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的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從開始到結束的社會反應全過程,劇情圍繞殺人犯李曉明的家屬、九位受害者代表劉天彥的家屬、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三方,在這起案件中的心路歷程和生活變化展開。將故事的鏡頭從正面的善惡審判,轉向了案件背後的真相,帶領觀眾去觀察三方當事人因一起兇殺案所帶給他們的人生變化。
近幾年,內地的影視劇大量湧入臺灣市場,備受好評,傳統臺劇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於是臺劇的主創團隊經過市場調研,開始做出改變。在風格上轉向越來越嚴肅,越來越深刻的主題,越來越多地在“道德”、“人性”、“善惡”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這部劇正是這樣一個“創新”之後的產物。從市場的反應來了,果然效果顯著,無論是從收視率還是在社會反饋方面都有回暖的跡象,甚至內地觀眾對於臺劇的評價也有所復甦。
那麼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能獲得豆瓣9.5分的高分,到底有什麼突出的看點吸引觀眾呢?我認為,是這部電視劇的給了觀眾看待社會熱點事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審視“視角”,給了觀眾一個還原真相的“視角”,這在之前的影視劇中是前所未有的。
但在看完這部電視劇之後讓我想到:我們的觀點真的是正確嗎?我們的“善良”,對於當事人來說真的是善良嗎?
“網路暴力”早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了,故事在第一集時,就別出心裁的對於新聞公司的工作流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介紹。並且還透過描寫實習生李大芝和總監宋喬安對於媒體的追熱點行為的爭論,為觀眾還原了網路暴力背後的真相。
李大芝認為,新聞的熱點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定義,而不是宋喬安所認為的“流量”角度。可老廖的一句:“歡迎來到現實世界”,讓李大芝啞口無言。老廖的意思是說:在媒體看來,只有流量才是現實。這也從側面解釋了現如今網路暴力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而這起案件受到輿論壓力最大的,莫過於李曉明的父母。在李曉明被正式宣判死刑之後,他的父母變賣房產賠款,但社會輿論對他們的壓力依然在與日俱增,不堪重負的夫妻倆只好面對媒體下跪道歉,可換來的卻是媒體的追問和討伐:
下跪是發自內心的嗎?
請問下跪是有人指導你們嗎?
下跪不能換回九條人命!
李曉明的母親含著眼淚,聲嘶力竭地喊出:“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呀!”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
沒錯,李曉明的父母雖然是案件的責任人,但他們並不是參與者,為了躲避網路暴力和社會輿論,他們已經賣掉了房子,關掉了手機,帶上了黑色口罩,衣衫襤褸,行如乞丐般在街頭巷尾苟且偷生地活著,這已經超過了他們應該承受的壓力,還想要他們怎樣?那些在網路上高舉“正義”大旗筆伐口誅的人們,到底是為了主持公道還是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這部電視劇的最高明之處,就是能讓觀眾反思,每當我們面對這樣的事,我們是否站在了當事人的視角,去換位思考地想過?我們自以為自己站在了“罪惡”的對立面,在對施暴者,乃至他們的家屬的進行聲討和謾罵。殊不知,在對方的角度,我們已經變成了一個行惡的罪人。而如果我們能選擇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做好一個局外人,是不是就是我們能給予的最大的善意?
最後,我想透過電視劇的名字問一句: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我的答案是:其實並不遠,有時甚至只有一念之差。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的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從開始到結束的社會反應全過程,劇情圍繞殺人犯李曉明的家屬、九位受害者代表劉天彥的家屬、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三方,在這起案件中的心路歷程和生活變化展開。將故事的鏡頭從正面的善惡審判,轉向了案件背後的真相,帶領觀眾去觀察三方當事人因一起兇殺案所帶給他們的人生變化。
近幾年,內地的影視劇大量湧入臺灣市場,備受好評,傳統臺劇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於是臺劇的主創團隊經過市場調研,開始做出改變。在風格上轉向越來越嚴肅,越來越深刻的主題,越來越多地在“道德”、“人性”、“善惡”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這部劇正是這樣一個“創新”之後的產物。從市場的反應來了,果然效果顯著,無論是從收視率還是在社會反饋方面都有回暖的跡象,甚至內地觀眾對於臺劇的評價也有所復甦。
那麼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能獲得豆瓣9.5分的高分,到底有什麼突出的看點吸引觀眾呢?我認為,是這部電視劇的給了觀眾看待社會熱點事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審視“視角”,給了觀眾一個還原真相的“視角”,這在之前的影視劇中是前所未有的。
但在看完這部電視劇之後讓我想到:我們的觀點真的是正確嗎?我們的“善良”,對於當事人來說真的是善良嗎?
“網路暴力”早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了,故事在第一集時,就別出心裁的對於新聞公司的工作流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介紹。並且還透過描寫實習生李大芝和總監宋喬安對於媒體的追熱點行為的爭論,為觀眾還原了網路暴力背後的真相。
李大芝認為,新聞的熱點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定義,而不是宋喬安所認為的“流量”角度。可老廖的一句:“歡迎來到現實世界”,讓李大芝啞口無言。老廖的意思是說:在媒體看來,只有流量才是現實。這也從側面解釋了現如今網路暴力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而這起案件受到輿論壓力最大的,莫過於李曉明的父母。在李曉明被正式宣判死刑之後,他的父母變賣房產賠款,但社會輿論對他們的壓力依然在與日俱增,不堪重負的夫妻倆只好面對媒體下跪道歉,可換來的卻是媒體的追問和討伐:
下跪是發自內心的嗎?
請問下跪是有人指導你們嗎?
下跪不能換回九條人命!
李曉明的母親含著眼淚,聲嘶力竭地喊出:“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呀!”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
沒錯,李曉明的父母雖然是案件的責任人,但他們並不是參與者,為了躲避網路暴力和社會輿論,他們已經賣掉了房子,關掉了手機,帶上了黑色口罩,衣衫襤褸,行如乞丐般在街頭巷尾苟且偷生地活著,這已經超過了他們應該承受的壓力,還想要他們怎樣?那些在網路上高舉“正義”大旗筆伐口誅的人們,到底是為了主持公道還是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這部電視劇的最高明之處,就是能讓觀眾反思,每當我們面對這樣的事,我們是否站在了當事人的視角,去換位思考地想過?我們自以為自己站在了“罪惡”的對立面,在對施暴者,乃至他們的家屬的進行聲討和謾罵。殊不知,在對方的角度,我們已經變成了一個行惡的罪人。而如果我們能選擇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做好一個局外人,是不是就是我們能給予的最大的善意?
最後,我想透過電視劇的名字問一句: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我的答案是:其實並不遠,有時甚至只有一念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