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產生的歷史背景
滿族的歷史是很悠久的。據文獻記載,滿族的祖先肅慎人於公元前一千餘年即遣使向周天子進貢“楛矢石砮”。到了漢代,肅慎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代稱為靺鞨。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受唐封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國,這是滿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方政權。公元12世紀,黑水靺鞨的後人完顏部落興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國,這是滿族先人建立的第二個地方政權。到公元16世紀後期,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溫克人、鄂倫春人、錫伯人、赫哲人、達斡爾人等,形成了一個以滿族先人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
早期八旗滿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時期“凡出兵圍獵……各隨族黨屯寨而行。”這裡說的族黨就是血緣關係,一個有血緣關係的家族;屯寨講的就是地緣關係,說白了就是一個寨子、一個屯子、一個村子或更大一些範圍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層組織叫牛錄,管理人叫牛錄章京,譯成漢語就是佐領。女真人編入旗藉後,工作生活永遠要歸佐領管理,這個制度一直保持到辛亥革命清朝退位滅亡。
族黨、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領是依政府法令編制而成的,帶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清代滿族人嚴格固定在佐領之下。住,則居於一處;行,則統一行動;打獵、出兵作戰都由佐領管理,調到新地仍聚居一處。公家的事聽佐領的,家庭的事婚喪嫁要聽族長的,哪支、哪輩、老姓是什麼都由族長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長處登記,不會近親結婚,也不會亂倫。辛亥革命以後,廢棄了八旗制度。佐領和族長(滿語叫穆昆達)相繼逝去,典籍記載大多丟失燒掉,所以現在許多滿族人難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爾哈赤去世後,其第九子皇太極於1635年登基稱帝,將農曆10月13日定為頒金節,改後金為大清,把女真族改為滿珠或滿洲族,但滿族一詞仍未出現。辛亥革命前,孫中山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為號召推翻清朝。民國建立後,孫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說,但仍為較含糊的說法,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人們聊天談話,問您在旗嗎?回答在或不在,並不問是滿、是蒙、是漢。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清末民國初年時有過一次統計,北京作為滿族的第二故鄉有人口60餘萬人。張勳復辟時,一些上層親貴到攝政王府,動員載灃支援復辟,再度出山。遭到載灃嚴辭拒絕,說復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結果或是人頭落地,或是60多萬人被驅逐回東北老家。
1949年,北京滿族登記人口為2萬人,佔北京人口的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滿族為11.6萬人,佔北京人口的1.3%,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6%,是北京少數民族中的第二位。回族為18.5萬人,位居第一,佔北京人口的2%,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7.8%。
1990年,第四次全華人口普查時,滿族人有982萬,僅次於漢族和壯族,居全國第三位。
2000年,北京市滿族人口有25萬人,僅少於漢族,居全市第二位。那時,北京滿族僅佔全國滿族人口的2%。
北京是滿族的第二故鄉,北京滿族的顯著特點是,大都是有家族譜可查的老北京人。他們大部分跟隨順治皇帝和多爾袞進關,在北京住了多少代,歷代祖先做過什麼,家在哪城、哪個族的,墳地在什麼地方,一翻家譜,清清楚楚。北京滿族也因此成為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歷史滄桑變化的見證人。
滿族多年來與漢族全面同化,淡化了本民族的語言,許多語言已成為北京話,文字也已成了死文字。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新朝推翻舊朝,大多禁燬前朝宮殿並遷都,而清朝則是全面接受、繼承(多爾袞祭孔大禮,康熙六下江南祭朱元璋陵),我想其中道理在於滿族統治者從根本上已經認為自己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不是外人,是兄弟。歷代帝王廟中,康乾多次為歷代帝王排序,康熙生前最後一次上諭對明崇禎帝還是寬容政策,讓其進入了歷代帝王廟。乾隆皇帝也曾強調指出:不絕如“中華統序,不絕如線”。
北京滿族從1644年進關,至今已三百多年。那時,駐全國各地的滿族八旗將士大多也是從北京派出去的
滿族產生的歷史背景
滿族的歷史是很悠久的。據文獻記載,滿族的祖先肅慎人於公元前一千餘年即遣使向周天子進貢“楛矢石砮”。到了漢代,肅慎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代稱為靺鞨。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受唐封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國,這是滿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方政權。公元12世紀,黑水靺鞨的後人完顏部落興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國,這是滿族先人建立的第二個地方政權。到公元16世紀後期,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溫克人、鄂倫春人、錫伯人、赫哲人、達斡爾人等,形成了一個以滿族先人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
早期八旗滿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時期“凡出兵圍獵……各隨族黨屯寨而行。”這裡說的族黨就是血緣關係,一個有血緣關係的家族;屯寨講的就是地緣關係,說白了就是一個寨子、一個屯子、一個村子或更大一些範圍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層組織叫牛錄,管理人叫牛錄章京,譯成漢語就是佐領。女真人編入旗藉後,工作生活永遠要歸佐領管理,這個制度一直保持到辛亥革命清朝退位滅亡。
族黨、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領是依政府法令編制而成的,帶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清代滿族人嚴格固定在佐領之下。住,則居於一處;行,則統一行動;打獵、出兵作戰都由佐領管理,調到新地仍聚居一處。公家的事聽佐領的,家庭的事婚喪嫁要聽族長的,哪支、哪輩、老姓是什麼都由族長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長處登記,不會近親結婚,也不會亂倫。辛亥革命以後,廢棄了八旗制度。佐領和族長(滿語叫穆昆達)相繼逝去,典籍記載大多丟失燒掉,所以現在許多滿族人難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爾哈赤去世後,其第九子皇太極於1635年登基稱帝,將農曆10月13日定為頒金節,改後金為大清,把女真族改為滿珠或滿洲族,但滿族一詞仍未出現。辛亥革命前,孫中山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為號召推翻清朝。民國建立後,孫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說,但仍為較含糊的說法,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人們聊天談話,問您在旗嗎?回答在或不在,並不問是滿、是蒙、是漢。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清末民國初年時有過一次統計,北京作為滿族的第二故鄉有人口60餘萬人。張勳復辟時,一些上層親貴到攝政王府,動員載灃支援復辟,再度出山。遭到載灃嚴辭拒絕,說復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結果或是人頭落地,或是60多萬人被驅逐回東北老家。
1949年,北京滿族登記人口為2萬人,佔北京人口的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滿族為11.6萬人,佔北京人口的1.3%,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6%,是北京少數民族中的第二位。回族為18.5萬人,位居第一,佔北京人口的2%,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7.8%。
1990年,第四次全華人口普查時,滿族人有982萬,僅次於漢族和壯族,居全國第三位。
2000年,北京市滿族人口有25萬人,僅少於漢族,居全市第二位。那時,北京滿族僅佔全國滿族人口的2%。
北京是滿族的第二故鄉,北京滿族的顯著特點是,大都是有家族譜可查的老北京人。他們大部分跟隨順治皇帝和多爾袞進關,在北京住了多少代,歷代祖先做過什麼,家在哪城、哪個族的,墳地在什麼地方,一翻家譜,清清楚楚。北京滿族也因此成為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歷史滄桑變化的見證人。
滿族多年來與漢族全面同化,淡化了本民族的語言,許多語言已成為北京話,文字也已成了死文字。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新朝推翻舊朝,大多禁燬前朝宮殿並遷都,而清朝則是全面接受、繼承(多爾袞祭孔大禮,康熙六下江南祭朱元璋陵),我想其中道理在於滿族統治者從根本上已經認為自己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不是外人,是兄弟。歷代帝王廟中,康乾多次為歷代帝王排序,康熙生前最後一次上諭對明崇禎帝還是寬容政策,讓其進入了歷代帝王廟。乾隆皇帝也曾強調指出:不絕如“中華統序,不絕如線”。
北京滿族從1644年進關,至今已三百多年。那時,駐全國各地的滿族八旗將士大多也是從北京派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