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馬行空之城
-
2 # 於是非凡1
將對將單挑在春秋時是這樣的,西方中世紀也有過一段時期單挑,這不是古人傻,其實是社會原因的。
春秋時期天下為周天下,各路諸侯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大家是親戚,所謂的諸侯幫國之戰無非是遠房親戚間鬥氣爭地盤,開始周天子能協調的了,後來周天子協調不動了就各自帶人打一仗,但禮數還是要講的,所以就會首領之間單挑決勝負,還有不殺二毛窮寇莫追網開一面等做法,後來到了戰國就不論這套了。
西方中世紀也是這樣,城邦之間也本來是國王的親戚分封的,打仗時騎士被俘虜是可以贖回的,所以打仗的時候騎士都表現的很有風度不怕死,因為他們知道除非誤殺否則輸了被俘也死不了,表現的太窩囊將來丟人!
至於後來的什麼三國時期兵對兵將對將全是小說演義的,尤其是搬上戲臺表現兩軍作戰只有兩個主將一邊帶四個打旗的小兵代表千軍萬馬,舞臺上故事情節只有兩個將領單挑了誤導了觀眾,電視劇為了視覺效果也這樣拍,其實想想就知道,軍隊駐紮以團為單位人就很多了,一個師的防線得上百里,幾個團長到師部開會都得帶衛隊穿插敵佔區,古代的名將擱現在其碼師以上級別怎麼可能去單挑?就像我們工地上說誰是工程負責人,其實就連我們管理人員一個月都見不到他一次,搬到舞臺上表現還不得領導親自去搬磚?
-
3 # 杯弓蛇影8
這種情況也只有在中國出現,過去冷兵器時代大將都是衝鋒陷陣的,不像現在都是縮頭烏龜,現代的將軍只不過是過去的“謀士”,你見過謀士去衝鋒陷陣嗎?“將軍”已經在現代的戰場上消失了,現代的“將軍”呵呵!。
將軍能文能武,因為人的嫉妒性,往往會被小人利用,歷史上有好多先例,都是“將軍”被自己的人放冷箭所殺。這就是為什麼人常說:近君子,遠小人。小人是絕不能得罪的,若小人得志,奉勸還是“大隱隱於市”吧!不然你都不知道你是怎麼死的。
-
4 # 三觀粉碎機
這個問題就問到點子上了。
首先雙軍對壘陣前大將單挑這事只發在春秋以前,那個時候人口少,兩國交戰也就百來個,千把個兵頂天了,更早時候的部落對戰那能動員的人更少。再加上國家本身壯丁就少,每個壯丁都尤其珍貴,這就導致了某個人腦袋一拍,我們不如實行“單挑”決勝負的辦法吧?
於是便出現了陣前帶兵老大單挑,或者是挑出十幾個二十個壯丁單挑,然後後面的人打氣鼓掌的這種戰鬥方式。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及國家權力的膨脹,更或者說利益的上升,大家都開始為了打勝仗不遺餘力,自然這種戰鬥變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這裡有個非常關鍵的點就要注意了,也就是問題中的為什麼一方不射冷箭。我們看到很多回答裡面說是比如“名譽”什麼的,但是到了國家存亡之際,誰還跟你講戰前名譽。而這個問題真正的原因是“技術限制”。
你別看《三國演義》有雙方大將騎著馬在戰場上硬剛,在真實歷史中,就我們這“陣前單挑”的時候,中國還沒戰馬呢,沒有鐵器,沒用馬鐙。換句話說,電視裡的假並不是說把“三國”搬到“先秦”,而是在當年大將單挑,都是直接在地上打滾的,因為沒有馬啊,青銅器也經不起硬剛。
於是這就導致了一個最嚴重的問題,根本沒有弓箭手可以確保不射中自家主將而射到對方主將………
那還放啥箭,中國足球(烏龍)麼?
回覆列表
打仗先雙方主帥對陣,贏則一擁而上,敗則一鬨而散,這絕對是演義小說看多看傻了的人想象出來的!演義小說多是毫無戰爭經驗的知識分子杜撰出來的,不過是為古今中外的帝王將相歌功誦德而作的,也勉強算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而加油添醋。實際的戰爭,指揮官只會在後面指揮,謀劃,誰會親自上第一線去拼殺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還需要招兵買馬?就靠主帥一人,就可以了。所以什麼,返身一箭,回馬一槍全是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