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血西迷看中國文史

    據百科所述,《十七帖》地位是很高的:

    此帖前人評價甚高。如宋黃伯思說:“此帖逸少書中龍也”。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人認為此帖“筆法古質渾然,有篆籀遺意”。這些評價都很中肯。尤其說它們寫的從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從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樣,最為深刻準確。孫過庭曾說過:“子敬(王獻之)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寫字時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現自己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就反而失去書寫時的自然之美了。這種對比式的評論,對書法欣賞很有啟示。

  • 2 # 煉木大師999

    書法,是自我表達心境的一種方法,歷代寥寥幾位大家都表達了臨帖的心聲,有的臨帖幾十年,還是覺得自己寫的字不好,這不是謙虛,是走不出臨帖,走不出自己。書法最主要的特點是看帖走出,臨帖快出。大家回頭看看,那個古代書法家不是自成一派的?這個自成一派不是帶一幫學生學習他的字,而是用這個派系為龍頭,指引書法愛好者達到書法自我的境界。書法本無章法。就像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 3 # 古靈精怪的熊

    我很在乎範笑歌的說法,在乎大師的說法對自己有益,就算不會寫草書也要看看《十七帖》。

    其實在範笑歌草書中總能看到《十七帖》的影子,這就是大師對古人活學活用的例證,《十七帖》是中正典雅的風格,如同君子翩翩,這種書法往往是醜書家最愛忽視的。

    《十七帖》應該是草書聖品,可以說中國草書的底蘊就在這裡,之前的張芝草書並不知真跡的模樣,所以王羲之草書就十分可貴。

    (以下為範老師二王體系作品,但很多都是早期老作品了,範老師近年很少把新作發上網)

  • 4 # 書畫博覽

    是啊,學草書必須臨王羲之的十七帖,因為他是草書的基礎,因為他是標準草書的範本!

    十七帖是正統的草書,懷素、張旭、黃廷堅等草書名家都是從十七帖傳承發展而來,現代草書家學草也是以十七帖為宗!

    所以,十七帖稱為“聖品”名符其實!

  • 5 # 鐵菩薩山人

    十七帖是學習草書繞不過的途徑。且不說前人評其為王羲之書中之龍 ,實乃去古未遠,全承章草筆意。南京高二適雲,習草當由章書入自是正格,詢為的論。

  • 6 # 馮宜玉書畫藝術評論員

    這個問題要站在整個書法史的角度去思考。

    首先中國的書法經歷了數次變革,篆、隸的變革是較為重要的一次文字革新,是進入表意文字的關鍵時期。隸書之後的中國文字,衍生出許多從屬於其的變體,如草書、行書等,最終到了楷書。而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如鍾繇、張芝等名家雖然形成了一定的風格,但就文字演化和書法的藝術性而言,還屬於初期發展,不夠成熟。但到了王羲之所生活的魏晉時期,隨著佛學的傳入和發展以及與黃老玄學融合,中國的哲學也進入成熟階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王羲之一方面在其家學淵源深厚的薰陶下,轉益多家,博採眾長,遍習前代名家;一方面汲取時風,從哲學生命的高度創造出來全新的書法體例。相較於後人,其書法形體豐富多變,不事張揚而氣息沖和,剛柔相濟,法度與審美境界兼具,使其書作達到了一個高峰,也是中國書法藝術達到了第一個高峰,因此被尊稱為“書聖”。

    其次,在這樣的情況下《十七帖》這樣一部彙集27組書信文帖的右軍遺世書作,成為唐太宗蒐集右軍書法名帖中最重要的作品,先後因唐太宗等人的極力推崇而廣傳天下。唐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張彥遠觀後讚歎說:“煊赫著名帖也”。在唐宋時期以來草書無上重要摹寫範本,被書家譽為“書中龍象”。

    第三,該貼氣象典雅沖和,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法度天然。同時沒有一般草家的狂乖之氣,行筆瀟灑而風韻自然。相較於後世各家,更無半點矯揉造作之氣。

    總而言之,《十七帖》是千百年來的草書,用筆,布白,章法,氣象等各個方面的綜合典範,是學習草書的人必須領會的書法文化境界。相當於行書中《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的地位。

    因此,範先生的觀點我認為是正確的也是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性的弱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