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耀亮
-
2 # 道者法也
跑不了,開始想跑打算遷都南京顧及面子想找個一人臣開口可都為了名聲不開口還裝模做樣反對,到最後北京被圍了就跑不出去了
-
3 # 愛看愛思考
崇禎皇帝和咸豐皇帝所面對的局面?完全沒有可比性!首先李自成兵臨城下並沒有多少時間讓崇禎皇帝,考慮是逃跑還是繼續堅守北京。事實上,北京城在這之前也曾經多次被敵人圍困住。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就是源出於此,再說了,往哪個方向逃?天津已經淪陷於李闖王的手裡了。古北口居庸關等地也被拿下了,崇禎皇帝無路可走。於此相反咸豐皇帝的選擇性就大大的多於崇禎皇帝了,畢竟英法聯軍兵力只有兩萬來人,而且僅僅只是由天津一路北上進兵,更何況,在北京城南的八里橋還是有滿清朝廷最後的戰略機動力量拼死抵抗呢。也讓咸豐皇帝從容出城北逃(按照當時的說法叫北狩)逃亡承德避暑山莊。崇禎皇帝往哪走?北面的關外,已經是滿清朝廷的天下了,西面南面又都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佔領了。崇禎皇帝只能是困守北京城了,再加上那幫子文官集團也不可能讓崇禎皇帝放棄掉北京城。
-
4 # 悟空說史
謝邀!同樣是一個國家的皇帝,為什麼清朝皇帝會成為跑跑皇帝而明朝崇禎帝卻死守國都呢?首先就要先從當時的局勢來講了,首先來講明朝崇禎帝吧,當時的明朝雖然已經風雨搖擺,但當時攻入北京城的是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而且當時的北京帶路黨也是層出不窮,所以被很輕而易舉的攻入。
但為什麼明明南方還有一個朝廷的崇禎卻寧願去煤山的歪脖子樹都不願意去南方呢?要知道當時的崇禎手上雖然沒有什麼兵力,但皇宮們的太監也都是忠心耿耿,護送崇禎逃亡南方也絕對不是什麼難事。
這就要從當時的崇禎的心態和明朝的組訓來講了,崇禎一朝歷時十幾年,掃除了除了東林黨之外的所有勢力,但卻沒有變成崇禎期望的中興大明,反而局勢越來越糜爛,最後被帶路黨打開了北京城門,儘管當時的局勢十分糜爛,但崇禎帝也並沒有放棄,李自成入北京城後,崇禎帝也曾經嘗試過突圍,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出城,最後留下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之後上吊自殺,一代帝王,最後自縊時身邊也只有太監王承恩相伴
但即使是這樣,崇禎也沒有在破城之前拋下自己的國民“北狩”或者是“避暑”!
而為什麼清朝皇帝很乾脆的就成為了熱愛避暑和北狩的呢?很簡單,清朝從入關的時候就有一個信念,如果實在不行了,也可以回到白山黑水中,中原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又怎麼會陪著北京城的人一起面對呢?
-
5 # 請各位保持隊形
想跑來著,一幫大臣要死要活的不讓走,又想把太子送到南京,結果還是不讓,城破之後這幫大臣都投降了,崇禎就上吊了。
-
6 # 神天天無聊
跑不了 清末的八國聯軍只是打秋風 除了日俄其他國家本來就沒打算推翻清朝統治
明末無論各路反王還是後金都是奔著滅了明朝當皇帝去的 你覺得他可以去哪跑?
回覆列表
清朝一直是一個實用至上的朝代,不知面子為何物。皇太極一直壓著明軍打,但從崇禎元年到松山之戰,一直在求和。甚至到了順治時期,還在叮囑後人,如果在中原待不住,就跑,跑到遼東老家去。在清朝的價值觀裡,生命高於一切,裝逼的不要。
崇禎是裝逼裝過頭了,他的價值觀裡,後金不過未開化的野蠻人罷了,只知道殺人,搶劫,大明有的是人,隨他殺好了,只要殺不到我頭上就行,大明有的是百姓,隨他去搶好了,他們根本沒有入駐中原的雄心。崇禎時,清朝還真沒這個打算。
李自成,張獻忠一幫草民流寇,我大明的奴才而已。與大明的正規軍比起來,太遜了,分分鐘剿滅你們。松山之戰前,農民軍確實不堪一擊。
只是形勢發展太快了,滿清把大明的精銳在松山一窩端了以後,明朝對後金被完孽,農民軍蜂擁而起,大明再無阻擋之兵。崇禎還活在摧殘農民軍的夢裡沒醒過來,李自成已經到了北京城下。
崇禎才開始跑,跑到城門給堵回來了,跑到大臣家裡去,大臣們正商量怎麼投降,不讓進。回到皇宮,擊鼓,沒一個人到來。實在走投無路,只好上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