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愛好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八卦掌的訓練體系分為轉掌和換掌兩部分。換掌就是掌式身法的變換,是練技術的;轉掌就是基本功,提升功力的。沒有轉掌的功夫作為基礎,八卦掌的技擊理念就沒法在對抗中得到貫徹,技術特點就體現不出來,就是舞術而不是武術了(所有武術都一樣,沒有功力訓練,就是空架子)。轉掌的正式功夫當然是腳踩趟泥步,手抱陰陽魚了,也就是所謂的行樁。沒有武術基礎的,在行樁之前還可以先站站靜態樁,加強一下對自身關節,骨節,肌肉的體認,獲得整體感,避免行樁時注意力都放在下盤,上身都散了。當然直接練行樁,功夫到了全身也是可以由散到整的。八卦掌的樁式的特點在於擰裹,下盤膝胯的擰裹,中盤脊柱的擰裹,上盤肩肘的擰裹。擰裹掙力就是在蓄勁,獲得一種貫穿全身上下的螺旋力,這是八卦掌兩大力量來源之一,自轉的力量。另一種力量來源是蹬腳摩脛迴旋走轉產生的動態慣性螺旋力,這是公轉的力量,是八卦掌的主力源,它會透過合理的間架結構轉化為第一種擰裹螺旋力,使得八卦掌的勁力源源不絕。所以八卦門裡有“擰旋走轉先天之大法”“一擰一旋,功夫內涵”“功夫是走出來的,是轉出來的”種種說法。腳上的勁力在往上傳遞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一是丹田,一是脊柱。腳上的功夫雖然叫趟泥步,但是也不止趟泥一種練法,可以加入各種意念,履薄冰、臨深淵、踩遊蛇、踹門檻等等,訓練各種素質。八卦裡的各種腿法也可以提出來直趟單操。轉圈可大可小,大的八步一圈,兩腳成鈍角,比較簡單。再下來四步一圈,兩腳成直角,三步一圈成銳角。還有兩步一圈和一步一圈的練法。走圈也不一定就是一個圈,可以走8字圈,穿九宮或任意的圈套圈。平地玩膩了,想進一步加強重心的穩定性和落步的精準性,可以上樁練步。上肢的樁式,外撐、內抱、上託、下按等等都可以練習。徒手練膩了,可以負重練習。程派八卦主要是摔法,所以摔跤的基本功可以練。尹派八卦的穿掌很犀利,鐵砂掌可以練。八卦的本質特徵在於“擰裹鑽翻,避正打斜”,前半句是技術特點,後半句是戰術特點。一切為這兩個特徵服務的訓練方法都是八卦掌的基本功。
作為一個愛好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八卦掌的訓練體系分為轉掌和換掌兩部分。換掌就是掌式身法的變換,是練技術的;轉掌就是基本功,提升功力的。沒有轉掌的功夫作為基礎,八卦掌的技擊理念就沒法在對抗中得到貫徹,技術特點就體現不出來,就是舞術而不是武術了(所有武術都一樣,沒有功力訓練,就是空架子)。轉掌的正式功夫當然是腳踩趟泥步,手抱陰陽魚了,也就是所謂的行樁。沒有武術基礎的,在行樁之前還可以先站站靜態樁,加強一下對自身關節,骨節,肌肉的體認,獲得整體感,避免行樁時注意力都放在下盤,上身都散了。當然直接練行樁,功夫到了全身也是可以由散到整的。八卦掌的樁式的特點在於擰裹,下盤膝胯的擰裹,中盤脊柱的擰裹,上盤肩肘的擰裹。擰裹掙力就是在蓄勁,獲得一種貫穿全身上下的螺旋力,這是八卦掌兩大力量來源之一,自轉的力量。另一種力量來源是蹬腳摩脛迴旋走轉產生的動態慣性螺旋力,這是公轉的力量,是八卦掌的主力源,它會透過合理的間架結構轉化為第一種擰裹螺旋力,使得八卦掌的勁力源源不絕。所以八卦門裡有“擰旋走轉先天之大法”“一擰一旋,功夫內涵”“功夫是走出來的,是轉出來的”種種說法。腳上的勁力在往上傳遞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一是丹田,一是脊柱。腳上的功夫雖然叫趟泥步,但是也不止趟泥一種練法,可以加入各種意念,履薄冰、臨深淵、踩遊蛇、踹門檻等等,訓練各種素質。八卦裡的各種腿法也可以提出來直趟單操。轉圈可大可小,大的八步一圈,兩腳成鈍角,比較簡單。再下來四步一圈,兩腳成直角,三步一圈成銳角。還有兩步一圈和一步一圈的練法。走圈也不一定就是一個圈,可以走8字圈,穿九宮或任意的圈套圈。平地玩膩了,想進一步加強重心的穩定性和落步的精準性,可以上樁練步。上肢的樁式,外撐、內抱、上託、下按等等都可以練習。徒手練膩了,可以負重練習。程派八卦主要是摔法,所以摔跤的基本功可以練。尹派八卦的穿掌很犀利,鐵砂掌可以練。八卦的本質特徵在於“擰裹鑽翻,避正打斜”,前半句是技術特點,後半句是戰術特點。一切為這兩個特徵服務的訓練方法都是八卦掌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