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安讀歷史
-
2 # 高山流水116820061
印度日思夜想都要把尼泊爾併入自己的版圖。印度不僅想把尼泊爾吞併,還想把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國都吞併,讓印度成為一個真正“有聲有色的大國"。
不過,從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只是把錫金滅掉了,併入了自己的版圖。可錫金面積只有7710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就是這麼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印度滲透了幾十年,才在1975年最終將其吞併,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對付一個小小的錫金,印度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尼泊爾相比錫金,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規模都要大很多了。尼泊爾面積147181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萬,印度想吞併尼泊爾,沒有那麼大的胃口,根本消化不了。
尼泊爾在英國殖民南亞次大陸時,被稱為廓爾喀,民風剽悍,戰鬥力很強。加上尼泊爾以山地為主,重戀疊障,適合打游擊戰。所以,英國當年派大軍征服尼泊爾時,多次被尼泊爾軍民重創,並沒有得到什麼便宜。英國最後只好採用綏靖和軍事施壓相結合的手段,才在尼泊爾勉強站穩了腳跟。
這樣的印度,尼泊爾內心就看不起。不過,印度的地理位置較好,扼守印度洋,尼泊爾對外貿易主要依靠和藉助印度才能完成,所以尼泊爾一直以來和印度的關係看上去“一團和氣”。印度想借此訛詐尼泊爾,甚至打算最終吞併尼泊爾。但尼泊爾始終沒有給印度任何機會,堅決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完整。印度眼巴巴看著這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鄰居,心情是相當鬱悶的。
印度見此情景,感覺想吞併尼泊爾越來越沒有這個可能了。於是,印度退而求其次,選擇把侵佔尼泊爾的355平方公里的土地永久據為己有。印度通過繪地圖和在佔領區修公路的方式,對外表明這些地方永遠都屬於它了。
令印度人沒想到的是,在佔領區的公路剛剛修通不久,尼泊爾就派出軍隊,一舉拿下被印度侵佔的13個地區、355平方公里的領土。
印度之前吃下去的肥肉又被迫吐了出來,還想吞併尼泊爾?那真的是白日做夢了。印度已經佔據了南亞最好的區域,本應該安下心來好好發展自己,改善民眾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可印度政府卻不斷向鄰國挑釁,四面樹敵,這麼幹下去印度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還有可能導致國家四分五裂,失去對更多領土的控制。
-
3 # 鄉村吃貨米豆
首先宣告任何主權國家政府,都不會允許本國和他國合併,這在當今聯合國法中就有明確的一條,不允許存在某個主權國家與另一個主權國家合併的事情發生。這條法律就是為了避免某些大國,通過一定手段逼迫小國就範,以達到所謂合併的目的。印度建國後一直處於一種地區霸權主義的狀態,利用在南亞的地緣優勢,印度多次實行對外擴張政策。當年印度吞併錫金,就是印度控制了錫金的政府首腦,通過這種齷齪的手段吞併了錫金這個主權國家。在當時聯合國就對此事進行了譴責,奈何當年的印度有蘇聯的支援,所以也就沒有顧及聯合國的壓力。如今印度對尼泊爾和不丹同樣暴露出了巨大的野心,尤其是尼泊爾。印度在尼泊爾已經經營了數十年,現在尼泊爾用的電、汽油等都是印度提供的,也就是說尼泊爾一旦離開印度就無法正常運作。但是尼泊爾卻非常不滿印度的侵略行為,也就是說不會允許印度吞併尼泊爾的事情發生。而當今的世界,印度也不敢做出當年吞併錫金那樣的動作,畢竟現在尼泊爾政府可是聯合國承認的合法政府。而從長遠來看,我們並不能排除印度吞併尼泊爾的可能。因為畢竟在南亞印度是一個地緣強國,所以如果印度真的等到了時機,那麼出兵吞併尼泊爾是非常可能的。但是至少在目前印度不行,未來如果全球形勢發生變化,那麼印度很有可能在特定的時機吞併尼泊爾。
-
4 # 蘇綻
印度和尼泊爾合併的可能性並不存在。但是,印度吞併尼泊爾的野心倒不能說沒有。只不過,現階段印度已經沒有吞併尼泊爾的條件了,不要說尼泊爾,就連處於印度實際控制中的不丹,都不一定會被印度吞併。
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隨著國際整體局勢的穩定,世界上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國家吞併另一個國家的這種情況。現在無論是國際輿論,還是大國的監視程度,都是一些野心國家難以逾越的鴻溝。就印度而言,一旦印度對周邊小國動手,國際輿論一定不會放過印度,印度必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
此外,尼泊爾並不是一個小國,而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中等國家,只不過由於身處內陸高原,且周邊鄰國都是大國,相比較之下尼泊爾的影響力以及對外界的映象,才會顯得並不突出。如果把尼泊爾放在歐洲等地,尼泊爾的體量都是相當可觀的。
其實,印度在尼泊爾本身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目前尼泊爾同印度的關係表面上也還是非常好的,雙方也沒有多大的分歧。因此,印度實際上沒有必要進一步干涉尼泊爾,當前印度與尼泊爾的狀態已經相當不錯了,至少可以保證印度在尼泊爾的利益。如果印度打破這種平衡,那麼結果反而有可能得不償失。並且,尼泊爾和錫金、不丹不同,印度吞併錫金、控制不丹,前後用了長達幾十年的時間佈局,才得以一舉成功。而目前印度在尼泊爾並沒有特殊地位,印度想要重複錫金、不丹經驗,是沒有基礎的。
-
5 #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印度能不能吞併尼泊爾,既不取決於印度也不取決於尼泊爾,而是取決於國際上幾個說話有分量的大哥。
從印度政客的意願上說,周邊的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甚至孟加拉都應該是三哥囊中的硬幣。再加上,當年確實有成功吞併錫金的案例,很多人也認為,印度既有意願也有能力,吞併尼泊爾、不丹兩國。
可惜尼泊爾不是錫金,今時也不同往日了。182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就以邊境安全為由,插手錫金的內政。等到1861年,英軍索性佔領錫金,控制了錫金的內政外交和軍事。錫金國王只能再次逃往西藏。
1890年2月,清政府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清廷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劃定中國和錫金的邊界,遊牧、通商等問題,留待日後再議。由此,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英國控制錫金期間,大量鼓勵尼泊爾人移居錫金南部,導致土生土長的錫金雷布查族成了少數民族,只佔錫金人口總數的13%。
當英國從印度次大陸撤出後,印度接手了英國在錫金的全部權利,導致錫金又成為印度的被保護國。
1973年,印度軍隊開進錫金,接管了錫金政府。隨即,印度與錫金政府簽訂了《錫金協定》,規定印度政府不僅對錫金的國防和外交“負完全責任”,而且對錫金的內政和經濟“負責”。
1975年,印度軍隊再次進入錫金,解散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並通過其控制的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1975年4月14日,錫金又為此舉行了“全民投票”。由此,印度正式吞併了錫金王國。
從印度控制錫金的一系列步驟可以看出,印度實際上承襲英中國人對錫金的控制,再加上錫金在當時的世界上實在是沒有存在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喜馬拉雅山南麓還有這麼一個王國。
曾經有人提出過疑問,印度吞併錫金時聯合國為什麼沒有譴責?
因為當時錫金根本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另外當時正處於美蘇爭霸熾烈之時,美蘇兩國都有意拉攏不結盟國家的領袖,次大陸最有實力的國家——印度。
錫金就這麼,成了大國博弈中的一個棄子。可以這麼說,印度吞併錫金是趕上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而尼泊爾和錫金的情況並不一樣,相比於錫金只有七千平方公里,尼泊爾可是有將近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
而且尼泊爾從歷史上從來就沒有被印度統治過,甚至尼泊爾的廓爾喀政權還曾吊錘過三哥。
但作為一個邊界已經固定的獨立國家來說,尼國內的政治勢力顯然不會甘於被印度吞併。作為夾雜兩強之間的小國來說,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麼抱定粗的哪條大腿,要麼“兼於齊楚”,遊走於二者之間。
從尼泊爾的選擇來看,以前一直是抱著印度象腿的,但最近隨著國家態勢的變化,“兼於齊楚”從中漁利的傾向愈發明顯。這也是前些時候,印度對尼進行能源封鎖的原因,就是為了向尼泊爾國內表明誰才是你的大哥。
另外,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以意識形態鬥爭為主體的冷戰已經過去。即便是美國目前在列印度牌,推行所謂印太戰略。但想讓美國公然支援印度再次吞併一個主權國家,尤其這個國家還是聯合國的正式成員,估計即便是美國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跟著印度的指揮棒行事。
再說了,以目前印度的地位,恐怕也拿不出足夠令美國動心的交易籌碼。除非,美國決定跟印度的北方鄰居徹底撕破臉,準備兵戎相見,這大概是三哥唯一機會了。
但如果這種假設真的發生,印度會不會鐵了心綁在美國戰車上,進攻一個有核國家,還說不定呢!
-
6 # 燭光一點
合併是不可能的。
如果印度想尼泊爾合在一起,也只有吞併尼國一個辦法。
別說尼泊爾了,就是不丹,印度吞併都會存在困難!
國際社會規則體系,如果印度再次挑釁,那麼會影響印度的國際聲望和發展!
權衡利弊,估計印度不敢吞併不丹,而尼泊爾人口眾多,與中國保持著很好的外交關係,如果印度貿然吞併,中國及國際社會不會坐視不管的!不丹尼泊爾國民應該對印度十分警惕,畢竟有錫金前車之鑑。
可以想見的是,如果印度想吞併周邊國家,繼錫金之後,就是不丹了,因為不丹國的內政、外交、國防事務都被印度掌控了。再後才會是尼泊爾,而尼泊爾還是有比較強的獨立性的。
吞併尼泊爾必會是在吞併不丹國之後,看印度吞併了不丹國,咽得下去麼?
所以,在沒有吞併不丹之前,尼泊爾是絕對安全的!
尼泊爾有點像中俄之間的外蒙古,戰略緩衝地,印度想吞併尼泊爾還得看中國政府的態度。
-
7 # 葉海林
在目前的國際體系下,印度吞併尼泊爾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印度也沒有這個政策。談到印度的次大陸政策,很多人都會想到印度吞併錫金。但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時正值冷戰,美蘇兩國都沒有把南亞次大陸作為爭奪的焦點,對印度採取了綏靖政策。蘇聯是印度當時的準盟友,不願意干預新德里的行動,美國則是覺得不值得。國際社會採取了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至於印度北方的鄰居,當時的情況非常特殊,根本無暇顧及喜馬拉雅山以南發生了什麼。
從錫金國內情況來說,錫金已經被印度控制很久了,國王就是傀儡,獨立早已名存實亡,即便如此,印度還是搞了一整套全民公投之類的把戲。今天這種情況在尼泊爾身上已經不可能重演了。尼泊爾面臨的不是被印度吞併的危險,而是內政外交政策對印度長期干預的問題。不要認為只要印度不能吞併尼泊爾,尼泊爾的主權和獨立就不存在問題了。
-
8 # 劍寧74922579
印度人用非暴力運動來長期吞併尼泊爾,因為,用非暴力運動是印度人永久吞併南亞地區的國家的國策,永久吞併是印度軍事經濟發展國策,如果,印度人不用傳統的非暴力運動的戰略策略,那麼印度人就吞併不了所有南亞地區的國家了,居心可測,並非善類,矇騙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當安理會五常是傻瓜。
-
9 # 小司馬遷論史
而從長遠來看,我們並不能排除印度吞併尼泊爾的可能。因為畢竟在南亞印度是一個地緣強國,所以如果印度真的等到了時機,那麼出兵吞併尼泊爾是非常可能的。但是至少在目前印度不行,未來如果全球形勢發生變化,那麼印度很有可能在特定的時機吞併尼泊爾。
-
10 # 黃埔柳葉刀
印度是當代的侵略帝國,吞併錫金王國,控制不丹,環伺孟加拉國(原東巴基斯坦),現在更是妄想控制、侵略直至吞併尼泊爾,更不用說實際佔有中國十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阿三若繼續侵略擴張,必將受到嚴厲制裁和打擊!
回覆列表
印度從建國開始就一直想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在印度人心目中不止尼泊爾,甚至整個南亞,包括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應該都屬於印度,印度對整個南亞的國家都有野心。
只不過這麼多年來,印度迫於各方面的問題也就合併了一個錫金而已,而且還給自己惹了不少麻煩。而尼泊爾不管怎麼說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能夠自己當家作主,當然不願意和印度合併,況且印度那種國家向來是狼子野心,誰也不願意跟他合在一塊兒去。
如果是在古代的話,憑藉印度在南亞強橫的實力滅掉這些國家,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惜現代社會已經進入文明社會,強行吞併一個主權國家,那是要受太多的非議,這種非議的壓力不是小小的印度能夠承受的。況且尼泊爾的實力說起來並不是很弱,當然比起印度來說弱了不少而已。
尼泊爾土地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將近3000萬,從哪一方面看都不算是一個小國了,只不過因為地理位置環境不佳,所以很多方面不得不仰仗印度。但是如果印度真的敢吞併他的話,他估計也不會答應,國際社會也不會答應。印度在南亞雖然強大,但是事實上也受制於巴基斯坦等國,並不敢太過於胡作非為。
總之,印度肯定是想合併尼泊爾的,但是在現代社會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什麼大的變動,尼泊爾是不可能和印度合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