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4832087851

    荒兮④,其未央哉⑤!眾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臺⑧。我⑨獨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嬰兒之未孩⒀;傫傫兮⒁,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⒂,而我獨若遺⒃。我愚人之心也哉⒄!俗人昭昭⒅,我獨昏昏⒆。俗人察察⒇,我獨悶悶[21]。澹兮[22],其若海;飂兮[23],若無止。眾人皆有以[24],而我獨頑且鄙[25]。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26]。[譯文] 應諾和呵斥,相距有多遠?美好和醜惡,又相差多少?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臺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疲倦閒散啊,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我真是隻有一顆愚人的心啊!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那麼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恍惚啊,像大海洶湧;恍惚啊,像飄泊無處停留。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於得到了“道”。[註釋] ①、唯之與阿:唯,恭敬地答應,這是晚輩回答長輩的聲音;阿,怠慢地答應,這是長輩回答晚輩的聲音。唯的聲音低,阿的聲音高,這是區別尊貴與卑賤的用語。②、美之與惡:美,一本作善,惡作醜解。即美醜、善惡。③、畏:懼怕、畏懼。④、荒兮:廣漠、遙遠的樣子。⑤、未央:未盡、未完。⑥、熙熙:熙,和樂,用以形容縱情奔欲、興高采烈的情狀。⑦、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準備宴席用的牛、羊、豬事先放在牢裡養著。此句為參加豐盛的宴席。⑧、如春登臺:好似在春天裡登臺眺望。⑨、我:可以將此“我”理解為老子自稱,也可理解為所謂“體道之士”。⑩、泊:淡泊、恬靜。⑾、未兆:沒有徵兆、沒有預感和跡象,形容無動於衷、不炫耀自己。⑿、沌沌兮:混沌,不清楚。⒀、孩:同“咳”,形容嬰兒的笑聲。⒁、傫傫兮:疲倦閒散的樣子。⒂、有餘:有豐盛的財貨。⒃、遺:不足的意思。⒄、愚人:純樸、直率的狀態。⒅、昭昭:智巧光耀的樣子。⒇、昏昏:愚鈍闇昧的樣子。[20]、察察:嚴厲苛刻的樣子。[21]、悶悶:純樸誠實的樣子。[22]、澹兮:遼遠廣闊的樣子。[23]、颶兮:急風。[24]、有以:有用、有為,有本領。[25]、頑且鄙:形容愚陋、笨拙。[26]、貴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萬物之母。此名意為以守道為貴。[引語] 老子從辯證法的原理認為,貴賤善惡、是非美醜種種價值判斷都是相對形成的,而且隨環境的差異而變動。在本章裡,老子將世俗之人的心態與自己的心態作了對比描述。它揭露社會上層追逐物慾的貪婪之態,並以相反的形象誇張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僅僅是指他個人,而是一種有抱負、有期望的人。“眾人”、“俗人”指社會上層。這些人對是非、善惡、美醜的判斷,並無嚴格標準,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說“我”是“愚人之心”,這當然是正話反說。世俗之人縱情於聲色貨利,而“我”卻甘守淡泊樸素,以求精神的昇華,而不願隨波逐流。[評析] 任繼愈在《老子新譯》中說,“老子對當時許多現象看不慣,把眾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誰都高明。而在表面上卻故意說了些貶低自己的話,說自己低能、糊塗、沒有本領,其實是從反面抬高自己,貶低社會上的一般人。他在自我吹噓、自我欣賞,最後一句,說出他的正面意見,他和別人不同之處,在於得到了‘道’。”在老子看來,善惡美醜貴賤是非,都是相對形成的,人們對於價值判斷,經常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換,隨著環境的差異而更改。世俗的價值判斷極為混淆,眾人所戒忌的,也正是自己不必觸犯的。在這裡,老子也說了一些牢騷話,使人感到憤世疾俗的意味,其中不乏深入的哲理。他說明自己在價值觀上,在生活態度上,不同於那些世俗之人,他們熙熙攘攘,縱情於聲色貨利,而老子自己則甘願清貧淡泊,並且顯示出自己與眾人的疏離和相異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集沈文從上文中作者描寫了市集中的哪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