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幾乎時刻都縈繞在每一個商人心中,那就是:“什麼樣的生意最賺錢?”
毫無疑問人們會回答:房地產啊、教育啊、汽車啊、能源啊、IT數碼產品啊。顯然這樣的回答毫無意義,因為絕大多數商人既然已在船上,就不大容易改行跳上另外的賊船;何況這些“最賺錢的生意”僅僅是使從業者更有可能賺錢而已。
我們要的是這個問題的現實意義:怎樣才能讓商人在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中賺到比別人更多的錢?因為,這是每個生意人的畢生夢想。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資金週轉快的生意最賺錢。或者說,在同行業中你的資金週轉比別人更快,你就最賺錢。”其實生意無不如此,一旦從事了某個行業,目標客戶群就固定了,此時你日思夜想、視同生命般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應該是:如何將東西賣得更快?因為每週轉一次,你才能達到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賺錢。你週轉得越快,賺的錢才越多。
快速週轉,時代使然。商品短缺時代,“囤積居奇”發大財,然而今天誰這樣做,誰就是“傻根”;在商品過剩現金為王的今天,最重要的發財手段就是在產品更新換代之前“快速出手,多多出手”,其中最有效的是:低價格。
過去,最有效的賺錢手段是賣高價——提高利潤率。今天,最顯著的賺錢手段已變成賣低價——提高週轉率。過去利潤高但是最終賺錢少,因為賣得少;今天利潤低但是最終賺錢多,因為賣得多。價格戰曾經備受責難,那是因為它損害了尚未開竅的、遵循傳統利潤模式的別的廠商的利益,但毫無疑問卻受到了鈔票最熱烈的追捧。
“轉=賺”,這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商業特徵。
“賺=轉”,是這個時代越來越多暴富者遵循的商業準則。
當然,不同行業有不同的週轉方式和週轉週期。房地產幾年才能交差,保暖內衣以一年為期,餐飲業則要求每天達到多次翻檯率,以月為週期的行業更是數不清楚。你可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加快週轉如格蘭仕;可以提高品牌含金量刺激購買實現週轉如海爾;你可以扁平化如美的;可以零庫存如戴爾;也可以像聯想用ERP。總之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你必須殫精竭慮,必須食不甘味,必須為改變資金週轉率有所作為。
如果說企業的本質是執行,那麼生意的本質就是週轉。事實上執行和週轉都是一種技巧,是技巧就有千變萬化。那麼,想辦法用更好的技巧讓它們轉得更快吧,美國GE的傑克.韋爾奇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偏遠鄉鎮上賣幹副瓜果的小攤小販也在為這個問題犯難。從這個角度而言,韋爾奇和小攤小販們的生意本質相同,他們有著同樣的商業才智,也面對著同樣亙古不變的商業難題。
那麼,除了低價,資金究竟怎樣才能轉得更快?
(一)
一沙一世界。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往往蘊含著商業世界最大的真理。
臺灣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在少年時代,曾經幫著母親賣鴨蛋和文具。鴨蛋3元1斤,只能賺3角,只有10%的利潤,而且容易變質,沒有及時賣出就會壞掉,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文具的利潤高,做10元的生意至少可以賺4元,利潤超過40%,而且文具擺著不會壞。看起來賣文具比賣鴨蛋賺錢。
但事實上,施振榮後來講述經驗說,賣鴨蛋遠比賣文具賺得多。鴨蛋雖然利潤薄,但最多兩天就週轉一次;文具雖然利潤高,但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都賣不掉,不但積壓成本,利潤更早被利息腐蝕一空。鴨蛋利薄多銷,所以利潤遠遠大於週轉慢的文具。施振榮後來將賣鴨蛋的經驗運用到宏?,建立了“薄利多銷模式”,即產品售價定得比同行低,雖然利潤低,但客戶量增加,資金週轉快,庫存少,經營成本大為降低,實際獲利大於同行。
施振榮母子賣鴨蛋的門道,背後有著商業的一個普遍定理:資產收益率=利潤率×週轉率。少年施振榮的商業才智就體現在,他能夠同時考慮利潤率和週轉率。
ddsf
有一個問題幾乎時刻都縈繞在每一個商人心中,那就是:“什麼樣的生意最賺錢?”
毫無疑問人們會回答:房地產啊、教育啊、汽車啊、能源啊、IT數碼產品啊。顯然這樣的回答毫無意義,因為絕大多數商人既然已在船上,就不大容易改行跳上另外的賊船;何況這些“最賺錢的生意”僅僅是使從業者更有可能賺錢而已。
我們要的是這個問題的現實意義:怎樣才能讓商人在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中賺到比別人更多的錢?因為,這是每個生意人的畢生夢想。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資金週轉快的生意最賺錢。或者說,在同行業中你的資金週轉比別人更快,你就最賺錢。”其實生意無不如此,一旦從事了某個行業,目標客戶群就固定了,此時你日思夜想、視同生命般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應該是:如何將東西賣得更快?因為每週轉一次,你才能達到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賺錢。你週轉得越快,賺的錢才越多。
快速週轉,時代使然。商品短缺時代,“囤積居奇”發大財,然而今天誰這樣做,誰就是“傻根”;在商品過剩現金為王的今天,最重要的發財手段就是在產品更新換代之前“快速出手,多多出手”,其中最有效的是:低價格。
過去,最有效的賺錢手段是賣高價——提高利潤率。今天,最顯著的賺錢手段已變成賣低價——提高週轉率。過去利潤高但是最終賺錢少,因為賣得少;今天利潤低但是最終賺錢多,因為賣得多。價格戰曾經備受責難,那是因為它損害了尚未開竅的、遵循傳統利潤模式的別的廠商的利益,但毫無疑問卻受到了鈔票最熱烈的追捧。
“轉=賺”,這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商業特徵。
“賺=轉”,是這個時代越來越多暴富者遵循的商業準則。
當然,不同行業有不同的週轉方式和週轉週期。房地產幾年才能交差,保暖內衣以一年為期,餐飲業則要求每天達到多次翻檯率,以月為週期的行業更是數不清楚。你可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加快週轉如格蘭仕;可以提高品牌含金量刺激購買實現週轉如海爾;你可以扁平化如美的;可以零庫存如戴爾;也可以像聯想用ERP。總之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你必須殫精竭慮,必須食不甘味,必須為改變資金週轉率有所作為。
如果說企業的本質是執行,那麼生意的本質就是週轉。事實上執行和週轉都是一種技巧,是技巧就有千變萬化。那麼,想辦法用更好的技巧讓它們轉得更快吧,美國GE的傑克.韋爾奇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偏遠鄉鎮上賣幹副瓜果的小攤小販也在為這個問題犯難。從這個角度而言,韋爾奇和小攤小販們的生意本質相同,他們有著同樣的商業才智,也面對著同樣亙古不變的商業難題。
那麼,除了低價,資金究竟怎樣才能轉得更快?
(一)
一沙一世界。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往往蘊含著商業世界最大的真理。
臺灣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在少年時代,曾經幫著母親賣鴨蛋和文具。鴨蛋3元1斤,只能賺3角,只有10%的利潤,而且容易變質,沒有及時賣出就會壞掉,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文具的利潤高,做10元的生意至少可以賺4元,利潤超過40%,而且文具擺著不會壞。看起來賣文具比賣鴨蛋賺錢。
但事實上,施振榮後來講述經驗說,賣鴨蛋遠比賣文具賺得多。鴨蛋雖然利潤薄,但最多兩天就週轉一次;文具雖然利潤高,但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都賣不掉,不但積壓成本,利潤更早被利息腐蝕一空。鴨蛋利薄多銷,所以利潤遠遠大於週轉慢的文具。施振榮後來將賣鴨蛋的經驗運用到宏?,建立了“薄利多銷模式”,即產品售價定得比同行低,雖然利潤低,但客戶量增加,資金週轉快,庫存少,經營成本大為降低,實際獲利大於同行。
施振榮母子賣鴨蛋的門道,背後有著商業的一個普遍定理:資產收益率=利潤率×週轉率。少年施振榮的商業才智就體現在,他能夠同時考慮利潤率和週轉率。
dd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