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塵緣未了話江湖
-
2 # 賽麥大弘
到崇禎的時候已經病入膏肓、積重難返了,只有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在崇禎朝談中興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就在崇禎殺掉袁崇煥就已經加快了大明王朝覆滅的程序。
-
3 # 靜夜思160519196
集中全部力量消滅起義軍,當時的情況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崇禎採取了懷柔政策,以安撫為主,導致起義軍在形勢不好的時候假投降,然後又反叛。攘外必先安內,這個處理不好其他都免談。崇禎好殺大臣,但是不抄家,這就是一個傻逼,抄,使勁的抄,抄完就有錢了,有錢還怕什麼,朝廷就是窮死的。
-
4 # 青言論史
說句實話,崇禎想要中興,比較困難;說的直白點,就是根本做不到。
其實老天是給了崇禎機會的,比如皇太極一開始不是很想攻進關裡,想和明朝實現平等互惠的貿易;又比如李自成在北京城坡前一會兒,還表示自己願意稱藩,還願意幫大明揍滿洲人;還比如南遷的事情,大小臣工,包括他媳婦兒周皇后都勸他“咱們在南京還有一個家呢”。
別的不說,這三件事,哪怕做到一件,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都不會是大明朝和他朱由檢的忌日。但是,他偏偏就一件也沒做到。在他自己死的時候,捎帶手把自己全家乃至整個大明也搭進去陪葬的。
這也就成了無數人罵崇禎昏君的理由,說他食古不化不知變通。但是,說實話,品評歷史人物需要在他的時代的角度來考慮。如果站到崇禎年間的話,你就會發現崇禎其實也有苦衷。
先說外部環境,崇禎時期的一堆事,不論是滿洲人還是李自成們,他們搞事情的原因其實都和一件事有關——小冰期。小冰期造成西北和東北的農業生產急劇萎縮,而這裡的人,無論是漢人還是滿人,想要吃飯,就只剩下一條路——造反。這個道理很簡單,造反會殺頭,但不造反登時就能餓死,所以,作出決策並不難。
再說內部問題,崇禎的問題最多被詬病的就是剛愎自用,不信任人。但是你要他一個從小就沒有父愛和母愛,哥哥還是個糊塗鬼的孩子,能有什麼安全感?他一進宮就有人憋著要毒死他,你讓他能信任誰?
而明朝的基因,向來都是一個字——烈,不要慫就是幹!這是從朱元璋時代開始就遺傳下來的,任何人都改變不了。而且,到了崇禎朝,由於能說話的人太多,造成朝廷不管有什麼提案總有一群人在反對。而這些人所操縱的輿論,也逼著整個國家向著一條不可挽回的路走去。
所以,說崇禎不懂得改變的,實在是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
5 # 豆漿盒子
要想挽救大明王朝於既倒,非有大氣魄不可。
一是整頓吏治,國內天災頻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當時進入小冰河時期。但是仍然可以透過肅清全國範圍內的官吏系統來有效的實施糧食的調配。在肅清吏治的過程中關鍵一環是如何制衡東林黨勢力。若是魏忠賢閹黨沒有剷除仍是可以利用一番。若是剷除了,可以培植其他的能幹的大臣而不能只是用東林黨那幫筆桿子。清談誤國不是空穴來風。
二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最需要領導人的氣魄與膽量的,畢竟當一個人長期擁兵自重難免會腦子一抽想獨立起來,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明朝已經風雨飄搖,不下重藥是醫不好的。當時能打仗的人還是有幾個的,比如袁崇煥、孫承宗、盧象升等,其中袁崇煥極為剽悍,曾許諾五年收復遼東。
三是對國內起義軍剿撫並用。大多數人起義是因為當時的天災人禍,流離失所後對朝廷官吏的失望。對於起義軍中的大頭必須施以重拳剿滅,而且要快,打仗的軍費開支十分龐大。對於其他的小股勢力要注重安撫,不能激起更大範圍內的民變。
以上所談,皆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可以批評指正。
-
6 # 漫長的潞
與滿洲後金和談,拉攏住蒙古,援助北韓,鞏固皮島,放棄遼西,固守山海關薊州一線。
集中力量打擊流寇,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部。恢復中原統治。
從新建立力量平衡,打破東林黨文官掌握大權局面。
擴建廠衛,鞏固皇權。
發現人才,力圖緩緩恢復民生。
如果不行早日退守江南。以圖復國。
回覆列表
我這麼說吧,崇禎做不到中興,或者換句話說,崇禎當時的做法就是為了中興。
所以,崇禎是鮮有的亡國之君中的明君,他沒做錯什麼,但是大明朝就是這麼的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