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痴人
-
2 # 大石的黑暗料理
我是雲南人,我家鄉最後一道菜一般是一個果盤,寓意終甜!
但是各個地方習俗不一樣,所以我整理了一些省份酒席的最後一道菜是什麼。
1、河南——“雞蛋湯”
在河南地區,一般最後一道菜都是上一道“雞蛋湯”作為送客菜。其實河南的“雞蛋湯”有點類似胡辣湯的樣子。只不過在菜裡面有蛋花。主要是因為以前小孩子不懂事,看到這道菜,都會童言無忌的吆喝“滾蛋湯,滾蛋湯來了”,諧音就是代表吃完要滾蛋啦。
2、東北——“拔絲地瓜”
“拔絲地瓜”這道菜可是東北有名的甜品菜。一般東北的酒席最後都會上拔絲類的甜品菜。這道菜一上來,基本就告訴客人今天的菜品上完了。當然了,作為主人並不是真的就要求客人離席。一般主人請客都是希望客人多吃多喝,一方面顯得主人的好客大方,另一方面也希望客人多給自己家熱鬧熱鬧。
3、福建——“甜湯”
在南方的一些省份,一般在酒席開始的時候,有一道甜湯,酒席結束後,也會有一道甜湯。寓意甜頭甜尾。一般最後一道甜湯或者甜品上來了,也就代表的今天的菜品上完了。但其實在福建還是有點不同的,比如福州,最後一道菜也會上一道福州名菜“太平燕”,寓意為祝福客人都太太平平的。當然也有上八寶飯,芋泥之類的甜品。南方地區甜品居多。
4、安徽——“紅燒肉”
其實,在安徽地區,並不能確切的說就是單純的一碗“紅燒肉”,一般會在紅燒肉的盤子的周邊放上一些切開口的饅頭或者麵餅。這其實是一道主食。目的就是讓客人要吃飽了再走。因為其他菜可能都是吃的味道,並不能完全的填報肚子。而白麵饅頭夾紅燒肉,或者蹄髈肉,一般吃上一個就能夠吃得飽了。這也是主人細心的為客人著想,不希望客人沒吃飽就回去了。
5、廣東——“扣肉”
廣東地區其實也有點類似安徽。扣肉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最後一道菜的意思。一般扣肉盤子周邊也會有小饅頭之類的麵食搭配扣肉一起吃。目的也是為了讓客人能夠吃飽。當然了,現在時代進步了,大家也不一定喜歡吃太多的肉,所以廣東地區也會把扣肉換成甜品或者甜湯,也可能炒一盤海鮮米粉代替。
總結:關於這個問題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習俗。
-
3 # 河洛小郎說美食
河南農村流水席號稱八大件,一件=一個主菜+一個燴湯。
主菜基本的流程是,一道雞二道魚三道肘子四酥肉……第七道必定是個扣碗的甜糯米飯+一個甜湯(冰糖銀耳),第八道的湯必定是雞蛋湯。
雞蛋湯上來的標誌就是告訴客人,這次酒席結束了,後面沒菜了,可以走人了。
所以大家解嘲說,雞蛋湯一上就要客人滾蛋了,故而俗稱滾蛋湯。
雞蛋湯做法主料:雞蛋150克,幹紫菜50克,
調料:香油25克,鹽3克,味精2克
做法
1.將紫菜撕成小塊;
2.將雞蛋打碎攪勻;
3.鍋上火,倒入適量開水,放入紫菜燒沸,倒入雞蛋,加精鹽、味精燒沸,出鍋裝碗,淋上香油即成。
小訣竅
食物相剋:
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
4 # 分享食譜
我是四川人說道我們家鄉的酒席最後一道菜是?那就是燒白賽,燒白又叫做梅菜扣肉,四川宴席上壓軸菜就是燒白,燒白應該是家喻戶曉,在以前還小的時候,家裡辦酒席什麼的,最後壓軸菜都是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的味道稍鹹一點,但是又很鮮。夾起一塊扣肉放入嘴中,不會覺得很肥膩。這是因為肥肉的油都被梅菜吸走,這樣一來梅菜和五花肉這兩種食物的味道就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兩者的搭配讓整個菜肥而不膩,芳香濃郁。
豬肉中有大量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脂肪酸等營養成分,經常食用能改善貧血的症狀。而梅菜中也有豐富的胡蘿不素,不僅味道甘甜,飯前吃還能開胃。梅菜與豬肉結合在一起能滋陰補陽,對體虛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梅菜扣肉的功效想必大家現在已經有所瞭解的吧。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是不是已經開始吸引你的饞蟲了呢?在製作梅菜扣肉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新增一些食材,當然一定要切記不能加與梅菜和豬肉相剋的東西,否則這就不是一道有眾多對人體有好處的美味佳餚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
5 # 瑤家花酒香
我家鄉酒席最後一道菜沒有任何講究,講究的是開席上的第一道菜。
結婚喜宴第一道菜是薑湯糯米甜酒,喻意“開疆”人丁興旺。第二道是酸菜如蘿蔔酸、茭頭酸等,酸音同“孫”喻意添孫,也有人丁興旺之意。
壽宴第一道菜是竹筍,出筍喻意是添福添壽,年年有餘之意。
新居宴跟壽宴一樣,第一道菜也是竹筍,喻意也相同。
白事酒席第一個就是白豆腐湯,喻意為乾乾淨淨來乾乾淨淨的走!一了百了。
地點廣西桂中地區。
-
6 # 黎濤微世界
在東北,我們家鄉的酒席最後一道菜都是掛漿,現在大部分都是地瓜,水平高的師傅火候掌握的好,拔絲都能拉得很長很長,咬一口,外焦裡軟,分外好吃。
一般酒席的上菜次序是這樣的,先是四個冷盤(家常冷盤、豬頭肉、肉燜子、小蝦及蘸料);等到外面炮放完,典禮完畢,開始走熱菜。
大同小異的都是整雞、肘子、青菜炒肉、青椒肉段、扣肉、魚、豆腐泡燉紅燒肉等等,基本上都是12個菜上齊後,主食大米飯同時上桌。有個別地方喜歡上饅頭,看喜好不同。
賓客們吃到一半時,就會有大媽們帶著塑料袋等在旁邊,只要我們這桌人撤完,她們開始裝雞、魚、肘子等,因為這些主菜很少有人動,所以帶回家去做燴菜是最好的主菜了。
我們做燴菜時,都把各種肉菜放在一起,稍稍加熱,有的人家還要加些酸菜等,就是一頓上好的美食。
尤其是到了冬天,家裡有小缸的,更是把酒桌上的各種燴菜放到缸裡凍上。想吃的時候,就到缸裡挖一大塊,加上酸菜、粉條,在冬日裡喝上二兩白酒,小日子別提多美了。
-
7 # 老楊學美食
做法如下:
材料:湘西黑豬上好五花肉半斤,白糖2兩,老薑片,醬油,八角,鹽,料酒,植物油,白胡椒粉。
步驟:1:五花肉拌料酒若干冷水下鍋,燒開煮熟,撈出用溫水衝乾淨,切成1.5cm見方小塊,
2:炒鍋倒入植物油開小火炒,油7-8成熟,丟白糖,慢炒出棕紅色並冒泡,
3:倒入五花肉,開中火翻炒7-8下上色,倒入老薑片再翻炒5-8下,滴適量醬油炒勻,加溫開水,放八角,白胡椒粉,大火燒開後,加適量鹽,開中火繼續燉50分鐘。
4:待肉質軟糯後,大火收湯即可裝盤上桌。
工藝關鍵:1)五花肉冷水下鍋,煮熟即可,不可煮老。
2)植物油用量適量,不宜過多,因為五花肉本身有油
3)炒白糖開小火,不可大火,以免白糖燒焦;
4)滴醬油時,以肉的顏色紅潤最佳,滴少了顏色淡,滴多了顏色變黑,所以適量為好
總之,湘西黑豬祕製紅燒肉是湘西酒席一大特色菜品,材料易找,工藝簡單,家庭菜譜中容易普及,上了這道菜,能多吃三大碗飯。哈哈哈
-
8 # 油田鄧城豬蹄特色熟食
河南,我做過鄉下桌席,8涼8熱,四個湯,四個吃飯的蒸碗(雞塊,魚塊,大酥肉,小酥肉條子肉,蓮藕,排骨,丸子,最早是8個扣碗,現在都是四個了)和8個小饅頭,生小孩的吃長壽麵,定親吃餃子,白事就是大米稀飯,按傳統的老規矩,冷盤一定要有木耳和雞絲,菜擺的位置也有講究,什麼在上,什麼在下,白事不能用牛肉和牛有關的東西,喜事不能用蝦,三大件必不可少,就是全雞,全魚,肘子,然後傷的順序夜遊將就,頭碗雞子2碗魚,就是先上雞子再上魚,然後就是肘子,一般還有扣肉,蒸羊肉,反正湊齊8個熱菜,但是一定要有青菜燒豆筋,還要最後上的,意思就是菜上齊了,清白(青顏色的菜和白顏色的豆筋),等主家倒完酒叫上湯了開始上湯,4個湯,1酸2辣3鹹4甜,每上一個湯的時候還要跟個扣碗,頭碗雞子,2碗魚,3碗方肉(1大快正方形的肉分成8小快),上方肉的時候不能把碗掀開,等主家看菜,主家把碗掀開一般會對全桌的人說幾句客氣話,沒菜吃好。最後是八寶飯,後面根甜湯,一般結婚就是紅棗銀耳湯,也叫早生貴子湯,上完後就是主食,四個扣碗,8個饅頭,結婚生子吃喜面,長壽麵,定親吃餃子,搬傢什麼的吃米飯配一碗西紅柿雞蛋湯,白事吃大米稀飯
-
9 # 小杜與老趙的一日三餐
我家鄉在四川廣安的一個小農村,這麼多年來,酒席上的菜越來越豐盛,可總有那麼幾樣是亙古不變的。
比如下面這道用四川話說叫夾燒肉的。
五花肉切成不斷開的兩片,中間放上自制的甜味調料,調料一般是用花生,核桃仁,大米,黃豆等炒熟然後和糖拌勻後舂成粉。肉的下方用的是糯米打底。最後將其放在蒸籠裡柴火蒸2-3個小時。出鍋時,再撒上一勺白糖。五花肉肥而不膩,甜而不齁,打底的糯米有了五花肉油的滋潤,色澤飽滿,軟糯香甜,油與甜恰到好處的融合,讓這道菜成為了酒席的壓軸之菜。而且也成為了很多離鄉工作者對家鄉酒席美好的想念。
如果說夾燒肉是壓軸,那這道扣肉就是必不可少的經典。無論大小酒席,它的身影永遠都不會缺席。
農村酒席上的扣肉很少有瘦肉,基本上都是肥肉。肉是下油鍋裡炸過的,色澤漂亮,香味襲人。將炸好處理好的肉鋪在梅菜上,農村酒席的梅菜都是自家做的,味道和酒店裡的不一樣,但卻更加有魅力有味道。將裝好的扣肉放在蒸籠上大火蒸3-4個小時。扣肉用筷子輕輕一撥就爛,放入嘴裡肥肉入口即化,豬皮軟糯可口,再來一口梅菜解膩,十分滿足。扣肉成為了不少老人和農村勞作者的愛好,而梅菜就成為了年輕人和小朋友的下飯佳品。比如我,其實不愛吃肥肉,但我卻無比的喜歡把豬皮和肥肉分開,然後把豬皮戳碎,再弄一點梅菜,梅菜經過幾個小時的蒸籠,很軟很鮮。將其和豬皮一起拌在飯裡,吃起來別提有多美味。
冬天的酒席嚴格上來講最後一道菜不是上面的兩道大肉。而是一道簡單的青菜豆腐湯。
冬天菜冷的特別快,而酒席有16個冷盤,2個炒菜,8-10個大菜。上菜的過程很快,可是吃酒席的時間卻有點趕不上冬天的寒冷速度。於是,在最後,主人家會給每桌來一碗滾燙的青菜豆腐湯。少油少鹽,豆腐和青菜的自然融合,來一口,暖胃又暖心,同時也給這頓酒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
10 # 人在風上走
我家鄉酒席中最後一道菜是“雞蛋湯”,親朋好友們看到這道菜後就知道酒席結束了,所以也稱之為“送客湯”,但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們喜歡稱之為“滾蛋湯”。
我的家鄉是河南省洛陽市,我們這裡吃待客都是“水席”,外地人愛稱之為“洛陽水席”。
“龍門石窟、牡丹、水席”合稱為“洛陽三絕”。
做為洛陽三絕之一的“洛陽水席”共二十四道菜,始於“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
洛陽水席二十四道菜為:前八品(冷盤,四葷四素)、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最後一道就是“雞蛋湯”,也就是“送客湯”。
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小時候,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家中有“紅白喜事、滿月酒”需要待客的,都是在自己家裡提前好幾天都開始準備,院子裡砌灶火、買食材加工、借桌椅板凳等,十分熱鬧。
待客的當天早上,主家會安排專門的人到街坊鄰居家去請人來吃席。
酒席一共二十四道菜,前八個是冷盤,熱菜吃一道撤一道(“洛陽水席”的最顯著特,如同流水,故名“水席”),當人們看到“雞蛋湯”時,很多人都不吃,起身離席了。為什麼呢?因為大人們都知道這是酒席的最後一道菜了,吃完這道就可以離席了。
從以上介紹中你能發現,我們這裡酒席的最後一道菜從最早的“雞蛋湯”,逐漸變成了“西湖牛肉羹”與“蛋花米酒小湯圓”並存!
西湖牛肉羹,鹹的,是“雞蛋湯”的直接替代品;
蛋花米酒小湯圓,甜的,是這幾年才出現在酒席最後一道菜上的,但是喜歡的人群非常多,大人、小孩都喜歡!
回覆列表
我們家鄉酒席最後一道菜是魚。
我們家鄉的“博山菜”被認證為“魯中菜”,與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組成魯菜。
博山菜的“四四席”最出名。
“四四席”一般用於婚宴,經濟實惠。
四乾果、四鮮果寓意“喜結連理、早生貴子”。
四冷拼、四行件、四大件,花樣繁多讓人賞心悅目。“四四席”把東方飲食文化和民族風情融為一體。
“四四席”上菜講究,參打頭魚打尾,可見最後一道菜是魚。
繼續閱讀,我將告訴你關於傳統“四四席”。
四千果:鬆籽、腰果、花生米、開心果。
四點心:西米餃、白皮酥、奶油酥條、豆沙卷。
四面點:點心兩種、黃金餅、素火燒
四平盤:松花拼雞絲凍粉、卷尖拼櫻桃肉、佛手肉拼蘿蔔絲、板肚拼熗蹄筋。
四行件:蔥油多寶飯、博山豆腐箱、香菠肉、香酥兔腿(清蒸美國魟魚、酥炸春捲、糖醋咕咾肉、紅燒排骨頭)
四大件:乾燒大蝦、鐵板牛扒、雷音回鍋肉、松子脆皮魚(椒鹽大蝦、鐵板肥牛、蜜汁海洋魚、五柳素魚)
菜餚經過歷代傳承與創新,迴歸民間,端上老百姓餐桌。
對美食的追求,對美好生活嚮往,都源自我們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