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文勇95555371

    歷史的看,一個是機會主義者,一個骨頭要硬得多,一個當年到後來一直都是流氓+才子,一個當年是青年人的一盞燈,後來是國統區的一尊神,誰也奈何不了。幾十年後,塵歸塵,土歸土,人格高下更加明顯,郭不過是沫水,若水曾經漂亮的浪花,(他當年寫天街曾擁吻大地,是個有浪漫情懷的學子,晚年東倒西歪,落水為狗)從這個結局看,樹人先生還是鐵骨錚錚,文壇領袖,大家風範。

  • 2 # 麓風軒

    魯迅與郭沫若,中國文壇的兩位大佬,他們之間有相互交鋒,有相互競爭,有口誅筆伐,有相互影響......在長期的交鋒中,對手乎?朋友乎?郭沫若寫給魯迅的一副輓聯卻有不同的表達......01

    兩人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曾在日本留學,雙雙棄醫從文,同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魯迅先生在散文和小說方面獨步天下,郭沫若在詩歌與戲劇方面也有驚世之作。兩人同為奠基中國新時代文學雛形的先鋒人物。

    新文化運動時期,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新文化學派,與以郭沫若為首的“創造社”,在文壇上開展了激烈的交鋒,甚至口誅筆伐。

    郭沫若說魯迅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諦)”。魯迅卻說郭沫若是“才子加珂羅茨基(流氓痞棍)”,“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

    02

    魯迅與郭沫若兩人卻在文壇上爭鬥了半個多世紀。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病去世。郭沫若當時在日本,聞訊後撰聯以挽。寫的輓聯卻一反過去爭鬥的嘴臉,彷彿是對故友的痛惜,感情變得高尚起來:

    方懸四月,疊墜雙星,東亞西歐同殞淚;欽誦二心,憾無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上聯將魯迅及四個月前去世的蘇聯文學家高爾基聯絡起來,喻為兩顆巨星隕落,全世界人民都為之哀悼,表明魯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下聯說自己懷著欽敬的心情,誦讀魯迅的作品(“二心”指魯迅的雜文《二心集》,代指魯迅作品),但遺憾的是“卻一次也沒有得到晤面的機會”,現在這一切都無法補救了,只有在極遠的地方為您招魂了。

    03

    郭沫若這副輓聯情辭篤實,真切感人,尤其借用《楚辭》中的“招魂”之禮,充分表達了對魯迅先生逝世的悼念。這是真實的情感表達,還是另有意圖?

    也有人說這是郭沫若藉此就會抬高自己,樹立自己寬廣胸懷的外界形象。從表面上看來經過長期的文壇爭鬥,早已將對手視為朋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鑑定元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