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小胖兒
-
2 # 小學快樂課堂
我認為沒有絕對的關係,又不是絕對沒有關係。但是學習好的人,容易變得素質高。
一個人的素質主要是家庭教育和社會(學校)的教育決定的,一個素質不高的家庭教育出來的熊孩子也可以考高分,因為學習跟素質並沒有直接聯絡。但是當一個熊孩子成績好,進了某重點校,他的社會環境就變了。因為重點校的話不僅僅抓成績,他們為了面子工程會很重視別的方面,比如運動,內務,等等,而且重點校為了凸顯逼格一般會找逼格比較高,口碑比較好的老師。在那樣一個環境下,孩子會受到影響,比如很喜歡某個老師希望也變成那樣的人,或者被班規校規束縛,不得不怎麼怎麼樣,變得不那麼熊。
但是,成績差做人做事都很好很用心只是腦子笨的人很多,成績好但是被慣出一身毛病甚至偷東西的人也有,總的來說還是家庭教育決定的。
二者的關係就是剪不斷理還亂,雖然這句形容男女之間的情感問題,但我覺得用在這裡也挺應景。
從他們之間的關係看:知識與能力是緊密相連的,一方面,掌握知識的速度與質量依賴於能力的發展。一個能力強的人較容易獲得某種知識,反之,一個能力弱的人要獲得同樣的知識一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知識為能力的發展提供基礎。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往往見解深刻,思考問題比較周密,處理同樣的事情比一個沒有知識或知識面狹窄的人快得多,成功的把握大得多。可以肯定地說,凡不以知識為基礎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是一種低階的技能,甚至是本能。在某個領域內沒有知識,在該領域內也必定是無能的。正是由於已掌握的知識的廣泛遷移,個體才形成系統化、概括化的心理結構,從而形成某種能力。學了知識不僅有待於轉化為能力,而且有一個導向問題。同為核能,可以用來發電或用於其它和平目的,也可以用來製造核彈殺人。同為克隆技術,可以用於保護、繁衍動物和人類的醫療保健,也可能用來破壞人倫道德和生態平衡。可見,知識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就成為完全不同的力量,這就涉及到人的思想品質。知識和能力必須受人的思想品德制約。知識、能力掌握在沒有良好素質的人手中,則是危險的;知識越多,危險越大。有知識的人應該以義為上,重視素質。當然,好的德行、良好的素質要有必要的知識作基礎。沒有知識,就愚昧、就野蠻、就分不清是非善惡,也就談不上什麼素質了。但是,學了很多知識和能力的人,並不一定都有德,並不一定都有很好的素質。沒有好的素質,就輕浮、就虛偽、就寡廉鮮恥、就會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所以說,素質為知識和能力導引方向。素質是先天遺傳和後天培養的人的個性心理品質,是人的身心特點的綜合的、內在的、整體的體現,是人的發展的基礎和基本條件。素質教育就是以培養人的素質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概括地說,就是要使學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維。總之,學習知識是重要的基礎,但知識有待於轉化為能力,而素質,特別是如何做人則更為重要。
在素質教育的理論體系裡,知識、能力、素質三者決不是並列的、平行的。知識和能力是素質中的具體內容。知識和能力是構成一個人素質中的主要成分,素質包括知識和能力。如果知識、能力、素質並列,就意味著知識和能力不是素質,在知識和能力之外的東西才是素質。
而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個人素質可以透過學業的完成而更加強大,而學業的進步也有賴於個人素質的強大,雖然二者可能沒有特別顯著直接關係,但是必然是互相影響的,根本無法完全拆分開來做獨立的比較。
如果你強行想讓它們比個高低,其實很簡單。
如果是一個學歷超級好,學業很優秀的人這麼問我,我說,學業更重要
如果是一個三本畢業,成績還墊底,從來沒拿過獎學金的人問我,我會說,個人素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