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濤
-
2 # 古長安守望者
誰說騰訊後來居上的?這是國內的市場佔有情況表。你看看騰訊在哪裡?
阿里是雲計算的領先者,在幾年前,網際網路大會的時候,馬雲就預測了雲計算的今天,當時的小馬哥和百度的李彥宏,根本就沒有看好這個市場。所以就沒有投入。
雲計算主要運用於商業領域,阿里自帶著商業基因,這是阿里的強項,反觀騰旭,一直以社交、遊戲為核心,商業領域做的比阿里差遠了,這是騰訊的弱項。
目前全球最牛的是亞馬遜的AWS,微軟、IBM、谷歌、阿里巴巴前五名,在騰訊根本排不上。
國內目前阿里是絕對的老大,還有運營商也在做,百度、騰訊有實力,還有一個是華為。
如果說超越阿里的話,只有華為有實力!參考一下IBM的排名,華為有相似的優勢,在於核心網路優勢和裝置組網優勢,還有長期經營的客戶基礎。華為的營銷團隊也非常厲害。
-
3 # 網際網路深科技
很明顯沒有後來居上,不知道這個說法哪裡來的。
首先就現狀來說:
地位上,AWS、阿里雲是全國3A市場前三甲,騰訊還不在同一等量級。
體量上,AWS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超過排在身後的14家廠商的總和,業內被稱其為“巨無霸套餐”。
而阿里雲在國內雲計算市場也形成了同樣的“巨無霸”勢力,據IDC雲計算市場Tracker資料顯示。近兩年,阿里雲國內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營收規模差不多直接長了5倍,在中國公有云市場已經佔據半壁江山。
再來看騰訊,近年來營收規模也略有增長,從這個資料圖可以直觀的看出,騰訊相較於其他廠商是有在拉開差距,但優勢並沒有顯著突出,只是領先那麼一點。
比之阿里雲,更是有十分明顯的差距的。畢竟在體量差距那麼大的情況下,這樣的增速難以追趕阿里雲。要知道,阿里雲的增速甚至超過了微軟和亞馬遜。
業內人都清楚,雲計算行業其實是很難出現像題主所說的後來居上的情況的,不僅騰訊沒有彎道超車,這個行業本身也很難實現趕超逆襲。
因為“巨無霸”將會更大,而小份額廠家也在繼續萎縮。
據之前出爐的Gartner全球雲計算市場資料顯示,亞馬遜AWS、微軟、阿里雲三大雲計算巨頭之外的廠商,所擁有的市場份額僅僅剩下1%或者2%。更重要的一點是,全球雲計算市場排在第六位之後的廠商從2015年到2016年都有市場份額萎縮的跡象。
Gartner分析師也預測到,未來四年內全球三大雲廠商(AWS、微軟、阿里雲)將佔據市場四分之三份額。
有意思的是,此前IDC分析師也同樣認為,現在中國美國的雲計算市場都出現了同樣的規律,那就是大公司越做越大,小廠商越來越小。
相關內容
- 阿里,騰訊,移動“開戰”,巨頭為何這麼”卷“?
- 騰訊、阿里、百度在AI的研究上到什麼程度了?
- 像阿里、騰訊這種大公司,每天有巨大的現金流,那麼公司的錢會放在哪裡,是如何管理的?
- 阿里,百度,騰訊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出爐,你認為誰未來發展更強勢,更有空間?
- 怎樣才能進阿里、騰訊這樣頂級的網際網路公司工作?
- 那麼多企業包括阿里,騰訊裁員,為什麼社會對京東裁員反應這麼大?
- 今天和朋友聊網際網路,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 未來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能趕超阿里或者騰訊?
- 阿里雲做雲計算很艱難,為什麼後面其他公司很輕鬆就擁有了雲計算?
- 騰訊、百度、阿里哪個公司的程式設計師最厲害?
騰訊沒有後來居上,這個領域也很難有後來居上。
雲,說白了就是網際網路超級伺服器,需要的是不斷吸資料,不斷消化,再反哺。
然後鍛煉出線上實時的 儲存提取處理辨識反饋能力。其實就是大腦。
這裡有幾個工作:
1、搶資料。騰訊資料最多,阿里資料最強,平手。
2、運營連線。阿里運營出身,騰訊產品出身。阿里贏。
3、戰略性重視。阿里戰略性重視,早;騰訊戰略性重視,晚。
未來世界,很難解釋。但不能只追求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