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水載舟

    今天來看,當然不正確。這40萬降卒可都是漢人啊,一下子滅亡40萬人口,對整個漢民族來說絕對是巨大的損失。

    但長平之戰白起坑殺40萬趙兵只是戰國滅絕人寰殺戮的一個典型案例,光秦國就殺掉六國軍隊數百萬,六國之間也是互相爭戰殺戮。

    為什麼戰國當時會相繼上演這種慘絕人寰的殺戮,為什麼毫不留情?

    我的理解,戰國時期和春秋時期是完全不一樣的。

    春秋是爭霸,都是打著道義的旗號,比如齊桓公尊王攘夷,基本打敗服輸就行,哪怕名義上認同也行。儘管大國兼併小國,但各大國還是可以共存的。

    到了戰國,是爭雄了。這個時候大的國家就剩七個了,每個國家力量都不容小覷,必然導致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而每一次戰爭都舉足輕重,一次大敗可能就預示著這個國家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這個時候的戰爭必然是殺傷性的毀滅性的斬草除根式的,一旦抓住戰機,必定是儘可能最有效殺傷,目的是打到你再無還手之力。

    從戰爭本身來看,白起的坑殺手段是最具殺傷力的,從根本上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毛主席不是也說過嗎?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而我們知道,人口是很難短期內快速恢復的。趙國沒了這40萬軍隊,實力大損,基本上就退出歷史舞臺,被秦攻滅只是時間問題。

  • 2 # 千御

    不同角度看問題,看法也不一樣。站在當時的白起角度來看,這做法應該是正確的。

    在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以及幾代秦王的積累,秦國兵鋒銳盛,國富民強;而此時的關東六國,“韓、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顧不暇,東齊力有不逮,北燕無足輕重。”只有趙國,自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國勢較盛,軍力較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且擁有廉頗、趙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慣戰的將領,尚可與強秦進行一番周旋。 此時,秦要統一六國,就要將趙國擊垮。

    而此時白起面對趙國的40萬降卒,也很為難,殺了固然可惜,且殺降不詳,但要收編他們又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長平之戰經歷了三年多,秦國傷亡很大,經濟都快崩潰了(打仗燒錢啊),自己都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哪來那麼多糧食來養活其他人,更何況是40萬斷糧了46天的青壯年。而已沒糧吃自己的軍隊都可能發生叛亂,更何況別國的呢?

    放了更不行,等這40萬人回去趙國,過段時間趙王再把他們徵兵,這不是放虎歸山,養虎為患嗎?而已這3年長平之戰不白打了嗎?

    沒辦法,左思右想,還是殺了吧!而且白起還放了200多人回去,宣傳這一訊息,震懾趙國。坑殺趙國40萬降卒後,趙國從根源上被狠狠地削弱了,從此一蹶不振。關東六國再無一國能與秦國爭鋒。

  • 3 # 小凌說史

    長平之戰中,趙國軍隊被白起打敗,趙軍在主帥趙括身亡後投降,隨後白起坑殺了趙國40餘萬降卒。關於白起是不是應該坑殺趙國40餘萬降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先來看下白起坑殺他們的原因吧,或許可以讓你更好的判斷他的做法在當時是不是對的。

    白起坑殺趙國40餘萬降卒原因:

    1.趙國軍隊投降後,白起跟部下商量如何處置趙軍降卒時說道:“之前秦軍攻破南韓上黨時,上黨百姓不願意歸附秦國,卻歸附了趙國。按照趙軍反覆無常的特性,一但放他們回去,將來必定是禍害。”

    2.如果將這40餘萬趙軍降卒殺了,一來可以削弱趙國的實力、擊垮趙中國人的心理防線,二來可威懾他國,使得秦國東出少些壓力。

    3.長平之戰耗盡了秦國的國力,供養秦軍的糧草已經不足了,而現在還多了40餘萬的趙軍降卒。一但軍中斷糧,就可能生出巨大的變故,所以趙軍降卒不能留!

    從當時秦國的觀點出發,白起坑殺40餘萬趙軍降卒成了必然!

  • 4 # 初見戀凡

    你看站在什麼角度來看問題。站在秦朝的角度,那時秦趙兩方對峙已久,軍中的糧草本就支援不了多久,還要提供給40萬餘的俘虜,如果到時候徹底沒有糧食了,俘虜肯定是會發生暴亂的,如果就此把俘虜放了,那麼等俘虜回國,等趙國重新把他們招役,那麼就又是一支虎狼之師。而且秦王和李斯考慮到很多問題,反正這40萬趙國俘虜不管是招安還是放了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一個不小心,那麼秦國可能就會栽在手中,還不如徹底解決隱患--坑殺,一了百了,而且還可以震懾六國。秦王又不想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暴君,不想讓後世對此有什麼非議。對武安君暗示你什麼時候解決了40餘萬的俘虜,那麼我就什麼時候派送糧草,所以白起不得不殺。當然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當然,你站在六國和後世的角度,那麼肯定是對此有很大的非議,甚至提起白起就有點膽寒,覺得太太狠了,40萬餘人說殺就殺。

  • 5 # 李總裁的美好日記

    個人感覺是正確的,一方面讓齊國暫時不能有抵抗的能力,其次是秦國這一仗自己也損失了小10萬兵力,還能震懾其他諸侯國,要不是這次坑殺齊國,秦國滅六國還是基本不可能,估計秦始皇到死也統一不了,當時畢竟只有齊國自己敢與秦國抗衡!

  • 6 # 青島律師孫明明

    從人情上講,錯誤,畢竟是四十萬條人名。

    但是從戰爭講,這是正確的。

    那個時間秦根本沒能力養如此多的俘虜。自己的口糧都不夠何況還要養外人。

    如果養不起怎麼辦,因為吃不上飯的暴亂還少嗎。哪怕是把這四十萬放到秦作為奴隸吃的起飯,然後呢這是一顆定時炸彈,趙一呼百應,秦滅國了。

    放回去,然後再次組團,抗擊秦。

    所以幾個選擇考量過後,選擇了最殘忍同時也是對秦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 7 # 夜晚下的星空最美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做法如果是放在現在,那就不是正不正確,而是法律允不允許的事了。但想想那時候是什麼年代,戰爭如同家常便飯,不殺不行,秦國也是舉全國之力去打這場戰爭。戰役結束,秦國內部極大的空虛。自己都不夠吃,還要拿出一部分來養戰俘,養著40萬以後能接著和你打?那個時候,趙軍能力遠比其他五國強大,秦在此前,有一統天下的想法。在此之後,有一統天下的能力。殺戰俘的確不對,但在那個時代,如果你不殺,對敵人仁慈,最後被殺的只可能是你,40萬感覺也是有水分的,為成大事,總是踏著別人的失敗上去的。

  • 8 # 一個不是很長的名字

    昨天夜裡媳婦剛問我項羽殺了20萬降兵的事,我問他項羽當時有多少人,媳婦說40萬,我就問他40萬人看20萬人咋看?能控制了嗎?一個道理,如果40萬分成40波,分屬40個諸侯國,可能是哪個統帥都非常高興接受的,但要是一個勢力投過來的,我想無論白起,還是韓信,或者李靖,哪怕是武穆,都不敢接受吧。

  • 9 # 小龍女5505

    秦朝一代名將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降軍站在他的立場,肯定認為自己做法正確。但在歷史上卻背上了殺戮太重,濫殺無辜的“殺神”之名,也為後世鄙視,他也成了歷史上凶殘狠毒的猛將之一。

  • 10 # 瀟雨從楊

    這事不能一概而論....得看你站在什麼角度去看....於白起而言...於秦國而言..這似乎是代價最小..最有利的...首先..這是消化這40萬降卒成本最小的一種方式...這40萬降卒幾乎代表的是趙國當時所有的社會勞動力以及潛在軍事再生力量...趙國也是長平之戰後國力大減..一蹶不振...放了...趙國國力未傷根基..長平之戰勝利的意義也就微乎其微...不放..又沒那麼多資源和人力來消化這40萬降兵..關不了..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是秦人。無論勞動力還是兵員上都無法使用...所以殺之..減弱趙國再生力...是大利好....可於白起個人而言就是錯誤的...白起之死的導火索也是坑殺40萬降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把自己的土地“賣”了,以後還能再分到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