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82472411537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不同城市習俗

      放孔明燈是一種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這個節日習俗。

      

      海南

      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後就仿若星星。

      

      相傳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裡,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著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組成“送燈”隊伍。

      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放天燈時,給碎布澆上油,桶口朝下,點燃油布後,整個紙桶就會被熱氣充滿,家家的天燈如同熱氣球一樣冉冉上升,帶上你的祝福與心願,飄上夜空。

      

      客家

      客家風俗中有在元宵節前後飄飛“孔明燈”祈福的習俗,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生活蒸蒸日上。每一盞孔明燈都代表著一個出生的嬰兒。

      孔明燈有大有小,大的直徑2米有餘。它用竹篾扎架,裱糊上柔韌的竹麻紙,刷上桐油。燈籠底部的橫架上,用鐵絲捆紮了沾滿豆油的布團。飄飛孔明燈時,先點燃布團,燈籠內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一撒手,孔明燈便冉冉飄升,宛如一盞明燈閃爍於初春的夜空。

      

      臺灣

      農曆新年的元宵燈節將至,為慶祝佳節,臺北平溪人夜晚放飛成串的孔明燈,引來眾多觀者駐足。

      

      擴充套件資料:

      孔明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和日本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什麼如今德國能成為政治大國而日本處處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