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蘇東坡詩文書畫橫絕文壇,可說是在多方面均有較高造詣。但直到讀《赤壁賦》,才知他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學家。 他對明月秋水的沉思與精當論解是跨越時空的。人雖在北宋,卻說出了帶有濃重的辯證唯物主義氣息的話語,足見其對人生哲理的參透到何等的地步。僅有這些已是驚世駭俗,更加其行雲流水般的文筆,才使一篇《赤壁賦》成為閃耀中華文壇的一顆明星。 讀這篇文,你會覺得自已處於一種月光水色的籠罩之中,聆聽一個哲人向你闡述人生的道理。文中人只有蘇子、客;物有舟、酒、簫,背景則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古代文人能夠抒懷吟哦的一切道具、環境都擺了出來,來迎接一段驚人警人之語。 文中的“客”應該是一個傷心之客,開篇時便在急行的小舟上狂歌,更何況是到了一個仙境般的氛圍中?面對的是自己的友人和皎潔的月光、清亮的江水,此時此刻,誰還能掩飾得了心中的不快和對人生的感慨呢?於是客便以簫和歌,奏起心曲,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簫,素來是憂傷的代言人;酒,一向是苦悶的犧牲品。但是,在蘇子看來,與客飲酒正在興頭,客卻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卻有深知其中道理,於是“正襟危坐”問客:“何為其然也?” 終於引出了問題,客人此時吐露心中苦悶便順理成章,沒有一絲拖泥帶水。從客的第一句話來看:“月明星稀,烏雀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客人的思路也是因“月”而開,進而聯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於是我們便知:客人是在傷古惜今。下文提及一代梟雄的英姿,但最後卻說:“而今安在哉?”他哀嘆人生之短暫,自己之渺小,感嘆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飛仙”,可望能與江水同存,與明月長終,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給後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傾訴,使人感到悲觀,厭倦了生活,可真的是這樣的麼? 不!蘇東坡一番曠達樂觀的解述征服了“傷心客”。但我們卻料不到什麼使蘇東坡高深抽象的理論變得那麼直白而易於接受,仍然是水與月,以毒攻毒,客既然傷心因月因水而起,我便仍以月以水來沖刷你的哀愁。蘇子的藥方便是:月光一劑,水色一劑,蘇子之言一劑,且把蘇子言溶於月光水色中沖服便可。而今也月光水色俱佳,蘇東坡一句妙語便定天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的,我承認時光一去不返,時事變化不止,但“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缺月圓,只是形式的變化而已,而其真正的實體卻一點也沒有變。人生亦是如此,雖然人有悲歡離合,生老病死,而你的一生也將有其恆久不變的一面。若從其變化一面來看,天地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若從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將與我永存,何必去羨慕他們明月江水呢? 單從這一段話來看,我們不難嗅到一股佛家禪語的氣息,消極中含有一種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這也許是蘇軾能處世寵辱不驚的原因吧!“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多麼瀟灑練達的態度!蘇軾,真君子,真人也!而在本文中,他又一次勸誡友人: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皆是造物者賦予我們無盡的寶藏,都是我們應該“得”到的。命裡無時莫強求,今晚如此美景,實乃上天所賜,取之無盡的,我們要好好享用,莫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和不能得到的事傷心。人生得意須盡歡,痛飲吧,一起來享受人生之樂吧!於是客“喜而笑”,蘇子成功的當了一次“心理醫生”。 及時行樂,在有些場合,有些時候是一劑良藥,但這不能成為人一生的處世態度。從古至今,能把這幾藥用好的除了蘇東坡,恐怕沒有幾人了吧。這不是一種消極避世,而是人的涵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一種體現。我雖然敬佩屈原的忠心與烈節,卻不敢苟同其“自投汨羅”的態度;我雖欣賞太白的豪放與飄逸,卻不願讚美其放縱無度的行樂與狂飲。而東坡居士卻做到了兩方面的結合,真君子,真人也!
以前只知道蘇東坡詩文書畫橫絕文壇,可說是在多方面均有較高造詣。但直到讀《赤壁賦》,才知他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學家。 他對明月秋水的沉思與精當論解是跨越時空的。人雖在北宋,卻說出了帶有濃重的辯證唯物主義氣息的話語,足見其對人生哲理的參透到何等的地步。僅有這些已是驚世駭俗,更加其行雲流水般的文筆,才使一篇《赤壁賦》成為閃耀中華文壇的一顆明星。 讀這篇文,你會覺得自已處於一種月光水色的籠罩之中,聆聽一個哲人向你闡述人生的道理。文中人只有蘇子、客;物有舟、酒、簫,背景則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古代文人能夠抒懷吟哦的一切道具、環境都擺了出來,來迎接一段驚人警人之語。 文中的“客”應該是一個傷心之客,開篇時便在急行的小舟上狂歌,更何況是到了一個仙境般的氛圍中?面對的是自己的友人和皎潔的月光、清亮的江水,此時此刻,誰還能掩飾得了心中的不快和對人生的感慨呢?於是客便以簫和歌,奏起心曲,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簫,素來是憂傷的代言人;酒,一向是苦悶的犧牲品。但是,在蘇子看來,與客飲酒正在興頭,客卻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卻有深知其中道理,於是“正襟危坐”問客:“何為其然也?” 終於引出了問題,客人此時吐露心中苦悶便順理成章,沒有一絲拖泥帶水。從客的第一句話來看:“月明星稀,烏雀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客人的思路也是因“月”而開,進而聯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於是我們便知:客人是在傷古惜今。下文提及一代梟雄的英姿,但最後卻說:“而今安在哉?”他哀嘆人生之短暫,自己之渺小,感嘆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飛仙”,可望能與江水同存,與明月長終,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給後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傾訴,使人感到悲觀,厭倦了生活,可真的是這樣的麼? 不!蘇東坡一番曠達樂觀的解述征服了“傷心客”。但我們卻料不到什麼使蘇東坡高深抽象的理論變得那麼直白而易於接受,仍然是水與月,以毒攻毒,客既然傷心因月因水而起,我便仍以月以水來沖刷你的哀愁。蘇子的藥方便是:月光一劑,水色一劑,蘇子之言一劑,且把蘇子言溶於月光水色中沖服便可。而今也月光水色俱佳,蘇東坡一句妙語便定天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是的,我承認時光一去不返,時事變化不止,但“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月缺月圓,只是形式的變化而已,而其真正的實體卻一點也沒有變。人生亦是如此,雖然人有悲歡離合,生老病死,而你的一生也將有其恆久不變的一面。若從其變化一面來看,天地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若從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將與我永存,何必去羨慕他們明月江水呢? 單從這一段話來看,我們不難嗅到一股佛家禪語的氣息,消極中含有一種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這也許是蘇軾能處世寵辱不驚的原因吧!“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多麼瀟灑練達的態度!蘇軾,真君子,真人也!而在本文中,他又一次勸誡友人: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皆是造物者賦予我們無盡的寶藏,都是我們應該“得”到的。命裡無時莫強求,今晚如此美景,實乃上天所賜,取之無盡的,我們要好好享用,莫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和不能得到的事傷心。人生得意須盡歡,痛飲吧,一起來享受人生之樂吧!於是客“喜而笑”,蘇子成功的當了一次“心理醫生”。 及時行樂,在有些場合,有些時候是一劑良藥,但這不能成為人一生的處世態度。從古至今,能把這幾藥用好的除了蘇東坡,恐怕沒有幾人了吧。這不是一種消極避世,而是人的涵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一種體現。我雖然敬佩屈原的忠心與烈節,卻不敢苟同其“自投汨羅”的態度;我雖欣賞太白的豪放與飄逸,卻不願讚美其放縱無度的行樂與狂飲。而東坡居士卻做到了兩方面的結合,真君子,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