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豆的麻瓜

    漢和帝時期,竇氏家族專權,竇太后的哥哥竇憲擊敗匈奴大勝而歸,結果被年僅十四歲的和帝扣押並奪取了竇憲的兵權,他的將領們和他一起被送到各自的封地,明面上是說給他們分封,私下裡等他們到了各自的封地之後,再一一誅殺。

    和帝誅殺竇氏家族的罪名,是“竇憲潛圖弒逆”。這實則是莫須有的罪名,竇氏家族就這樣被清理乾淨了。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說,雖然是“莫須有”,雖然也許有冤枉的成分,但是也很不冤枉,誰讓竇氏家族的位置一直都是擺不正的,誰讓你掌握了不該掌握的權利,誰讓你剝奪了你不該剝奪的財富。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著名的話,叫做無妄之福者,他必有無妄之災。用我們後來的話來說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要認為這是迷信,這句話是歷史鐵的規律。這是我們經常說的“走多了夜路,一定會碰到鬼”。

    整個竇氏家族剩下的就只有一個人,竇太后。竇太后是皇帝的養母。竇太后依舊沒有改變,原來是怎麼樣的,後來就是怎樣的。但是她的心情一定是鬱悶的,她也許想要試圖,或者也曾經做過控制他哥哥和弟弟不要做某件事情,但是她控制不了。什麼原因?很簡單,你能夠對自己的親屬下手嗎?

    過了幾年,竇太后也死去了,應該是說在憂鬱之中,鬱郁不歡的死去的,死的時候還沒有四十歲。竇太后一死,和帝的親身母親的那個家族和很多官員紛紛要求要對竇太后進行清算,當年和帝的母親就是被她逼死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和帝顯得非常的大度,恐怕又是哪個高手給他出了主意。他有一段詔書的詔文,主要的意思是,竇氏那個家族歸她的家族,竇太后本人還是很檢點的。既然漢和帝是這樣的一種態度,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所以竇太后死了之後,還是能夠和她的丈夫,就是漢章帝一起合葬,這應該說是漢和帝的一種氣度,或者說是一種智慧。

  • 2 # 銘豪談史

    朋友們別搶,這個問題我來答:

    呂太后和竇太后的政治背景區別

    呂太后是跟隨著漢高祖共同開創了大漢王朝,為漢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拿韓信,彭越來說,皆死在呂雉手上。

    不論是沛縣舊黨,還是後來依附於劉邦的新黨,呂雉的威望都頗高。

    而竇太后卻亳無背景,不過是當年呂后為政時的一個宮女,陰差陽錯被分配到代地侍侯代王。隨著代王稱帝,倚附著漢文帝的寵幸,而當上王后,太后。武帝登基後,貴為太皇后。

    也就是說竇太后是毫無政治基礎與背景,只是灰姑娘向公主轉變的過程而己!

    呂太后與竇太后家族主要成員

    呂后家中,兄弟呂產,呂祿均被封王,呂產的女兒嫁於少帝為王后;妹妹呂嬃被封為侯,妹夫樊噲為高祖大將。侄子當中也有幾人被封為將侯,可謂家族榮耀,勢力龐大。

    竇太后家中,主要是哥哥竇長君,弟弟竇廣國。均被封候。長君死後,其子竇彭祖承襲侯爵。在加上堂侄竇嬰,因在七國叛亂中立有軍功,被封為魏其候。

    單從爵位上就立較高下,呂氏家族中,封王的加上其父就有3位,列候更是許多。而竇氏家族最大的爵位不過是侯。所以二者的顯貴不可同日而語。

    呂后與竇後動機不同,結局也不同

    呂后掌權時,為了鞏固自身專政地位,所以大肆加封呂氏族人。拉攏幫助其專政的朝臣,誅殺其反抗影響自身權力的大臣。從而實現自己的垂簾聽政,獨攬政權。

    所以呂后一死,朝廷大臣為了自保,避免呂氏專政,自然互通一氣。打著恢復漢氏江山的旗號,誅殺呂氏一門。

    竇太后掌權與呂氏略有不同,首先不專政干政,頂多是孫子武帝繼位後,加以干涉朝政,但初衷也是為了國家。只是政見不一,有所衝突而己。

    文帝景帝在世時,皇帝聖明,自有主張。竇太后的話語權也顯得不是特別重要。其次,竇後也沒有垂簾聽政的想法。權力的增加,及朝臣的敬重也是順其自然。不似呂后那般刻意為之而奪取。

    所以竇氏家族成員在朝廷中並不突出,自然身家性命和平常官員一樣。論功行賞,有罪則罰,並無特殊。

    呂家是以謀反被懲處,而竇氏家族卻無反叛。名聲完全不同。

    總體結論,呂氏家族勢力龐大,獨攬朝政,最後落的個謀反罪名,滿門被殺。相反,竇家勢力權力不大,也無囂張跋扈人員。所以,單從名聲上,竇家是完勝呂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正英的《殭屍先生》共有幾部,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