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有沙漠

    奈米布沙漠

    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乾燥區。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燥的沙漠之一。在那密比亞和安哥拉境內。起於安哥拉和那密比亞的邊界,止於奧蘭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該沙漠最寬處達160千米,而最狹處只有10千米。

    奈米布沙漠被凱塞布幹河分成兩個部分。南面是一片浩瀚的沙海,內有新月形、筆直狀以及星形的沙丘,其中有一些達200米高。 沙丘底下有歷時100多萬年之久的礫石層。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礦床。

    凱塞布幹河以北是多巖的礫石平原。沿斯凱利頓海岸一帶的海洋洶湧險惡,許多航海者在那裡翻船,甚至送命。

    氣候極為乾燥,沿岸的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常常是暴風雨驟然降臨,而全年則往往無雨。溼度來自夜間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每隔10天左右夜間吹入海岸的霧靄。它們有時深入內陸達50千米。

    這裡所見到的動植物都已適應了在嚴酷、乾旱的環境中生存,有的已學會從霧靄吸取水分。

    在凱塞布幹河以北的礫石平原上,長有一種特殊的植物。它是本地特有物種,名叫“百歲蘭”(一名千歲蘭)。能存活2000年,可長到4米高,但露出地面的部分矮小,只有兩片皮革般的帶狀葉子,所需的水分是從葉子吸入的。

    卡拉哈里沙漠

    非洲南部內陸乾燥區。也稱“卡拉哈里(Kalahari)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區。總面積約63萬平方公里。

    北臨恩加米湖,南界奧蘭治河(Orange River),東起東經26°左右,西迄大西洋沿岸附近。主要在波扎那、那密比亞境內,部分屬於安哥拉及南非共和國。

    地貌上屬非洲地臺上的凹陷盆地,海拔700-1,000米,四周被高1,500米的山地和高地環繞。盆地內地勢起伏不大,偶有孤立島山出現。地面多幹溝和細沙。卡拉哈里盆地內有卡拉哈里沙丘,為全世介面積最大的沙丘區。

    盆地的邊緣有河川穿越,其起迄點均在盆地之外:東北部有寬多河(Kwando R.)及贊比西河(Zambezi R.)的上游;西北部有庫內列河(Cunene R.)以及盤踞南部低窪山谷的奧蘭治河(Orange R.)。

    盆地內有三個主要流域:奧科萬戈(Okovango)系統從多雨的北部進入盆地,形成16835平方公里的細長沼澤帶。1849年利文斯通曾發現奧科萬戈河注入那米湖(Ngami L.),現在雖已乾涸了數十年,但地圖上仍有。有時多餘的水會流進馬卡迪卡迪窪地。西北部較小的流域稱為依託沙窪地(Etosha Pan)。南部有木羅坡-諾索布(Molopo-Nossob)系統,曾經流至奧蘭治河。低窪地形成的泥濘地區很多。這些“鹽地”會積聚雨水形成一個暫時性湖泊,直到蒸發乾涸為止。

    卡拉哈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中部緯度相當(僅南緯與北緯之差),氣候相似,同樣也受副熱帶高氣壓系統的影響,地面終年乾燥,年降水量125-250mm。

    但它的氣候植被與撒哈拉沙漠又不完全相同,因降水稍多而有一定植被覆蓋。氣候和植被自西南向東北變化。西部為沙漠,高達100米的沙丘上生長著肉質植物與灌木。北與東北部降雨較多,為熱帶乾草原與熱帶稀樹草原。在短暫的雨季中,植物繁盛,地面覆蓋著豐富的草場,還有一片濃密的矮樹叢和高大的樹林。多羚羊和其他熱帶動物。但是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沙漠中均缺水,縱橫沙漠的眾多河流的河床都是乾涸的,土地乾燥是在這個地區進行探測的真正障礙。

    巴卡拉哈里人和布須曼人(Bushman)住在這塊資源匱乏的土地(這裡富金剛石、銅、鉛、鋅、鎳、釩等礦藏,但目前很少開發利用)上,多從事畜牧業,有的兼營狩獵。除了喀拉哈里的邊緣地帶,很少有經濟發展。舉例言之,奧科萬戈三角洲曾有一項龐大的灌溉計劃,結果卻毫無下文。今天的卡拉哈里仍然乾涸缺水,布林人的移民先驅於十九世紀末企圖橫越此地時,稱此處為“乾旱之地”

  • 2 # 我是阿嘛

    有沙漠

    奈米布沙漠

    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乾燥區。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燥的沙漠之一。在那密比亞和安哥拉境內。起於安哥拉和那密比亞的邊界,止於奧蘭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該沙漠最寬處達160千米,而最狹處只有10千米。

    奈米布沙漠被凱塞布幹河分成兩個部分。南面是一片浩瀚的沙海,內有新月形、筆直狀以及星形的沙丘,其中有一些達200米高。 沙丘底下有歷時100多萬年之久的礫石層。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礦床。

    凱塞布幹河以北是多巖的礫石平原。沿斯凱利頓海岸一帶的海洋洶湧險惡,許多航海者在那裡翻船,甚至送命。

    氣候極為乾燥,沿岸的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常常是暴風雨驟然降臨,而全年則往往無雨。溼度來自夜間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每隔10天左右夜間吹入海岸的霧靄。它們有時深入內陸達50千米。

    這裡所見到的動植物都已適應了在嚴酷、乾旱的環境中生存,有的已學會從霧靄吸取水分。

    在凱塞布幹河以北的礫石平原上,長有一種特殊的植物。它是本地特有物種,名叫“百歲蘭”(一名千歲蘭)。能存活2000年,可長到4米高,但露出地面的部分矮小,只有兩片皮革般的帶狀葉子,所需的水分是從葉子吸入的。

    卡拉哈里沙漠

    非洲南部內陸乾燥區。也稱“卡拉哈里(Kalahari)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區。總面積約63萬平方公里。

    北臨恩加米湖,南界奧蘭治河(Orange River),東起東經26°左右,西迄大西洋沿岸附近。主要在波扎那、那密比亞境內,部分屬於安哥拉及南非共和國。

    地貌上屬非洲地臺上的凹陷盆地,海拔700-1,000米,四周被高1,500米的山地和高地環繞。盆地內地勢起伏不大,偶有孤立島山出現。地面多幹溝和細沙。卡拉哈里盆地內有卡拉哈里沙丘,為全世介面積最大的沙丘區。

    盆地的邊緣有河川穿越,其起迄點均在盆地之外:東北部有寬多河(Kwando R.)及贊比西河(Zambezi R.)的上游;西北部有庫內列河(Cunene R.)以及盤踞南部低窪山谷的奧蘭治河(Orange R.)。

    盆地內有三個主要流域:奧科萬戈(Okovango)系統從多雨的北部進入盆地,形成16835平方公里的細長沼澤帶。1849年利文斯通曾發現奧科萬戈河注入那米湖(Ngami L.),現在雖已乾涸了數十年,但地圖上仍有。有時多餘的水會流進馬卡迪卡迪窪地。西北部較小的流域稱為依託沙窪地(Etosha Pan)。南部有木羅坡-諾索布(Molopo-Nossob)系統,曾經流至奧蘭治河。低窪地形成的泥濘地區很多。這些“鹽地”會積聚雨水形成一個暫時性湖泊,直到蒸發乾涸為止。

    卡拉哈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中部緯度相當(僅南緯與北緯之差),氣候相似,同樣也受副熱帶高氣壓系統的影響,地面終年乾燥,年降水量125-250mm。

    但它的氣候植被與撒哈拉沙漠又不完全相同,因降水稍多而有一定植被覆蓋。氣候和植被自西南向東北變化。西部為沙漠,高達100米的沙丘上生長著肉質植物與灌木。北與東北部降雨較多,為熱帶乾草原與熱帶稀樹草原。在短暫的雨季中,植物繁盛,地面覆蓋著豐富的草場,還有一片濃密的矮樹叢和高大的樹林。多羚羊和其他熱帶動物。但是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沙漠中均缺水,縱橫沙漠的眾多河流的河床都是乾涸的,土地乾燥是在這個地區進行探測的真正障礙。

    巴卡拉哈里人和布須曼人(Bushman)住在這塊資源匱乏的土地(這裡富金剛石、銅、鉛、鋅、鎳、釩等礦藏,但目前很少開發利用)上,多從事畜牧業,有的兼營狩獵。除了喀拉哈里的邊緣地帶,很少有經濟發展。舉例言之,奧科萬戈三角洲曾有一項龐大的灌溉計劃,結果卻毫無下文。今天的卡拉哈里仍然乾涸缺水,布林人的移民先驅於十九世紀末企圖橫越此地時,稱此處為“乾旱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酒以後口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