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裱仰篷,記憶的閘門豁然開啟,思緒一下子回到了27年前那個風雪之夜。
裱仰篷,在關中是常事。過去典型的關中民居不管是四合院廂房還是對面廈子房,室內表露的屋脊都要透過仰篷來遮擋,另外也使冬暖夏涼的關中民居增添了一份溫馨與華麗。從仰篷也能看出一個家庭的殷實與愛好。邋遢的,不講究,隨意裱糊,舊報紙、舊掛曆都上了仰篷;講究的人家就不一樣了,遇到春節或者家裡有喜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仰篷好好裱糊一番。
那些年,幾乎村村都有蘆葦濠,秋風一起,蕭瑟揪心。但那蘆葦稈卻是好東西,炕蓆、糧囤、仰篷,都少不了,家家戶戶都要儲備幾捆蘆葦稈。不管是搭仰篷還是裱仰篷,關鍵一步就是要挑選好蘆葦稈。起仰篷時,先選好蘆葦稈,再在土牆水平高度四周確定好距離,一般20釐米左右,整齊地楔進一排木楔子,木楔子要露出牆5釐米左右,便於綁紮蘆葦稈。然後把蘆葦根部一端固定在木楔子上,兩兩相對綁紮,最後再把經緯交錯處綁紮牢固,仰篷基本框架就算完成。為了更加堅固牢靠,用蘆葦稈(後來用鐵絲)上下斜拉兩端固定在屋樑與仰篷上,就萬無一失了。
起初的仰篷是用蘆葦稈先綁紮成方格狀固定在四周牆體上,上面鋪上蘆葦蓆就成了。因為仰首就是蘆葦格子,對蘆葦稈的要求就特別嚴格,粗細一律、長短一律、白淨鮮亮、不能破損,再加上匠人精細高超的技藝,這樣綁紮出來的仰篷那叫一個規整漂亮,誰見誰誇。後來,上面不用鋪席了,改為紙裱仰篷。基本框架是一樣的,只是蘆葦稈上架前都要用麻紙條纏裹了,便於後面裱紙粘合。框架綁紮好了,就準備上紙。仰篷紙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特別到了春節前夕,集市上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牆圍紙、仰篷紙佔了半壁江山,顧客根據個人喜好挑選,挑選到中意的,滿心歡喜,步子也輕快了許多,或許都已經愜意地在心中設想著那明快祥瑞的場景了。
上仰篷紙前還有一道工序,要先上一層麻紙打底襯。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整個仰篷的平整程度,是最能體現匠人手藝的一步。麻紙要上好的,薄而柔韌,過硬過厚都不利於粘合反而會加重了負擔。給綁紮好的蘆葦稈刷上一層糨糊,就可以上麻紙了。
打漿糊也很講究,用平時主人自己都不捨得吃的上好麵粉,加水拌勻、慢火加熱,反覆攪拌而成,粘而不稠為佳。
一切準備就緒,兩位師傅行動了。下面師傅刷糨糊、遞紙,架上師傅接紙、上面,粘、吹、刷,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全在師傅幾十年的經驗裡了。仰篷裱完,最後壓角貼牆圍子,大功告成。
27年前的冬季,我的婚期臨近,因學校年底也忙,來不及收拾新房。同事刁老師、劉老師聽說仰篷還沒裱,就自告奮勇要幫我裱仰篷。我當然求之不得。他們都是長期生活在農村的,看慣了這些活計,也經常親自動手做這些。看他倆自信滿滿的樣子,我也完全放心了。那天大雪紛飛,寒氣襲人,但沒能擋住兩位老師的熱心。放學後,就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兩位老師不辭辛苦,加班加點幫我裱好了仰篷。現在想起來,還是滿滿的溫暖。
○張篤龍 2019年11月25日《西安日報》
一般有人居佳的房子,都要糊仰篷,它相當於現在的裝修臥室房頂,用纏麻紙的蘆葦,挷成方格,在用專用的仰蓬紙糊上去。它可以增添房間的美觀舒適度。
想到裱仰篷,記憶的閘門豁然開啟,思緒一下子回到了27年前那個風雪之夜。
裱仰篷,在關中是常事。過去典型的關中民居不管是四合院廂房還是對面廈子房,室內表露的屋脊都要透過仰篷來遮擋,另外也使冬暖夏涼的關中民居增添了一份溫馨與華麗。從仰篷也能看出一個家庭的殷實與愛好。邋遢的,不講究,隨意裱糊,舊報紙、舊掛曆都上了仰篷;講究的人家就不一樣了,遇到春節或者家裡有喜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仰篷好好裱糊一番。
那些年,幾乎村村都有蘆葦濠,秋風一起,蕭瑟揪心。但那蘆葦稈卻是好東西,炕蓆、糧囤、仰篷,都少不了,家家戶戶都要儲備幾捆蘆葦稈。不管是搭仰篷還是裱仰篷,關鍵一步就是要挑選好蘆葦稈。起仰篷時,先選好蘆葦稈,再在土牆水平高度四周確定好距離,一般20釐米左右,整齊地楔進一排木楔子,木楔子要露出牆5釐米左右,便於綁紮蘆葦稈。然後把蘆葦根部一端固定在木楔子上,兩兩相對綁紮,最後再把經緯交錯處綁紮牢固,仰篷基本框架就算完成。為了更加堅固牢靠,用蘆葦稈(後來用鐵絲)上下斜拉兩端固定在屋樑與仰篷上,就萬無一失了。
起初的仰篷是用蘆葦稈先綁紮成方格狀固定在四周牆體上,上面鋪上蘆葦蓆就成了。因為仰首就是蘆葦格子,對蘆葦稈的要求就特別嚴格,粗細一律、長短一律、白淨鮮亮、不能破損,再加上匠人精細高超的技藝,這樣綁紮出來的仰篷那叫一個規整漂亮,誰見誰誇。後來,上面不用鋪席了,改為紙裱仰篷。基本框架是一樣的,只是蘆葦稈上架前都要用麻紙條纏裹了,便於後面裱紙粘合。框架綁紮好了,就準備上紙。仰篷紙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特別到了春節前夕,集市上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牆圍紙、仰篷紙佔了半壁江山,顧客根據個人喜好挑選,挑選到中意的,滿心歡喜,步子也輕快了許多,或許都已經愜意地在心中設想著那明快祥瑞的場景了。
上仰篷紙前還有一道工序,要先上一層麻紙打底襯。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整個仰篷的平整程度,是最能體現匠人手藝的一步。麻紙要上好的,薄而柔韌,過硬過厚都不利於粘合反而會加重了負擔。給綁紮好的蘆葦稈刷上一層糨糊,就可以上麻紙了。
打漿糊也很講究,用平時主人自己都不捨得吃的上好麵粉,加水拌勻、慢火加熱,反覆攪拌而成,粘而不稠為佳。
一切準備就緒,兩位師傅行動了。下面師傅刷糨糊、遞紙,架上師傅接紙、上面,粘、吹、刷,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全在師傅幾十年的經驗裡了。仰篷裱完,最後壓角貼牆圍子,大功告成。
27年前的冬季,我的婚期臨近,因學校年底也忙,來不及收拾新房。同事刁老師、劉老師聽說仰篷還沒裱,就自告奮勇要幫我裱仰篷。我當然求之不得。他們都是長期生活在農村的,看慣了這些活計,也經常親自動手做這些。看他倆自信滿滿的樣子,我也完全放心了。那天大雪紛飛,寒氣襲人,但沒能擋住兩位老師的熱心。放學後,就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兩位老師不辭辛苦,加班加點幫我裱好了仰篷。現在想起來,還是滿滿的溫暖。
○張篤龍 2019年11月25日《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