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豹眼看歷史
-
2 # 蝸牛老楊
如同我們寫讀書心得一樣,研究《三國演義》無非是把自己領悟的道理、挖掘的秘密、總結的人性陳述出來並加以佐證。
《三國演義》整部書充滿了中國式的陰謀與陽謀,也滲透了很多為人處事的方式與方法。我們可以選擇簡單的活法,但應該掌握某些特定環境區域的生存技巧。如同我們一生都不可能離開地球,但不影響對於宇宙的好奇。
透過藉助眾多《三國演義》研究者的成果,我們會更容易的歸納出那些深水區的三國哲學,至於要不要學以致用就取決於自己了。
-
3 # 闖關東的企鵝
三國演義雖說有後人加工成分,大多不過是把事蹟移花接木或者根據自身經歷添上去的,所以情節還是值得推敲琢磨的。但是歷史人物的具體形象就有些矛盾之處了,很多事蹟摻和在一起,是沒辦法進行人物心理性格推敲的,全憑臆想的話結論也不過是帶著個人情感色彩。
三國作為一個小說更大的是其文學價值
-
4 # 李曉零
三國演義是一本不錯的假動作書籍,裡面的策略其實很多都不一定有用,但在有自己基礎的情況下都足夠引起敵人的緊張,從而使其錯誤判斷自己意途或加長別人分析出自己意途的時間
偶不太確定這個問題,究竟想要問點啥?是如何看待,研究《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呢?還是如何看待以前研究以及現在研究《三國演義》的學者,思想家們呢?
既然是一個模糊的問題,那就做個模糊的回答吧。
01
《三國演義》的文學史地位
明清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座豐碑,列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無論是藝術性,思想性其重要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之後的學者,思想家,甚至軍事家都非常重視此書。毛主席不僅就喜歡看,而且把它列入四大名著。研究此書的論著,也可謂汗牛充棟。易中天老師品三國,火的不要不要的。從廣義上說,一些影視,戲劇,相聲,動漫,遊戲等等藝術形式,對《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進行再加工,再創作,可以說都是在研究,在評價。如何看待這些人,就得弄清楚,他們做了哪些加工創作,而真實的歷史又是如何?
02
《三國演義》的創作
羅貫中老先生對這部鉅著的創作,再現了漢末到魏晉之間那段動亂的歷史,塑造了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讀來膾炙人口,十分過癮。許多人喜歡看,也是因為老先生寫得太好了。
比如,老先生塑造了三絕: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諸葛亮的智絕。許多情節是虛構的,但我們不會去追究其真實性,這無疑是提升了小說的藝術性及可讀性。
但是,作為歷史小說,最根本的原則,還是應該尊重歷史事實。比如是對曹操這個歷史人物,貶多褒少,出現了很大的偏差。羅貫中亦作為歷史人物,自然有其歷史的侷限性,“扶劉貶曹”是他的主導思想,妨礙了他對待歷史人物的公正性原則。這對這部鉅著的思想,歷史價值,大打折扣。
我們看這部書的時候,就必須把《三國演義》的藝術人物,與真實的歷史人物分開。
03
學術界的態度
一般的研究學者,尊重史實,這是基本的原則,否則,無以立足。不可能人云亦云,不求真相。甚至是考古所得的孤證,都不可以採信,還需再求證。
但這個僅僅侷限於很小的圈子,儘管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更多的普通民眾瞭解了更專業的資訊和知識。一些文學大咖的講座,也功不可沒,但自然不能根本改變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的思維定勢。
專家們需要做的不是改變一個歷史人物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而是改變人們對待歷史人物的觀念,態度。那就是看小說是一回事,看的是熱鬧,對待歷史是另一回事,要尊重史實。所謂以史為鑑,就是以史實為鑑。如果是拿著一把破鏡子,那還鑑個啥!
04
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
對歷史人物以及《三國演義》中出現的藝術人物的再加工,從歷史中汲取營養,不僅僅必須,而且重要。但必須是保證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再創作。
就比如現在出現了許多的抗日神劇,大家詬病很多。這不僅僅是對歷史不負責,對已故的歷史人物不尊重,更是對當代人不負責,對下一代不負責,危害深遠,遺害子孫。
這個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影視,遊戲,違背了歷史真實的原則,該封殺就封殺,還歷史以清白,更不要汙染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