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顏小二述哲文
-
2 # 山堅海闊
無為的最準確的意思不自以為是,不以自己的正確為正確。是管理的學問,天子效法自然管理天下萬物,萬物自為,天不吭氣,對錯好壞自己做了就知道了,無言之教。天下萬物自為優勝劣汰的結果都是強者。道家不尚賢人人都是能人。
-
3 # 沃克特爾
一、字、詞、語句、思想、含義應放在作者原著的文章、語境中來理解。二、我們要知道著作者的身份、地位。三、我們要知道著作者的著作,是為什麼人著作的。四、在以上三條的基礎上,去理解文章著作中的字、詞、語句,及其思想和含義。
在上述框架內,道家的無為思想,就是要放在老子,這個春秋後期周朝王室圖書、博物館長,這麼一個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和他所遺留的著作《道德經》這篇文章,及其思想、語言的環境中,去理解道家的無為思想。
按本人私下理解,老子及其《道德經》中的無為思想,是指引、教誨為上、為王者,不要亂作為,不可做不合道義、規律、德性的事情,用現代白話說,就是為上、為王者,要遵循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天理人情,減少對平民百姓的搜刮、欺壓、盤剝和強性控制,不要隨便出政策壓榨民眾。只有符合“道”和“德”的執政行為,才是正確的執政行為。然而,最好的政策,也往往在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時,又會有一部分人受政策之害。老子這個無為思想的更多的含義,是開示為政者順應天時、民情,少做於國、於民、於己都無益的執政行為。
老子及其《道德經》中,又有很多充滿辨證法的思想。因此,對於幾千年後的現代人,肯定對老子、《道德經》及其無為思想的理解上,也會出現見仁見智、公婆各自有理的情況。本人認為,針對於我們普通的個人,老子的無為思想,我們可以理解為不要隨便的胡亂作為,要做正確的、正當的、有益的、能成的作為,知止而行。反過來講,又只有不妄想妄為,才可以有更好的做為。所以,道家的無為思想,不是不作為,而是為了更好的有作為,才不能隨便、隨意作為。
回覆列表
道家之無為並非無作為的意思,此處是在以“無為”來反對“強作妄為”。
要體會道家“無為”思想,我們可以回到提出“無為”這一概念之老子所處時代背景進行分析。
老子提出無為的時代背景-春秋末期,禮崩樂壞,物慾浮動老子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人,那個時候周王朝衰微,禮崩樂壞,爭鬥無處不在。國與國之間,存在著土地與資源等等上的競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無休止的利益競爭。
老子在那戰亂年代看到周圍兵荒馬亂、物慾橫流的強作妄為,人們在爾虞我詐中流離失所,而周王朝衰微局勢已定,於是,老子決定出關。在出函谷關的時候,老子為我們留下了一篇一千五百字左右的文章,然後就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了。而這一千五百多字,經過後人多方整理,流傳到今天,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老子》一書了。
《老子》一書中有一個宏大的世界觀,而這本書中,也有許多經典的觀點,其中,比較突出,亦比較容易被人誤解的,就是“無為”了。
老子之無為思想並非無作為,而是不胡作非為表現老子之無為思想的句子中,比較經典的一句,就屬下面這句了: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道沒做什麼多餘的事情,但是卻能成就萬物。
這句話蘊含了老子的自然觀。
老子認為,這個世界存在一個“道”,萬事萬物都是根據這個“道”運轉的,比如太陽東昇西落這個事實,又比如人渴了喝水,餓了吃飯這個規律。這是生來就有的,屬“自然”的。而自然之安排,往往看上去是相對比較符合一個事物之發展需要的。也就是說,人按照“自然而然”的方式去“自然而為”,即為道家思想中之“無為”。
在老子思想體系裡面,與“無為”所相對的“有為”是什麼呢?下落到人生層面來講,就是人因為一己私慾去做傷人利己的事情。
老子所處的環境,諸侯國之間之所以會發生戰爭,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進行算計,大抵都是出於人為之私慾,這種私慾自然不是順從東昇西落之自然之道的,屬於一種滿足個人私慾的強作妄為。於是老子眼裡的世界因為人追求過多的“欲”,去過多地“有為”,繼而生靈塗炭,人間上演著一部又一部悲劇。
人與人的鬥爭也好,諸侯國間的興衰也罷,老子大抵從這些事實中看清了這所有爭端之源頭,不過是人為了滿足自己私心之強作妄為罷了,繼而他提出了“無為”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