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張眼裡的人世間

    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馬未都雖然學歷只是小學,但在編輯出版、影視劇創作、藝術品收藏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是一個超標準的文化人,為什麼?

    原因有三:

    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訓練的學習經歷。一個人在什麼層次的教育機構中學習,接受了何種層次的訓練,便具有相應層次的學歷。

    這裡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學習地點是教育機構,二是什麼層次的教育機構,就頒發相應層次的學歷。

    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要指出的是這裡指的學歷,教育機構以外的學習經歷,不在此列,二是雖然由教育機構頒發學歷證明,這個頒發的學歷的到底含金量有多少,是真才實學嗎?

    在其他地方學習算不算?自學算不算?應該算,但有一點,就是沒有學歷證明。

    學歷非常重要,尤其是含金量高的學歷,如果你擁有,證明在取得學歷的道路上,打怪升級,克服重重困難,也就具有了相應的專業能力。

    如果沒有,不一定代表你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或文化素養,但說服力會大打折扣。

    但馬未都不一樣,他的學歷低,是當時特殊時代背景造成的。馬未都今年快七十歲了,在上學年齡,正好趕上上山下鄉,學業被耽擱,因此,導致小學畢業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念書。還有曹德旺,當時因為家境貧困輟學,他們學歷低都是經濟狀況、時代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現在則多樣化了,人的個性、喜好等,比如,韓寒,就不喜歡呆在學校,小學學歷不耽誤他成為青年作家。

    首先,編輯應具備開放的意識。編輯應最大限度地深入到讀者之中,把握來自各個層次讀者的資訊反饋,以指導和改進編輯工作,這個開放意識哪裡來,從學習、讀書上來。

    其次,編輯必須對精神產品有獨到的價值評估和取向,要善於把那些暫時還不為讀者接受的內容,藝術地灌注到出版物中,使之逐漸被讀者所瞭解和接受,這就要求編輯要具備較好的開拓意識和創造性品質。

    再次,編輯還應具備敏銳的眼光,有出色的預見能力。優秀的編輯能夠在紛紜複雜的閱讀需求中洞察秋毫,高屋建瓴地把握閱讀潮流的發展趨向。平庸的編輯只能被裹挾在閱讀潮流中東倒西歪,人云亦云,有的甚至被拋在潮流後面拾人牙慧,抱殘守缺。

    你看做編輯有多難,不是僅僅有點文化就行的,馬未都出版了王朔的第一部小說,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和他深厚的文化基礎、獨到的眼光分不開的。

    再說收藏,收藏最起碼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足夠高的文化藝術品位和獨特品味

    古玩古董和藝術品收藏,需要收藏者,或者說從業者具備一定的文化藝術品位,需要有深厚的個人修養。

    其次,掌握與藝術收藏品相關的豐富知識

    文玩古董和藝術品收藏,可以說是包羅永珍,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掌握知識,並與時俱進讓自己的知識不斷的更新,才能夠跟得上。而如果從事雜項收藏,收藏的藏品種類比較多,更需要比常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才能夠讓自己不斷的提高和完善。

    再次,對各種的高雅藝術有足夠的欣賞能力

    要成為一個藝術品收藏家,在閒暇時多接觸高雅藝術吧,既能夠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又可以讓自身的形象氣質變得越來越好。

    收藏比編輯更難,而馬未都在明式傢俱收藏上,是大家,是大牛人,其1997年創立的觀復博物館是第一傢俬人博物館。

    股神巴菲特一生致力於學習和研究股票投資,在專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他極為專注。

    他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這些知識。因為一生勤奮和專注的學習,巴菲特成為了目前美國曆史上在股票投資這個領域,最有知識和經驗的人,並收穫了巨大的財富。

    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反之,如果獲取了學歷,就停止了學習,那麼,不出幾年,你的知識將以非常快的速度折舊,尤其現在,知識更新速度非常快,特別是一些高科技領域,幾個月,就會發生天翻地覆地變化。

    如果就為了考試、就業而學習,那就是功利性學習,功利性學習的範圍是非常狹隘的,收穫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終生學習的回報卻是不可估量的。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 (Compounded Interest)是這個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那些理解並使用它的人將最終獲得巨大的財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會付出巨大代價。

    而複利的效果不僅可以應用在財富的積累,更體現在知識的積累。

    當你在時間的長河中堅持不懈的終身學習,你的知識將會在複利的作用下持續的累積和增長,最終的收穫和回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馬未都從小學畢業到現在研究收藏,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學歷不高,但很有成就的原因了。

  • 2 # 菜鳥大師兄

    大家記住,學歷只是說明你有學習的經歷,並不能代表你能夠順利畢業,就會擁有龐大的知識儲備,這個並不是的。菜鳥一直覺得,讀大學只是為了讓你畢業之後有更好的學習方法,或者是持續學習的想法,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了。

    1.學歷≠學識

    馬未都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了,他的生平簡介菜鳥也不像再過多的去介紹了。但馬未都先生出現在螢幕上的次數是比較多的,幾乎很多的節目都請他去做,這個也不多說了。題主也說了,馬未都並沒有太高的學歷,但為什麼看著這麼厲害呢?那肯定是人家讀的書多唄,你不讀書,永遠不知道自己差在哪裡,當你讀書之後,你就會有更多的惶恐。因為你越是讀書,你就越覺得自己是多麼的無知,你要學習的就會越多。而馬先生雖然沒有令人羨慕的學歷,但是其後天學習的,其閱歷和學識卻是比較深厚的。

    2.學歷≠能力

    這個倒是很多人都說這個,尤其是現在大學擴招之後,大學生的含金量是直線下降,很多人都是大學畢業,學歷是有了,但是其能力真的是提升的並不是特別多。尤其是很多同學在大學的學習狀態,真的是不敢令人恭維,考上大學以後,很多同學都是徹底的放飛自我了,什麼事都幹,就是不上課。這樣的同學是比較多的,所以大學生的含金量開始直線下降,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是空有學歷,而沒有能力。上個世紀的學生,不管是那個層次的學生,好讀書這一點確實沒有變過,他們的讀書意識和學習意識都是比較強的。

    3.底蘊+機遇

    菜鳥以前也給很多的同學說過,說沒有實力之前,一定要低調,多看一些能夠提高自己實力的書籍,如果沒有實力還想去幹一些大事,那肯定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耐住寂寞,多讀一些有用的書的,多提高自己的實力。從馬未都先生的生平事蹟中我們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沒有實力的時候一定要蟄伏起來,努力提升自己的底蘊。當有機會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時機,努力的迎難而上,使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變得更加的穩重等等。所謂穩重,其實就是先提升自己的實力,再提升自己的底蘊。

  • 3 # 讀書文史

    “英雄不問出處”!

    學歷高不代表有文化,學歷低不代表文化低,人的文學素養是由其自身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知識儲備度等來決定的,而不是隻看受教育程度。

    放眼我們這個世界,學歷不高,但是看起來很有文化的人不在少數。比如2018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節目中那位“外賣小哥”雷海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平時卻十分酷愛讀書、背詩,工作之餘總是見縫插針學習。十多年如一日的堅持,他積攢下了深厚的文學功底,最後他憑藉著超強的實力在詩詞大會上一路過關斬將,拿得了總冠軍,真可謂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不過,事實證明,沒有高學歷,不也依舊能夠寫成足於撼動文壇的著作~

    要說莫言先生沒有點文學素養,沒有點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不太可能寫好一部作品。

    馬未都學歷不高,看起來很有文化,也是一樣的道理。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不代表他沒有知識文化。在校學習,是系統地學習過程,在校外學習,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有些人在學校裡學習,還不一定學到了知識,而有的人靠自學,無師自通,就能達到了大師的水準,馬未都可以說就是這樣的人。

    馬未都曾為《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曾靠著七百多萬的版稅收入,登上過中國作家富豪榜。

    所以,學歷和文化這兩樣東西,不一定是完全對等的,這就像學歷、身份和素質一樣,它們都不是正相關的關係。

    你覺得呢?

    文 | 一木君

    圖片 | 網路

  • 4 # 坐看雲起君

    這裡所說的文化,泛指素質,也可說素養。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鳴。人素質內涵的高度,大體應以其內賦道德水準、眼界高低、行為有度、言而有信為基準。人的素質不是與生帶來的,它有一個學習、認知、辯偽、存真的過程。素質的提高,既有他人教誨,也有自身探究不斷循序漸進、去粗取精的演進。首先,他人的教誨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說到教誨,自然父母是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德性高,事事秉承正氣,做事明辯事理,則子女的道德水準、行為方式就會有一個較高的基礎,也會有一個日後發展的正確導向。其次,教師的傳道授業、答疑解惑必然是第二位的。提到學歷,自然是學生在校學習,由接受初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歷程。在校學習的日子,是一個人一生掌握知識、開啟未來大門最為寶貴的時光。高度濃縮的歷史文化、奇妙無比的自然知識,使人們對世界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瞭解,也初步閱識了先輩們不畏艱辛,為人類社會進步不懈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更為重要的是,在校掌握的知識不僅能夠提升個人對文化內涵的認知,還會送給他們一把探知未來領域的金鑰匙。題主提到的學歷高就是文化高,或者就是素養高,想必就是這個意思。實際上,學歷高,只代表你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而這不過是廣義文化也即人的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一個人欠缺辯析人性善惡正邪經久的歷練,也不具備洞察事物內在規律豐富的閱歷,更沒有養成駕馭應急巧解篤定的心境,僅僅只憑學歷的高低,不足以分辯和評判其素質的高下。甚至某些所謂高學歷、德性差的人,在社會中不僅起不到積極向上的作用,反而會禍害社會風氣,擾亂人們的思想意識。再次,素質的高低也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素質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以理性認識指導感性認識,持續迴圈不斷往復的過程。個體高素質的動態養成,需要時時面對選向是否正確、內心參悟修煉的考驗和求證。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的,變化了的現實世界,總會產生新的事物,衍生新的特徵。面臨新事物、新矛盾,總是需要每個人做出新的判斷,理出新的頭緒。這就需要人們在紛繁複雜的事物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努力付諸實施,不斷對自己的思維和言行加以修正,並持之以恆地一以貫之。總之,道德取向正、文化功底深、行為做事端、潔身自好謹的人,社會正能量作用越大,就能獲得眾人的好口碑,也自然會受到大眾的推崇。題主既然說到了馬先生,他應該就是日常注重個人素養,不斷嚴格自律,持續躬身反省的人!

  • 5 # 象棋高人11066445

    這就是科學進步的新觀念,細化後發現學歷和文化原本的概念出現了差別!學歷代表了知識層次,文化卻成了知識和經驗的結合成功的象徵!馬未都學歷不高,但給人的映像卻是文化很高,說什麼事都渠渠有道。過去那種誰誰是大學畢業生,是文化人的概念,現在有了差別。

    隨著社會的進步,過去的知識現在加文化概念,如地域文化,生活習慣文化,汽車文化,瑪雅文化,茶葉文化,酒文化等等,這裡的文化展示的是正確的像徵!這就是說知識或有錯對,但是形成了一種文化後,給人展示的就是正確的答案,說茶葉文化它就函蓋區域環境的特徵,在北京喝花茶,曾一度有了"北京大碗茶"的美譽,那年代到了北京不管多忙,也先喝一碗"大碗茶",這就是文化。不信?在北京你喝幾天奶茶試試,牙疼上火紅眼病全來啦!

    包括中華中醫學之所以說是一種文化!因為它就是正確經驗的積累,草藥,辯症,配伍,針炙,刮痧,拔罐,隨便拉出一項分支,都能讓你眼花繚亂!上千年的文化積累,非要冠一個偽科學的帽子?別看你有學歷,你離有文化的讚譽還差得遠著哪!

  • 6 # 魏海利

    在特殊時期,特別的時代,有些人可能沒能進入學堂,沒有接受系統的教育,有些人學了幾年就輟學了。馬未都就算是其中之一吧!他確實只讀了小學四年級,由於家境較好空軍大院裡長大的孩子,調皮搗蛋有點小紈絝,輟學什麼的都是正常現象。少不經事兒的馬未都,早早離開學校,不等於這孩子沒救了。恰恰是家庭的薰陶和文化背景下的影響,讓他立世後有著一顆聰明的大腦,對知識對業務的渴求,使他讀了很多考古、歷史之類的書,久而久之,在談吐在談起自己本身業務方面,有了別人所不具備的歷史知識,聽起來貌似很有文化,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硬傷,就是沒經過正規學校教育,有的都是野路子積累的一些關於文物鑑定方面的知識。在文物收集工作中逼著他吸收歷史知識的同時,也給他創造了大量的閱讀經歷,也就成了現在的他。

    學歷只是學習過程的見證,有很高學歷的博士碩士,在聊起非他本專業的話題時候常常也是不知所措。

    很多名家、甚至大家學歷都不是很高,但往往就是這樣的人,在某一領域創造的成績讓人高山仰止。比如說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小學沒上完就回家種地了,雖然後來補上了,但是按道理說他也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段。還有近代的一位大師級人物陳寅恪,梁啟超向當時的北大校長梅貽琦推薦陳寅恪,梅校長就問陳寅恪是什麼學歷,有什麼著作,梁啟超說這些他都沒有,只是在國外讀過十幾年的書,梅校長又問梁啟超,那陳寅恪的學問比他如何,梁啟超說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那些書還不及陳寅恪的一篇小短文,於是梅校長破例聘請了陳寅恪,後來陳寅恪成為了“教授的教授”,學生聽不懂他的課,到後來來聽課的全都是教授。

    在上個世紀,大師輩出的時代裡,這種學歷不高的大師比比皆是。那麼,為什麼這些人學歷不高,看起來都很有文化呢?這不是偶然,學歷只是代表一個人的過去,不代表一個人的將來,人的命運和見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這些人學歷不高,但是有文化,那就是他們背後的努力,或許沒有在學校裡接受過教育,但是,社會,世界,書本都是學習的地方,像馬未都這些人就是通過自己自覺地學習,才讓自己變成了一個文化人!或許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得聽他們講,很多學歷不高或者根本沒有學歷的人還在給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講課。

    所以,自覺地學習很重要,出了學校也不能停止學習,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揚鞭策馬自奮時,豈止少年無前期?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你就是專家!!

  • 7 # 義誠老師

    時代已經發展到今天了,千萬不要用學歷來衡量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幾十年前的高中文憑比現在的大學生更厲害。

    學習能力才是最終的能力,一個人踏入這個世界之後,有些可以量化的東西實際上看似和你都是不合格的。

    在我們全民沒有普及義務教育的時候,那些在農村裡面,在城鎮裡面,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的人,就可以成為某一方面的領袖,也可以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這都是時代造成的,我們拿到今天來看高中學歷小學文憑,這算什麼呢,但實際上那一代人,這些文憑就很厲害了。

    大多數人嗤之以鼻的中專學歷,很多人可能到現在為止都覺得,那就是一個過渡階層,但實際上,在我們中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上一個千年的90年代,80年代的時候,中專考入的學生,都是那一個時代最優秀的農村人。

    所以說永遠不要拿著學歷來衡量,如果非得用學歷來衡量的話,那我就不和你講理了。

    末代皇帝溥儀,曾經有這樣的一個段子,填寫文化程度的時候,沒法填,讀的是私塾,而他的老師都是國學大師,是不是應當把它歸為文盲呢?

  • 8 # 蘇小妮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一來看一看什麼文化?文化是一種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是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有了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來看看文化和學歷的關係。

    文化和學歷有關係嗎?可以說有關係,也可以說沒有關係,至少關係不那麼緊密。有的人學歷非常高,可是他就沒有文化,說起話來特別粗野,做事也不按章法,又不能體會他人的感受,特別讓人覺得受不了。這種人,有再高的學歷再多的錢,也包裝不出文化來。

    也有的人可能沒有高學歷,但他們注重個人休養品性的的修煉,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況且,沒有高學歷並不代表不讀書,一些沒有高學歷的人可能讀了比他多得多的書,滿腹經綸,你跟他談天說地的時候,會覺得他肚子裡全是貨,隨便說到什麼都可以深聊,馬未都就屬於這樣的型別。

    文化基本上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體現,這種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道德,修養,品性,人格魅力,對他人的包容,是否善解人意,好溝通好交流,等等。這其實很難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定義。

    我們從馬未都在各種場合上的表現來看,一方面他讀了很多書,他有很多的見識,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特別善於思考的人,這些因素綜合在他身上,最後就可以用文化二字體現出來。這也是很多人粉他的原因吧。

  • 9 # 東愛雨小公

    有人說馬未都學歷不高,但看起來很有文化,這是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在當前的社會實踐中,我們注意到很多人都會把人的文化水平與學歷聯絡起來,認為文化水平高,那麼學歷水平就會更高,反之,也就代表著這個人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思想觀念顯然是不正確的,不符合我們當前所存在的社會實際。

    其實,中國還有很多大師級的人物,他們最初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最終憑藉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在自己專注的領域中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馬未都從小生活在軍隊大院,而且對歷史文物等具有比較強的興趣愛好,他在這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且還開設了博物館,並且宣佈將自己博物館裡的老物件全部捐贈給國家,要知道他博物館中的老物件,任何一件都是價值上千萬的,能擁有這樣魄力的人確實不多,也能看出這是馬未都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愛,並非只是為了利益而選擇的收集老物件。

    綜合一句話:學歷不等於學問,文化水平的高低與學歷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聯絡,而且學歷往往都是一種綜合素質的表現,但是文化水平往往可能是在某一領域的。

  • 10 # 使用者108794849846

    現代社會,大多數的人們都將文化、技術水平、工作能力與學歷和文憑統一起來評價一個人。用此種方式評價和論證一個人的文化、能力不能說不對,但是可以肯定不是絕對的正確。學校裡的教育只是人生知識的啟蒙教育,即便是大學裡的專業授業,也須要在走出學府後不停地學習和接受時代發展的新技術知識,不然就會被淘汰出去。如果一個人只是接受過初級文化的教育,只要在喜愛的專業裡勤學苦練、刻苦鑽研,同樣會達到高等學府裡學到的知識,而且可以超過從高等學府走出來的,持有文憑和高學歷人的水平還要優秀很多。可圈之例很多的,馬未都先生既是其一,還有相聲大師數人,其中侯寶林先生亦是,黃永玉先生也不是從高等學府走出來的藝術家,但是黃老先生卻是走進高等學府講學的專家。說到此處我們應該向毛主席肅立,毛主席是全人類的榜樣,是中中國人民的導師。相信大家都會知道,毛主席也是沒有高學歷的,可是毛主席的學問之高是中外名人大家佩服至極的。

    童話作家說過,你若想當一位作家,無需讀大學,初高中的學歷就足夠了,人最重要的獲取知識途徑,是在離開學校之後的一生全程之中……

    所以說,維學歷、維文憑的選賢判能都不是唯物主義的,在這個問題上,咱們當年的毛主席做的非常優秀。其實從學府中走出來的許多所謂的人才,有一些人的頭腦是僵化的,在實際中往往是與現實脫離的。最先進的事物多是在現實中,待編入教科書的時候,可能已經滯後許久了,可能現在的時差會短一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