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史古今

    自古以來武將多狂妄,因狂妄慘敗的將軍不計其數,但是我認為歷史上最狂妄的將軍就是三國時期的關羽,中國古代上的武將驕傲自大者無出其右,理由有以下幾點。

    關羽狂傲失荊州,至死都不覺得自己“因傲而敗”。

    關羽在三國的歷史上的確是一員猛將,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更將關羽美化的“傳呼其神”,真實的關羽擁有巨大的性格缺陷——目中無人。

    呂蒙曾這樣評價關羽:“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呂蒙的大概意思就是,關羽之勇名副其實,就是太自負,使用計謀即可拿下關羽。除了呂蒙,歷史上的多人對於關羽的評價就是“自傲”。

    關羽斬顏良文丑後,自傲達到頂峰。

    關羽助曹操斬殺顏良文丑後,自傲達到頂峰,壓根看不起曹營中的任何一位武將,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中遇到夏侯惇後,第一句話就是“你比顏良文丑如何”,但是夏侯惇壓根不害怕關羽,兩人戰十幾個回合,關羽根本殺不動夏侯惇,此時的關羽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傲的不得了。

    關羽之傲到達什麼程度呢?不僅看不起曹營中的大將,就連同陣營的武將也瞧不起,當年蜀漢封五虎上將之時,除了張飛之外,關羽認為趙雲勉強有資格與自己同稱為“上將”,勇冠三軍的馬超,都不配在列“五虎上將”,可見關羽不僅狂妄自傲,而且心胸狹隘,事實上馬超之勇不在關羽之下。

    關羽慘敗,不僅身首異處,令蜀漢陷入被動。

    關羽被呂蒙斬殺後,不僅令其身首異處,也徹底打亂諸葛亮“隆中之策”,使三足鼎立,統一天下的戰略破產,同時直接引發劉備率軍伐吳慘敗,因此關羽的自傲直接將蜀漢多年功績毀於一旦,致使英明的諸葛亮六出祁山也未能完成先帝遺志。

  • 2 # 電影中的歷史

    這裡提一個,黨史上的老熟人張國燾的故事。

    1932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陳昌浩指揮下取得第三次反圍剿四大戰役勝利,殲敵6萬餘人,鄂豫皖根據地達到歷史全勝時期。

    張國燾頓時感到非常得意,他在內部會議上大吹到:蔣介石政府已經被我們嚇得遷都洛陽,他的主力部隊只剩下七個師,還不能全部拿來對付我們,就是這種主力師,在豆腐店被我軍一衝就潰,師長湯恩伯差點當了俘虜。至於其他師,都是些被我軍消滅過的雜牌軍,紅四方面軍發展到今天這種規模,蔣軍不管來多少我們都不怕了。從今以後蔣軍對於我們來說只能算是偏師了,我們今後的主要對手將是帝國主義軍隊。我們紅四方面軍要繼續進攻再進攻,不能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

    儘管徐向前陳昌浩表示反對,張國燾還是拒絕讓紅軍休整,繼續執行外線進攻作戰,結果被蔣軍找準時機,集中全部黃埔嫡系軍隊,直搗鄂豫皖蘇區,紅四方面軍與敵人連打兩仗,沒能取勝,傷亡較大。

    之前還得意洋洋的張國燾這下被打得下破了膽,連喊:哎呀媽呀這下糟了,可打出一個厲害的敵人!此後他再也不敢和蔣軍打仗 連根據地也不要了,帶著部隊只管向西跑,越跑越遠,到了陝西還不停,要跑去甘肅。

    曠繼勳、曾中生、張琴秋等感到事情有些嚴重,集體向他發難,要求張國燾停止漫無目的的逃跑。張國燾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才同意南下川北,才有了後面川陝蘇區的建立和10萬紅色川軍。

  • 3 # 光影時停

    將軍的含義:

    狂妄資本:

    所有的狂妄終要付出代價:

    對於鴻門宴這段歷史,我想大家並不陌生,而這便是項羽這一生中所作最狂妄的事。鴻門宴時的項羽在劉邦面前有著絕對強大的優勢,而也正是這些優勢使得其狂妄自大,最終錯失失去剷除劉邦的最好時機。當時,項羽的亞夫范增曾多次勸其剷除劉邦,可項羽對自己很自信,相信劉邦沒有能力反抗自己,於是拒絕了范增的勸說。說好聽點項羽是自信,但說難聽點就是狂妄。不過說實話,當時的劉邦對項羽而言確實不值一提,但我們可以在精神上蔑視敵人卻不可以在態度是上不重視敵人。

    這次的狂妄不但放走了他最大的敵人,還得罪了自己的亞父,失去了一個為其出謀劃策的軍師。可以說項羽成也狂妄,敗也狂妄。正是因為他的狂妄,他在戰鬥中無往不利;正是因為他的狂妄,士兵們願意誓死追隨;正是因為他的狂妄,他聽不進別人的勸誡;正是因為他的狂妄,他只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將軍而不能成為一名領袖。

  • 4 # 軍備解碼

    單從個人履歷上看,格拉斯·麥克阿瑟確實稱得上可圈可點:獲得榮譽和勳章最多的美軍將領,唯一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北韓戰爭的美國將軍,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44年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先後出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成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

    儘管美國軍界給予了麥克阿瑟崇高的地位,但就其本人來說,仍然是一個個性鮮明而複雜的人。一些人物傳記描繪其特點時,認為他特立獨行、雷厲風行、善於革新,卻又狂妄自大、唯我獨尊、愛慕虛榮。可以認為,他恃才自傲成就了諸多軍事成就,但狂妄自大卻又斷送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在北韓戰場上,裹挾對日作戰餘威、風光無限的麥克阿瑟,狂妄可謂達到了頂峰,卻最終招致了戎馬生涯的至暗時刻。

    狂妄之一:在兩週之內結束北韓戰爭。

    1950年10月25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雲山地區首次遭遇到了志願軍的阻擊,雖被迫後撤,但氣焰依舊囂張。11月7日,北韓戰爭第二次戰役打響,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試探性進攻,志願軍則節節後退,意圖誘敵深入。

    儘管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希望採取謹慎的態度,但麥克阿瑟不願聽從告誡。他認為:志願軍裝備低劣,且戰敗走;中國軍隊實際戰鬥力相當於一個營,總戰鬥力連美軍一個團都不如。

    11月24日,麥克阿瑟來到北韓戰場視察,在回答米爾伯恩的詢問時,麥克阿瑟傲慢的說:如果搞得好,可以在聖誕節以前讓大家回到祖國。

    當日,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發起“聖誕節攻勢”。麥克阿瑟對記者說:我下令第8集團軍向鴨綠江這裡挺進,現在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這場進攻;我們已經發動一場公開宣佈的攻勢以‘結束戰爭’,而不管中中國人會怎樣做。

    隨後,麥克阿瑟在東京釋出《公報》稱:聯軍新攻勢按計劃進展,我方損失極為輕微,官兵士氣高昂,總攻勢可望迅速完成;如果成功的話,這應該說在實際上已經結束了戰爭。

    麥克阿瑟言辭灼灼,似乎北韓戰場已經勝券在握。只可惜,北韓戰場的志願軍,並非二戰太平洋戰場上頻臨崩潰的日本兵,新生中國的意氣風發和戰士們保家衛國的鋼鐵鬥志,終於讓麥克阿瑟知道了厲害。

    此時的志願軍,早已在西線德川、東線長津湖一帶準備了一個巨大的口袋。此後的全線反擊中,“聯合國軍”一路潰逃,開始了“美國曆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在敗退途中,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還遭遇車禍身亡,這也是美軍在北韓戰場上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

    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擊碎了麥克阿瑟“回家過聖誕節”的叫囂,“聯合國軍”傷亡達3.4萬餘人。經過三次戰役後,“聯合國軍”被迫從鴨綠江邊撤至三八線附近。

    美軍遭遇重大挫敗的訊息,令美國國內輿論大譁,媒體紛紛用“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美國曆史上最慘重的敗仗”“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最慘的軍事敗績。可能會成為美國曆史上最糟糕的軍事災難”等進行描述。此時的麥克阿瑟全然沒有了幾天前的驕橫。

    狂妄之二:將戰火燒過鴨綠江。

    1951年的3月,北韓戰場的局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轉折,美軍的坦克重灌部隊都已退回三八線附近。剛剛吃了敗仗的麥克阿瑟滿心憤懣,卻仍然一意孤行,不僅不聽取盟軍的勸告,甚至連總統杜魯門的話也置若罔聞,他甚至揚言:“要將戰火燒過鴨綠江,一直打到中國去。”然而,已經引發美國國內強烈反彈的麥克阿瑟,最終沒有來得及組織反撲,就迎來了一生中的大轉折。

    志願軍入朝後的前三次戰役,“聯合國軍”遭到挫敗,第四次戰役雙方旗鼓相當。麥克阿瑟戰場上缺乏有效手段,而接替沃克的李奇微逐步扭轉戰局,美國當局對麥克阿瑟的不滿日益強烈。

    1951年4月1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一口氣擼掉了麥克阿瑟的所有職務,包括聯合國駐韓軍隊最高指揮官、美國駐日本軍隊最高統帥、美國遠東地區總司令等。

    狂妄之三:試圖對中國使用原子彈。

    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大規模出兵參戰和美軍的慘敗,引起了美國的震驚和恐慌。情急之下,杜魯門甚至表示考慮使用原子彈。這一表態引發了盟國的驚恐不安,杜魯門也擔憂此舉會導致蘇聯參戰。最終在各方壓力下,杜魯門被迫正式宣告“不使用原子彈”。

    不過,麥克阿瑟對這一決定並不滿意,他不僅公開反對杜魯門的決定,還派偵察飛機飛入中國領空。

    戰後解密的美軍檔案資料顯示:早在1950年底,麥克阿瑟就曾提交一份“遲滯目標”清單,他估計需要26顆原子彈,用4枚原子彈轟炸“敵人進攻部隊”,用4枚原子彈襲擊“敵人空軍的重要集結地”,在中朝之間沿鴨綠江設定一條放射性地帶。

    麥克阿瑟甚至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華盛頓前所未有的限制。他堅持認為,必須封鎖中國海岸,轟炸中國進行戰爭的工業生產能力。他認為,這些方式將嚴重削弱並大大抵消中國進行戰爭的能力,從而確保在北韓的勝利。

    根據美方記載,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北韓損失慘重,被擊斃、擊傷、俘虜的士兵總數近150萬人,其中就包括15萬美軍士兵;此外還損失了1300架飛機、3000多輛坦克以及257艘軍艦。麥克阿瑟任聯軍總司令期間,“聯合國軍”接連遭受重大失敗,不僅源自美軍上下的驕橫自大,也與麥克阿瑟的狂妄不無關係。說到底,麥克阿瑟成於驕傲自負,敗仍然與此相關。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歷史上狂妄的將軍很多,但要說最狂妄,我想起的是日本的豐臣秀吉。別看國家小,胃口從來都很大。明明只有螞蟻的體量,卻總是妄圖吞鯨吃象。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雖然出身平常,卻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日本實際上的執政者。統一日本之後,他雄心勃勃地將目光看向了海外。

    他的設想是,先征服北韓,再征服中國,後征服印度,最終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亞洲大帝國。這種想法夠狂妄吧?也因為太過狂妄了,壓根沒有實現的可能。

    出兵北韓之前,豐臣秀吉給北韓國王李昖寫了封信,明明白白的表露了自己的野心:“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還說“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他想得很美,想拿下明朝四百州。還約著北韓一起打,讓北韓為前軍。他敢說出這種話,應該是離明朝比較遠,不知道明朝有多強,但就在明朝邊上的北韓對宗主國的實力非常瞭解,哪肯跟著他一起幹?斷然拒絕。

    豐臣秀吉就以此為藉口,出兵攻打北韓。北韓在明朝的保護下承平日久,兵備鬆馳,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日本就佔領了北韓大部分國土,但是北韓背後站著強大的明朝。

    李昖跑到明、朝邊境對明朝一通哭訴,萬曆皇帝和大臣們確定了他不是騙子之後,非常敏銳的意識到日本出兵北韓,意在中國,立刻自備錢糧出兵援朝,經過數年戰爭,粉碎了日本的陰謀。

    雖然北韓和明朝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豐臣秀吉付出的代價無疑更為慘重,侵朝失敗,使其嫡系部隊受到極大的損失,失去了統一日本時的戰鬥力,在其死後,德川家康趁機發動關原之戰並大獲全勝,豐臣家族就此沒落,德川家康任徵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時代。

    過了大約十年,德川家康發動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豐臣家徹底滅亡。

    豐臣秀吉是怎麼死的呢?很大可能是被明朝氣死的。

    萬曆北韓之戰並不是一直在打,中間停戰過一段時間,明朝與日本議和。這次議和,是歷史上有名的奇葩事件。

    明朝使臣沈惟敬與日本議和代表小西行長,兩人本質上是商人,都不想再打戰,經過一番操作,他們成功地讓豐臣秀吉以為明朝同意了他的條件,萬曆皇帝則誤以為豐臣秀吉已經俯首稱臣。

    於是,萬曆給豐臣秀吉下了封詔書,大意是,既然你豐臣秀吉心慕中華文化,誠心誠意的尊重中國,我便大發慈悲,冊封你為日本國王,以後要遵我教化,感念我的恩德。

    這封詔書現存於大阪博物館,語氣高高在上,帶著種施捨的意味,以天國上邦自居,將日本視為附屬小國。據說豐臣秀吉差點氣得吐血,說“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

    隨即再次發動戰爭,還是沒打贏,日本國內又爆發種種矛盾。內憂外患之心,豐臣秀吉鬱憤而死。

    假如當初他沒有這麼大的野心,只在日本發展,他的家族可以統治日本很多年,就像後來的德川家族。

  • 6 # zj史海拾貝

    世界歷史上最狂妄的人,莫過於提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大將

    杉山元,日本陸軍大將,他是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積極策劃和參與者,日本天皇裕仁準備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前,曾問作為日本陸軍大臣的杉山元:“解決中國事變,需要多長時間?”杉山元當時回答:“只需要一個月!”後來,裕仁天皇對人講:“即使與支那發生戰爭,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日本叫囂三個月消中國,由此傳開,杉山元就是姑作俑者。

    杉山元就是戰爭犯子,在中國犯下了滔天大罪,是侵華日軍的骨幹,曾任任北支派遣軍司令官、日軍參謀總長,拜大將、元帥銜。1931年,杉山元主持制定了《解決滿蒙問題方策大綱》,明確規定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原則、步驟和措施,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日本統治、奴役東三省長達14年之久。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極力主張增加駐華兵力,擴大戰爭規模。在中國,他率部燒、殺、槍劫、姦淫等,無惡不作,是個十惡不赦、殺人不睜眼的戰爭惡魔。

    日本戰敗後,雖然戰犯名單中沒有他,但杉山元自知罪惡深重,難逃法網,於是,他和妻子於1945年9月12日,雙雙自殺。

  • 7 # 狼的影子716

    狂妄自大的將軍一直都不少,我個人認為北齊的高敖曹應該算是一個。

    高敖曹是北魏時期河北衡水景縣人,有兄弟四人,自幼彪悍勇武,堪比項羽再世,少年時代就跟哥哥高乾一起聚集少年,劫掠鄉里,他的父親經常為了這幾個兒子吃官司。時逢葛榮聚集六鎮流民造反,高氏兄弟率眾加入葛榮軍隊,後來又投靠爾朱榮,結果不被爾朱榮信任,一直遭到關押,直到北魏孝武帝誅殺了爾朱榮,才放出高敖曹兄弟,讓他們回河北募兵,後來高歡跟爾朱氏翻臉,高乾迎高歡入州,自此,高氏兄弟成為高歡的信臣,後來,孝武帝以反奸計殺了高乾,高歡跟孝武帝徹底攤牌,兵戎相見,高敖曹率五百騎兵一直追殺孝武帝到潼關。

    東西魏分裂以後,高敖曹一直都奮戰在雙方大戰的第一線,在小關之戰中,高歡和竇泰二路失敗的情況下,高敖曹率部死戰得以返回,戰鬥中多次負傷,身上被流矢三次貫通,他包紮好傷口依然披掛上馬,巡視軍營。在河橋之戰中,侯景一路潰敗,高敖曹一來蔑視西魏宇文泰,二來要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他下令部下豎起金帶旌旗和麾蓋纛旗,向西魏軍示威,結果遭到西魏精兵的瘋狂進攻,全軍覆沒,高敖曹單騎逃往河陽城,恰逢河陽太守高永樂與高敖曹有舊怨,遂閉門不納,高敖曹被西魏的追兵殺死。

    高敖曹一生彪悍勇武,作戰之時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他哥哥起兵冀州的時候,爾朱羽生率五千人來攻,高敖曹來不及披掛,手持馬槊率十幾騎衝向對方,沒等到高乾派出的援軍到達,高敖曹已經擊潰了爾朱羽生。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他的政權中鮮卑化非常嚴重,漢族人的地位一直不高,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敢小看高敖曹,而高敖曹也極為狂妄自大,他出入高歡的官邸從來都不通報,有一次侍衛阻攔高敖曹,高敖曹後退幾步,一箭射死了侍衛。

    有一次官敖曹跟北豫州刺史鄭嚴祖宴樂,東魏的御史中丞劉貴派人招見鄭嚴祖,高敖曹不准他走,還把劉貴的使者用枷給夾起來,那個使者口出狂言,威脅高敖曹,說你現在枷我容易,呆會兒要放我就沒那麼容易了,結果高敖曹順著木枷一刀就斬了使者的頭。還有一次高敖曹和劉貴議事,有人報告水災死了很多人,劉貴不以為然的說:那些只值一個錢的漢人,死多少都沒有關係,高敖曹大怒,拔刀砍向劉貴,嚇得劉貴跑回軍營躲避,高敖曹居然集結了軍隊要攻打劉貴,後來在同僚的竭力勸阻下才罷休,高敖曹的狂妄自大一至於斯。

  • 8 # 寫紅塵作夢語

    導語:

    關羽是劉備桃源三結義的義兄,也是幫扶劉備打天下的戰將。更是百姓口中口口相傳為之敬仰的“武聖”。

    就在公元219年,關羽失守荊州,退於麥城。這才有了傳誦於後世的“大意失荊州”和“敗走麥城”。關羽這樣一位義勇之士就是因為自身狂妄,也有悔時晚已的時候。

    關羽對孫權的態度踞傲不敬。

    【《三國志·關羽傳》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孫權派遣自己的部下作為使者,替自己的寶貝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關羽非但沒答應,而且還在醉酒過後,當著使者的面對孫權的兒子進行言語攻擊。間接導致孫劉聯盟的關係越來越僵。因為關羽的態度問題,後來曹操派人來找孫權尋求合作時,孫權便很爽快的答應了。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 9 # 太乙伏魔錄

    這個將軍就是朱厚照,他給自己封了一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歷史上獨一份,他最後還是沒有做成將軍,因為他是一位帝王。

    一、“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要說歷史上給帝王耽誤的將軍絕對是朱厚照,他從小就想做一名大將軍,最好跟他爺爺一樣馳騁疆場,可惜他沒有做大將軍的命,一直坐在帝位上想著大將軍的夢,比如“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就是朱厚照給自己封的職位。

    話說有一次,王勳接到五百里加急檔案,他開啟一看,看到署名寫著“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一下子他就懵了,心裡想著朝廷也沒有這個職位,是不是有人在惡作劇呢?可是誰也沒有這個膽子用“五百里加急”來開玩笑,經過多方打聽,王勳才知道這位仁兄是當今的帝王朱厚照同學。

    二、朱厚照過來一把大將軍癮

    朱厚照同學估計是吃飽撐著,他跟自己身邊的太監一合計,就順利出宮,這位帝王同學直接就跑到邊防重鎮宣府,總兵王勳見到朱厚照同學差點嚇出心臟病,一個帝王就這樣跑出來,要是路上出了什麼危險怎麼辦。

    朱厚照死後,大臣們編寫《武宗實錄》時,這樣記載應州大捷: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

    估計是上天可憐朱厚照同學,不忍心他的將軍夢就這破滅了,就這麼巧,蒙古小王子帶兵攻打邊防重鎮,朱厚照同學非常興奮,帶兵就迎上去,將士看到帝王親征,一下子士氣大振,就打敗了蒙古小王子。

  • 10 # 帝國烽火

    曾經日本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曾經陳誠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共”,最後的結局都是讓這幫狂妄的人付出了他們應該付出的代價,而中中國人民和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終取的了最後的勝利。

    日本很輕鬆的佔領了中國東北,也因此日本人、尤其是日本軍人信心爆棚,隨後入關,發動了“七七事變”,又輕易地拿下平、津。日軍陸軍大臣杉山元在1937年秋說過:“一個月內解決中國事變”。後來經過傳播,再經過日文翻譯成中文,這句話就成為“三個月滅亡中國”。但是無論是“一個月內解決中國事變”還是“三個月內滅亡中國”,都反應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

    後來我們大家知道,中中國人員艱苦抗戰八年,最後終於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中國也因為在反法西斯戰爭的突出貢獻,享有了出兵佔領日本的權利。(後來沒有進行)那位叫囂一個月內解決中國問題的陸軍大臣杉山元,也在日本投降之後,與妻子同時畏罪自殺。

    經過四年的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陳誠也只能經營臺灣做為蔣介石的立足之地。

    為將者,一旦產生嬌氣就很容易失敗,如麥克阿瑟,陳誠、杉山元,他們最終會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怎麼解決"人走茶涼"的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