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鬥逗逗豆
-
2 # 深宅豹
1、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社會輿論發生了一些改變,首先是相關“扶老人”的事情結果,多數沒有得到社會普遍認可,造成對老人群體的的心態發生了改變;其次是關於7080後的經濟壓力,包含了稅收社保等因素,老闆說我花上萬請你來,你卻會說我領你四五千,中間的部分全部是社會成本轉嫁,導致工作群體對自己所承擔的社會成本產生計算和計較的想法;然後最近的輿論都會出現“不是老人變壞,而是壞人變老”、“老人強佔座”、“老人痛罵(甚至動手打)不讓座的年輕人”等等負面的報道,當然還有“廣場舞”等問題造成的溢位效應,卻偏偏缺乏了增加時代互諒的輿論基調,僅以道德論調去強行堵塞一些誤解。
2、現在逐漸社會競爭加劇,且今年大環境的確壓力比較大,造成在職工作的人群面對的生活壓力加劇,生活無非開源節流,而他們開源的方式是與整個社會行業職業競爭,他們節流的方式也就無非在衣食住行上節省,現在社會看“顏值”說“體面”,衣自然無法節省,住房價格高企是因為剛需,社會環境造就了沒房子幾乎別想有個家,租房都能去掉進半的收入,住也無法節省,剩下的就是食和行了,以前老一輩都經歷過窮苦,大家都窮苦還熬得住,當你拿著飯盒回公司看著網路上的快消推薦,苦源於對比;繞遠了,回到“行”上,年輕人都基本使用廉價的公共交通,至於為什麼?因為禁摩禁電動這些廉價自主的出行方式,他們只能選擇公共交通;去年的新聞裡發生了一些老人要求讓座,甚至跟年輕人動手的事況,也看出當下社會的浮躁,缺乏世代間的溝通和互諒。
3、公交車司機師傅,都可以問問,如果你加父母是公交車司機就知道,公交車司機只要見到老人上車,必定“停穩”、“等坐”、“慢起”、“緩開”,因公交車的設計本就對老年人不具備福利條件和關護裝置,老人乘坐公交車極易發生意外,月薪低廉的公交車司機碰到這種情況一賠就是個把月全家不用開飯;而在上班期間碰到這種情況,多數趕著上班的人都會多多少少內心有想法,焦慮的情緒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怨憤。
我很疑惑,在關於“老人免費公交卡”問題上的各種利益立場及道德立場中,有沒有人關心以下幾個議題:
1、現行政策是數十年前資源稀缺時代的產物,與現在社會老人的福利結構是否匹配?
2、老年人相對比較需要關注穩定的生存條件和廉價便利的醫療,卻忽略了老人出行安全的應有配套,讓70歲老人和一群年輕人擠公交,免費送命嗎?地鐵都有女性車廂,發達國家都有老人通勤車配套,我們是沒想到還是做不了呢?
3、“銀髮經濟”才是當務之急,真正關心老人就是關心自己,生育率低下導致的老齡化,未來我們都將受到社會資源的限縮,如何領老人的照顧與社會經濟相關聯,讓我們老時可以依舊在社會經濟結構中,而不是結構意外的福利群體,這份老人的尊嚴又是否有考慮?
4、最後,社會的進步取決於和諧,和諧來源於相互的體諒,在有限的資源下相互妥協出1+1>2的生活品質,輿論的導向應該多宣揚正能量,多倡導理性智慧的解決方案,動不動羞辱謾罵,拿起道德大刀不由分說一頓亂砍,不但解決不了問題,一旦問題變成死結,造成世代對立,不言之怒才是最恐怖的,相互諒解吧。
這個題目我知道是批判那些拿“老人免費公交卡”說事兒的,冤家宜解不宜結,生活本就艱難,年輕一代還要去競爭更多的資源以支撐家人和社會成本,多體諒,想出相處之道和解決之道才是關鍵,不應該再在這個問題上採取挑釁、引導世代對立的方式去製造輿論,這種製造輿論的方式,或許才是最不“明智”的!
-
3 # 青荷夏雨
尊老愛幼是每個公民應該有的道德準則,老年人有免費享受是社會主義優越性,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請善待他們吧!但老人也應避開乘車高鋒期方便年輕人,相互關照!
回覆列表
一是家中無老人;二是家中雖有老人,但因某種原因出不了門,因此享受不了乘車卡的待遇,要求給錢;三是老人因事在外地,使用不了乘車卡,要求給錢
;四是沒有尊老愛老的道德觀念;五是純粹是無理取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