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五中的詩句,意思是:夜晚的月亮彎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劍成花。
全文賞析:
首聯“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兩句,分述了敵我兩軍的態勢,指明瞭這場戰爭的性質。當時的北方諸胡,有的還是原始部落,有的則轉向世襲王權制,處於原始社會解體時期。“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節,他們就乘隙而入。“天兵”,天朝的軍隊,含有歌頌、讚美之意。他們堂堂正正,出塞去抗擊胡虜。透過措詞的褒貶色彩,表明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頷聯“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兩句,與首聯“天兵”照應。“虎竹”,兵符,分銅虎符與竹使符兩種,合稱虎竹,由朝廷和將領各執一半,發兵時相對合作為憑證。“將軍分虎竹”,是指將領接到征戰的詔令。“戰士臥龍沙”,指軍隊已抵達塞外戰場。“龍沙”,指白沙堆沙漠,在Murano國附近。從將軍到戰士,同仇敵愾,威嚴整肅,爭相建功報國。剛剛頒發詔令,很快就已深入敵區,表明進軍神速,所向無敵。
頸聯“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兩句,描寫邊塞風光和戰鬥生活。“胡霜”與首聯的“秋”相照應。“邊月”、“胡霜”,均為靜物。皎潔的月色,銀白的寒霜,籠罩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朧蒼涼的氣氛。而“弓影”飄移,“劍花”閃爍,則包含著戰士的行動。用“隨”和“拂”這樣兩個錘鍊而得的動詞把兩者結合起來,就使靜物和人物的動態融為一體,顯得生機勃勃。這就構成一種奇妙的意境:於蒼茫中見壯美,於異彩中顯飄逸。弓與月,形狀相似;劍與霜,顏色相同。詩人巧妙地利用它們的某種共性,使它們之間的聯絡顯得自然、和諧,使艱苦的軍旅生活襯托得輕鬆、愉快。
尾聯“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以詩中主人公的口氣抒發了“天兵”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把全詩推向了高潮。“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是徵人向少婦勸慰:未獲全勝,玉門關還不能入,請親人耐心等待,不必長吁短嘆。
這兩句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五中的詩句,意思是:夜晚的月亮彎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劍成花。
全文賞析:
首聯“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兩句,分述了敵我兩軍的態勢,指明瞭這場戰爭的性質。當時的北方諸胡,有的還是原始部落,有的則轉向世襲王權制,處於原始社會解體時期。“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節,他們就乘隙而入。“天兵”,天朝的軍隊,含有歌頌、讚美之意。他們堂堂正正,出塞去抗擊胡虜。透過措詞的褒貶色彩,表明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頷聯“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兩句,與首聯“天兵”照應。“虎竹”,兵符,分銅虎符與竹使符兩種,合稱虎竹,由朝廷和將領各執一半,發兵時相對合作為憑證。“將軍分虎竹”,是指將領接到征戰的詔令。“戰士臥龍沙”,指軍隊已抵達塞外戰場。“龍沙”,指白沙堆沙漠,在Murano國附近。從將軍到戰士,同仇敵愾,威嚴整肅,爭相建功報國。剛剛頒發詔令,很快就已深入敵區,表明進軍神速,所向無敵。
頸聯“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兩句,描寫邊塞風光和戰鬥生活。“胡霜”與首聯的“秋”相照應。“邊月”、“胡霜”,均為靜物。皎潔的月色,銀白的寒霜,籠罩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朧蒼涼的氣氛。而“弓影”飄移,“劍花”閃爍,則包含著戰士的行動。用“隨”和“拂”這樣兩個錘鍊而得的動詞把兩者結合起來,就使靜物和人物的動態融為一體,顯得生機勃勃。這就構成一種奇妙的意境:於蒼茫中見壯美,於異彩中顯飄逸。弓與月,形狀相似;劍與霜,顏色相同。詩人巧妙地利用它們的某種共性,使它們之間的聯絡顯得自然、和諧,使艱苦的軍旅生活襯托得輕鬆、愉快。
尾聯“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以詩中主人公的口氣抒發了“天兵”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把全詩推向了高潮。“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是徵人向少婦勸慰:未獲全勝,玉門關還不能入,請親人耐心等待,不必長吁短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