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lalhj

    公元1252年,蒙古的軍事力量已經達到了長江流城,身邊的金朝也已天亡十八年了。宋元之戰中屢吃敗仗的南宋小朝廷已經掘搖欲墜。滅亡南宋的行動,終於提到了事日程上。然而,南宋朝廷腐朽,廣大人民和士兵卻都拼死抵抗元軍,在北方戰場以軍事力量消天南宋的願望,對蒙古軍隊來說還無法實現。於是,忽必烈決定採取遷戰術,先攻下大理,利用西南少數民族軍隊增強侵宋的兵力,從背後包抄,夾攻南宋的長江流城。公元1253年夏,忽忽必烈兵分三路,繞行兩千餘里出甘肅,經四川,打垮西藏的抵抗部隊,穿越荒無人煙的沙漠,攀過空氣稀薄的高山,橫跨大渡河,強渡金沙江,如“師從天降”一般抵達雲南,直逼大理國都。

    大理國始建於公元937年,前身是唐朝末年時滅亡的南詔。大理國的統治區城包括今雲南全省、貴州廣西西部和四川南部,以及緬甸、秦國、寮國的一些地方。這個地區地處西南邊沿,少數民族很多,但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農業和手工業都很發達。965年,宋太祖趙國胤派大將王全斌滅了四川后蜀國,王全斌要求乘勝攻取雲南、獻上了大理國地圖。當時趙匡胤正忙於穩定內部,無心顧及雲南,就用玉斧在圖上畫大渡河以西說,“此處非我有也。因此,失掉了將雲南井人中原王朝的時機。這一次忽必烈率軍進攻大理,統一西南的時機總算到了。

    忽必烈的大軍包圍了大理城時,西路的大軍也趕到了大理城北的龍首關,同時向理髮起進攻。此時,大理國政權也早已得到了蒙古大軍南下的訊息,大理國王段興智與權臣高祥、高和兄弟急忙北城出戰,依靠上關天險進行抵抗。忽必烈會合三路大軍進攻上關的同時,又派出了三個使臣進城功降。大理國王段興智以為大理城西有在山,東有其海,北有上關天險為屏障,不但拒絕投降,而且將三個來使殺死。忽必烈聞訊後大怒,督師猛攻上關,一舉殲滅了大理國軍的有生力量。上關失守,大理城完全暴露在蒙古軍的面前。這一年的12月13日,蒙古軍抵達大理城下,大理國王段興智棄城逃往昆明,大理城遂為蒙古軍佔領。忽必烈攻下大理後,因使臣被殺,本打算屠城復仇,幸虧隨行的漢人參謀張文謙等人勸阻,忽必烈才改變了主意,命令姚樞趕製一批白綢小旗,在旗上寫著“止殺”字樣,遍插在城內的大街小巷,安撫百姓,穩定秩序。大理人民才免受了一場滅頂之災。

    公園1254年春,忽必烈留下一支軍隊駐於大理,自己又率軍開始了繼續征服大理境內未服諸部的征討。同年秋季,駐守大理的軍隊繼續東進,進攻昆明。蒙古軍以精銳部隊攻城,發炮催陷城門,並縱火猛攻,但用盡各種辦法都沒有攻下,無奈之下只好採取持久戰。駐守昆明的大理軍民堅持了七天七夜,終因彈盡糧絕面被迫投降,大理國王段興智被俘。忽必烈下令釋放段氏,賜段興智為“摩訶羅蹉”,命令他掌管雲南各部。

    忽必烈的軍隊在進攻大理的過程中,遭到了大理人民的頑強抵抗,再加上北方的蒙古騎兵對南方的湖溼氣候很不習慣,軍中疾病流行,出發時的十萬大軍.待到攻下大理後只剩下兩萬人了。所幸的是,忽必烈在征服大理後,並沒有從復仇的角度出發隨便屠殺,反面注意團結民族上層分子,保證了雲南全境的穩定和雲南經濟的正常發展。

    後來,忽必烈又按照內地制度,在那裡設定郡縣,使雲南統一於元朝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並在大理進行屯田,推廣先進的漢族生產技術和文化。從此,富庶的西南地區結束了五百多年的地方割據局面,真正與國內地復歸於統一。這對於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對於雲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進步,都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在離家千里的地方,身邊沒有親人朋友,工作的心理壓力很大,怎樣去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