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55022343997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 2 # 向日葵6870

    清明既是節令又是節日,古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逐漸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三月三”不是節令,是三月初三的簡稱,俗稱“寒食節”,相傳是為紀念介子椎抱楓樹寧死屈而設的。一般在4月上旬,在清明前後期間,“三月三”是壯族人的節日,俗語說:“三月三,谷厚能恁(壯話譯音)”的習慣。人們習慣將採摘的楓樹葉剁碎後用水浸泡幾天後,再水過濾後用來泡糯米做成黑糯米飯。現在除了黑糯米飯了,還有紅、黃、黑、紫、白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上山掃墓都要帶上黑糯米飯或五色糯米飯,以表示先祖的哀思之情。

    【習俗】但在現代人眼裡,“清明”和“三月三”都與掃墓祭奠密切的關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這首《清明》詩可謂是千古絕唱,無人能比!清明歷來有掃墓的習俗,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子孫後代均提著雞鴨魚肉、果餅糖糯、香燭紙錢等祭品,在老一輩的引領下,涉山跋水,不計遠近,去到先祖墓地,除草培土、修整墳墓,然後將祭品擺放在先祖墳前,焚香點燭,篩酒叩拜,一干人等酒篩三巡,讓先祖吃飽喝足,然後才燒紙灑酒告別回家。期間,老一輩的人則把先祖生前平生向後輩告知,讓後人們世世代代銘記先祖恩德,世代相傳!

    因為清明為掃墓時節,世人皆因先祖辭世悲痛不已,故上天有好生之德,上蒼慈悲為懷,體諒民情,這一天無論怎樣!那怕是天氣晴朗均要下一會兒的雨水,人們習慣把這些雨水稱之為“仙水”!很多人習慣把這雨水接為釀醋之用,醋質會經久不壞。

    人生漫漫路,生老病死太自然!逝者已去,生者珍重!人類的繁衍生息,上一輩的香火得以延續。孝順與贍養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老生常談!“仁、義、禮、智、信、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古有“二十四孝”名傳天下,不論是“文帝親嘗湯藥”仰或是“董永賣身葬父”,不論是帝皇或是庶民,百善孝為先!可現在的社會,仍然有很多“薄養厚喪”的事情發生!可悲亦可恨!

    所以,道德建設仍然設任重而道遠,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傳統道德觀念和良好家風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領社會新風尚、新形象,傳遞社會正能量,我們永遠在路上!

    【諺語】“清明前後,插秧種樹”、“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南風吹過北,有錢無谷累”,“北風吹過南,有谷無人擔”。

    【演變】

    1、文明祭祀,鮮花祭拜。時下興起,文明祭祀,不要酒肉香紙錢,但求心安理且得。到先人墓前,虔誠的獻上一束鮮花,默默哀思於親人墳前,作為精神上的寄託。

    2、僱人祭奠,匪夷所思。現在的清明祭祀方式花樣百出,層出不窮,有網上祭拜的,有僱人祭拜的,先人長眠於地,與世長辭,後人追思豈可讓人代替!或在電腦前遙控?豈不有悖於常理,有違倫綱?

    3、地方禁令,有失偏頗。打著“文明祭祀、環保祭奠、護林防火”等理由,有些地方出臺相關“清明、三月三”祭祀禁止燃燒香紙等規定,置民風民俗之不顧,違背大眾意願。當然,在傳統祭祀的同時,也得注意用火安全,燃罷紙香,不留火種,以免星火重燃,釀成火災,殃及池魚!

    4、祭祀用品,花樣繁多。現在人去祭奠祖先,除了傳統的香燭酒水外,還購買了各式各樣的祭品,諸如冥府手機、汽車,電腦等,甚至還有什麼“二奶”、“小三”、高仿冥幣等等,這些東西對後代的教育是有影響的,甚至對小輩的身心健康和價值觀都有影響,是明顯的把女人當玩物,拜金主義!扭曲別人的思想,是敗壞社會風氣的行為!

    總之,清明節和“三月三”是懷念先輩的傳統節日,傳統習俗的祭奠無可厚非,但要注重思想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olfSportsvan和Qashqai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