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吃喝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和情緒會逐漸豐富和成熟,會懂得愛、憤怒、羞辱、高興、驕傲、興奮、哭泣、恨、害怕等等。在孩子懂得或者正在經歷這些感受時,父母的重視和有效引導,對孩子的人格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情緒和感受不是可恥的,是正常的,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傳統的教養方式中,父母常常壓抑孩子的情緒。

    比如,當孩子哭的時候,就說不要哭,勇敢的孩子不能哭。

    當孩子因害怕而哭的時候,就說別哭,再哭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或者什麼老虎來了之類的。

    一方面是父母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勾起他自己內心的情緒,另一方面是一直沿襲以前的錯誤的管教方式。

    我們要教孩子認識有情緒和感受是正常的,沒有對和錯,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表現,並且我們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需要跟他共情,並且傾聽他訴說,而不是急於告訴他很多道理。

    其實有時候孩子把事情說出來,說完了情緒就好了。如果常常壓抑,最終是會爆發的。第一次爆發一般是在11歲-12歲,第二次危險年齡是18歲,第三次危險年齡是25-26歲。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孩子有多動、迷戀網路遊戲等等行為問題。

    二、我們要教會孩子,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負責,你的感受是你的,別人的感受是別人的。

    這樣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你就不會習慣性去指責別人帶給你情緒。傳統教育的方式下包括我們自己常常指責別人讓我們自己不快樂、痛苦、難受。“都是因為你我才這麼不高興”“都是因為這件事,我才這麼難受”等等這些話我們經常都能聽到。其實我們自己才是自己情緒的主人,我們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調整自己的情緒。

    三、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的玩具被搶了以後,我們可以教孩子跟對方說:剛才我的玩具被你搶了,我心裡很難受,這是我最心愛的玩具,希望你以後要玩的時候,請先跟我說一下。這樣給人的感覺自然就舒服很多,全部都用到第一人稱,而不是都是"你拿了我的東西,你讓我很難過",焦點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在別人身上。

    有一個前提是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當你表達完以後,別的孩子不一定會馬上改正。對方改不改是對方的問題,而我們只要做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四、如果不會表達的孩子,就教孩子學會把情緒透過文字寫出來,或者是唱歌,或者是轉化為動能。

    以前的孩子沒有那麼多壓抑的情緒,就是因為他們經常在外面玩耍,很多情緒都透過肢體釋放出來了。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如何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緒變化,一個會說自己喜怒哀樂、表達自己愛恨情仇的孩子,會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體驗。

    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情緒重視和有效引導,對孩子的人格發展以及社交能力都會有很好的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時捷表怎麼調星期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