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南有二喬,北有甄姬”可見甄宓生的美貌絕倫。甄宓不但豔色絕世,其文才、智慧、家教、修養也具為上佳,才使得袁紹之次子袁熙、三曹為之傾心。
筆者認為美女甄宓愛過的人有兩人袁熙、曹丕,最愛的人曹丕,知己是小叔子曹植。
甄宓愛過袁熙嗎?為什麼他們沒有生兒育女?
《三國志-后妃傳》記載“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幽州,後留養姑”,也就是說甄宓嫁給袁熙時間應為196年到199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間,(軍師聯盟說成婚時間是198年,正史未記載)且是袁熙明媒正娶的妻子,袁熙對甄宓疼愛有加,在一起度過短暫的幸福時光。傳袁熙出使幽州前怕其吃苦問過甄宓 甄宓嫌遠,母無人侍奉,而留鄴。說明袁熙及其尊重甄宓,這在古代是少有的。因其二人成婚時,正直戰火連天,戰事頻繁年代,兩人聚少離多,未育一兒半女。
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鄴城,曹丕早就聽過甄宓美名,相見發現甄宓姿色天然,天香國色,甚是歡喜。《三國志-后妃傳》:“文帝納後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可見曹丕對其寵愛。
當時甄氏21歲,正是女人一生中最美時,又因其才智過人、溫柔如水、儀態萬千,曹丕對其愛意更濃,後廢任氏立甄氏為妻。可隨著時光流逝,歲月荏苒,曹丕對甄氏寵愛愈少。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更加寵愛山陽公進獻的郭、李二妃。此時,甄氏已37歲不復貌美且逐受冷落,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塘上行》,而曹丕也聽了不該聽的言論。賜死了甄氏,葬於鄴。
詩歌作品《塘上行》以絕筆寫出了甄氏因於曹丕有嫌隙的悲痛和追思往昔歡好,可見甄氏對曹丕的愛意。
(小插曲:魏明帝為君驕奢淫逸,不過對於其生母及其母系家族還是不錯的)
曹植才高八斗,甄氏才女一枚。如沒有曹丕,才子佳人或能成就一段佳話。而當時其關係最多也就是君子有意,才女無心。且曹植和甄宓的友誼關係,也為兩人處境撒了一把鹽。曹丕妒曹植眾所周知,甄氏應知應避。
洛神賦名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甄氏之真名,正史無記載。甄宓、甄洛之名也是後人有洛神賦得來的。
民間流傳“南有二喬,北有甄姬”可見甄宓生的美貌絕倫。甄宓不但豔色絕世,其文才、智慧、家教、修養也具為上佳,才使得袁紹之次子袁熙、三曹為之傾心。
甄宓愛的人是誰?還是甄宓最愛的人是誰?筆者認為美女甄宓愛過的人有兩人袁熙、曹丕,最愛的人曹丕,知己是小叔子曹植。
甄宓愛過袁熙嗎?為什麼他們沒有生兒育女?
《三國志-后妃傳》記載“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幽州,後留養姑”,也就是說甄宓嫁給袁熙時間應為196年到199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間,(軍師聯盟說成婚時間是198年,正史未記載)且是袁熙明媒正娶的妻子,袁熙對甄宓疼愛有加,在一起度過短暫的幸福時光。傳袁熙出使幽州前怕其吃苦問過甄宓 甄宓嫌遠,母無人侍奉,而留鄴。說明袁熙及其尊重甄宓,這在古代是少有的。因其二人成婚時,正直戰火連天,戰事頻繁年代,兩人聚少離多,未育一兒半女。
甄宓心繫於君,奈何君意短情薄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鄴城,曹丕早就聽過甄宓美名,相見發現甄宓姿色天然,天香國色,甚是歡喜。《三國志-后妃傳》:“文帝納後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可見曹丕對其寵愛。
當時甄氏21歲,正是女人一生中最美時,又因其才智過人、溫柔如水、儀態萬千,曹丕對其愛意更濃,後廢任氏立甄氏為妻。可隨著時光流逝,歲月荏苒,曹丕對甄氏寵愛愈少。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更加寵愛山陽公進獻的郭、李二妃。此時,甄氏已37歲不復貌美且逐受冷落,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塘上行》,而曹丕也聽了不該聽的言論。賜死了甄氏,葬於鄴。
詩歌作品《塘上行》以絕筆寫出了甄氏因於曹丕有嫌隙的悲痛和追思往昔歡好,可見甄氏對曹丕的愛意。
(小插曲:魏明帝為君驕奢淫逸,不過對於其生母及其母系家族還是不錯的)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曹植才高八斗,甄氏才女一枚。如沒有曹丕,才子佳人或能成就一段佳話。而當時其關係最多也就是君子有意,才女無心。且曹植和甄宓的友誼關係,也為兩人處境撒了一把鹽。曹丕妒曹植眾所周知,甄氏應知應避。
洛神賦名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甄氏之真名,正史無記載。甄宓、甄洛之名也是後人有洛神賦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