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說

    因為大!

    蘇聯橫跨歐亞,國土遼闊,可以說在戰略縱深上無人能敵,二戰剛開始時,蘇聯的確是以空間換時間,在基輔,列寧格勒,斯摩稜斯克進行了抵抗,以逸待勞,一點一點地耗費著日耳曼戰車的銳氣。儘管德軍兵臨莫斯科,但已成強弩之末,再加上蘇聯從遠東軍區調來了西伯利亞的部隊,直接擊潰了攻打莫斯科的日耳曼戰車。

    其次,蘇聯透過兩個五年計劃,完成了重工業建設,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能夠生產從波波莎衝鋒槍,到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之類的大殺器。最重要的是,在戰爭初期,大量的工廠冒著炮火從西部搬遷到後方,為前線的將士們源源不斷地供應武器。

    同時,蘇聯擁有過億人口,兵源充足,且年輕一代都接受過義務教育,學習能力強,能夠很快在戰場的磨礪下,成長為經驗豐富的老兵。儘管斯大林一開始昏招連連,但是隨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使得蘇軍得到了喘息。強大的恢復能力使得蘇軍迅速東山再起,並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戰役等重要戰役中步步扭轉戰局。

    智商一直不線上的斯大林終於慢慢回過神,外交上主動與英美和好,以此獲得來自山姆大叔的軍火援助,為當時青黃不接的武器裝備供給帶來了解藥。內政上,把自家那些還關在集中營的優秀指揮官放出來,恢復其職務,指揮蘇軍與德軍激戰。然後就是在對德上,一心一意地向日耳曼戰車進攻,毫不妥協,一擼到底。

    而日耳曼戰車則由於遠道而來,後勤補給跟不上,作戰部隊無法及時獲得作戰物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加上老天爺來了幾場寒潮,把好多德華人凍死了。

  • 2 # 朔方書生朱金樁

    我認為要樂觀一些。畢竟蘇聯國土面積大,兵源充足,而的德國除了國防軍再加上黨衛軍甚至加上義大利和佔領國的志願軍還不能和蘇聯軍隊的總兵力對等。縱使戰術運用的巧妙,剿滅了不少蘇聯軍隊,可是蘇聯還能再組織反攻。後來的國乾脆和蘇聯打起了拉鋸戰,這樣優勢都沒有了自然被拖垮。後來整個東線都成了德軍的噩夢。

  • 3 # 寰球視野新觀

    蘇聯只要擋住了德軍就夠了,跟德軍相比,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蘇聯能夠擋住德軍,在於蘇聯的戰略縱深,強大的國力。

    蘇聯能夠取勝,最關鍵的一點是領土面積,德國在蘇聯戰場同樣使用的是閃電戰,這種戰術德國運用的爐火純青,四個星期滅亡波蘭,六個星期滅亡法國,佔領西歐。

    雖然波蘭的軍力國力弱於德國,沒有可比性,但是法國軍隊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加上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援,完全有能力與德軍一戰。

    德國投入西線作戰的總兵力為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2439輛坦克、3700架飛機,另有運輸機600架。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英國遠征軍共有135個師(其中法軍和英軍共有103個師,編成3個集團軍群)、3469輛坦克、2000架飛機,並可利用英倫三島1000多架飛機支援戰鬥,在兵力上與德軍相當。

    整個戰役期間盟軍共傷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德意聯軍共傷亡155000人,其中陣亡45000人,受傷110000人。德國完勝。

    蘇聯在戰爭初期同樣損失慘重,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從蘇德邊境線到莫斯科與這個法國的縱深相當,如果不是蘇聯面積廣闊,恐怕也會像法國一樣滅亡,正是蘇聯廣闊的領土擋住了德軍最猛烈的進攻,給了蘇軍緩衝的餘地。

    其次就是蘇聯的國力,二戰期間,蘇聯人口數量1.6億,德國8千萬人,這也是為什麼蘇聯可以用人海戰術。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世界第二,超過德國,就以坦克產量來看,德國最高年產1.8萬輛,蘇聯2.9萬輛。其他方面的武器裝備產量相差更大。

    德國實力不如蘇聯,如果不能速勝只能戰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R遊戲好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