填成年人一口的米粒重量計作一兩。
這樣確定的“十六兩”米大致相當於一個成年人一天的口糧,因此就把“十六兩”定為一斤。
而據文獻記載,中國古代以十粒粟米並排的長度為一寸,也就是說,最小長度單位——分是以米粒的寬度為標準的。
人文說還有一種起源於人文傳說的說法:當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編戶說度量衡的衡,也就是重量,主要是用來交租子交稅的。
重量單位的遞進規律背後,反映著農村編制的遞進規律。
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代,24銖為一兩,16兩為一斤,30斤為一鈞,4鈞為一石。西周,4井12家24個成人組成一個村邑,64井16個村邑組成一個甸邑所以,為了便於交租和管理,就用十六進位制。
再說第二個問題:為啥筷子的長度是7寸6分。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各個時代的筷子長短是有差異的,筷子並沒有穩定的形制。
那麼為什麼這兩年忽然會有7寸6分的說法呢?這是國學熱導致的負面影響。是某些偽國學大師做的偽國學研究。
這個並非是我在信口開河,我的爺爺奶奶曾經儲存有很老的很多筷子,與現代的方尾圓尖的形制不同,是筒體滾圓的。長短也不是7寸六分。
關於筷子文化的研究有很多,但很多都是偽文化。
比如百科裡說的筷子之所以是7寸6分是因為人有七情六慾,那一雙筷子就是十四情、十二欲,這怎麼解釋?
這種毫無意義的文化,不知道研究他幹嘛!
-
8 # 應作如是觀
中國古代文化都講究一個淵源和出處。
為了達到天人合一,政通人和的地步,中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天時地令的文化。
孔子曰:“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孔子將對待斤兩的問題,與治理天下聯絡在一起,認為謹慎的對待斤兩與鬥斛,慎重對待丈和尺,重整被罷免的官員,舉薦人才,天下的政治就可行了。
而中國古代的重量單位,由小到大共有五個。每一個重量單位的數值,都寓含著中國的天人思想。
中國古代重量單位有銖、兩、斤、鈞、石五種。
中國古代的重量單位起源於“黃鐘”的重量。此處的“黃鐘”,便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黃鐘大呂的黃鐘。
“黃鐘”在中國古代個很了不起的東西,除了其對音樂的作用之外,還是數字和重量的起源。
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書》曰:“先其算命。”本起於黃鐘之數,始於一而三之,三三積之,歷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數備矣。
——《漢書》
數者.....本起於黃鐘之數
意思就是,個、十、百、千、萬這些用來計算統計事物的符號都起源於黃鐘。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重量單位的起源與黃鐘有什麼關係呢?
"權者..........本起於黃鐘之重"
事實上,重量單位與黃鐘本身的重量並沒有關係。
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漢書》
銖者,物繇忽微始,至於成著,可殊異也。
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
銖,表示的是事物從微小的時候開始,逐漸變成顯著,可以用來區別物體的不同。
兩,是黃鐘律管中兩倍重的意思。
這就是“重十二銖,兩之為兩”的原因了。12銖的兩倍就是1兩。
24銖=1兩,體現的是24節氣。
斤者,明也
斤,是顯著的意思。銖,是微小,384銖,微小變大了,就是斤。
16兩=1斤,體現的是“四時”x“四象”的結果。“四時”指的是春、夏、秋、冬;“四象”指的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384銖=1斤,體現的是《周易》二篇的爻數,是陰陽變化的表現。
鈞者,均也,陽施其氣,陰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
鈞,指的就是平均的意思,體現的是陰陽平衡。
30斤=1鈞,體現的是一個月由30天組成。
480兩=1鈞,是六旬周行八節的象徵。
11520銖=1鈞,象徵著萬物。
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
石,就是大的意思,中國古代重量最大的單位。
4鈞=1石,表示1年有4季。
120斤=1石,1年有12個月。
1920兩=1石,是陰陽的數字。
46080銖=1石,是11520x4的結果,4表示4時。
這就是中國古代的重量單位,每個單位都有一定的人文含義,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定的寓意。至於為什麼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也是同樣的意思。
-
9 # 寒風刺骨166956766
稱的開始是用中間為支點,兩頭為重點形成的,後來改進為十六兩,那星是福,綠,壽,喜,財之分。福是十斤,綠是一斤,壽是半(八兩),喜是一兩,財是半兩。那時代是用來稱官銀的,不是經商的。候來官府製做稱來做中間人,(衙人)就是縣衙裡官差。
-
10 # 蝸行於文藝
筷子七尺六分,像人的七情六慾,“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生、死、耳、目、口、鼻,六種慾望,當我們吃飯時,筷子尾端,就是“欲”,當我們吃飯時能夠“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問心無愧的吃飯”
回覆列表
度量衡:稱稱。
它的目的是規茫人的行為的,是專門稱人心的善惡的,是有意警示人的思想意識傾向的。是專以福祿壽之名詞為目的來達到制約人心不良的。
古代度量衡的統一,是秦國的功勞,目的是統一經商,分配和買賣的公平合理。實是為制約人心的貪利和投機而設定的。它就是衡量物質一斤是多少的標準。也是衡量人心善惡的一種尺度。
度量衡的原理,都是後人解釋的理由包括北斗南鬥十三星和福祿壽。其實它是人們認識中的一種對應巧合罷了。因為十六兩稱的稱星必須程現那樣的格式來分出錢和兩的,無錢和兩星顯不出斤數。既是十六兩一斤,必須要有十六兩星在稱杆懷中。錢是單星,斤是三星(福祿壽)。
稱星均呈兩行,稱杆上懷裡星為單星,懷裡星數是限制稱斤數的尺度。如斤稱,懷裡只稱重一斤。十斤稱懷裡只稱重一點五斤或二斤,二十斤稱,懷裡只稱五斤,三十斤稱懷裡只稱八斤等可依次類推。而背星是單雙星隔位用,它的稱重是起頭懷裡斤。稍末是總斤數。稱杆制定根據稱的大小,可制定各自的稱杆長度和重量,多一不可,少一不可,不然就不準了。而稱重的壓力稱錘是有一定限制的,稱錘稱杆和稱稱重的總數都有一定的比例定製,這就是規矩。而稱稱重的關鍵,不在稱星,因為稱星是死距離,不可做假,而稱杆和稱錘是可做假的,如一杆三十斤的稱杆,也可用二十斤和五十斤的稱錘,這就是古代惡人以小稱出大稱收的缺德之舉。
制定稱,關鍵最主要的是在稱鉤和手掂的兩個稱毫繩(手把)的位置與距離上,它可前後移動便形成稱小稱大了。這是惡人奸商的把戲。既可換稱錘又可移星盤。
移星盤即指起商的定盤星,前移稱小,後移稱大。而提手繩的空檔若移動,則稱就不準了。
過去的十六兩稱大,現在的十兩稱小。
度量衡大約始起商朝,規範於秦朝,改制十兩於民國末年。
十六兩一斤和十兩一斤,都是一種制定計量推算的一種格式依據。其實你若用二十一兩為一斤,也是可以計量成功的。只是全稱組局的格式不一樣,星組的前後移動不一樣而罷了。
筷子,七寸六分,這是後人的定製,也是一種規範。
在中國,上古前期其人們就已學會用筷子吃飯了。只是木棍和竹籤所多。長短粗細不一。而到了商周戰國時,人們用筷子都有一定的講究了,並會製作象牙筷子和雕刻了。大約漢時,人們對筷子的使用已經進入了規範期。
至於七寸六分,是指人的七情六慾,也可這麼認為,因為人是感性動物,感性的人們,想相力是相當豐富的,有很多想相都會對應很多巧合。一雙筷子,古人專設七情六慾而制定是人的思維意識深或者是一種古代科學本人還是商確不了的。
筷子是華夏人類吃飯所須的工具。一要整齊,二要成雙,單筷只可扎不可夾。筷子是用前四手指合力協作來用的,至少是用前三手指協作而用。
筷子分陰陽,分上下,上者動,下者靜,靜者定位定點,而動者扒拉一起再合力夾起而送入口中。
個人認為,人在吃飯時,一般是不會動情慾的,只知充飢而嗅味美,除了食慾以動以外,其它七情五欲均不在筷子的動作範圍以內。但本人也不排斥七情六慾在對筷子的寵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