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分鐘步行速度大約是1m/s,步距大概60-75cm,頻率一1步半/s,60-100m/min ,4-5km/h。 行走速度指數:行人在鬧市區單位時間內步行60英尺的速度,這個指數可以作為一個經濟指標。 在沒有機械和畜力的原始時代,人的行走速度指標幾乎和現在社會的國民經濟景氣指數一樣重要。而現在市民步行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 美國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列文在他的《不同國家與地區生活節奏的比較》的調查報告中專門對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人們步行速度最快的前10個國家依次為:愛爾蘭、荷蘭、瑞士、英國、德國、美國、日本、法國、肯亞、義大利。香港排在第14位,臺灣排在第18位,中國內地排在第24位。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平原地區城市的市民步行速度要快於高原地區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而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祖先總是把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建立在平坦的三角洲地區。同時一個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也代表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最起碼可以看出道路是否平整。如果一個城市的失業率很高,無所事事的失業者在街上漫無目的行走的速度肯定要比匆忙的商務人士目的性很強的行走速度慢得多,所以市民行走速度似乎也關聯著整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經濟景氣程度。 此外,步行速度還是工作效率的一種體現。特別是在某一時期,一些東亞國家的公司甚至把步行速度提到了形而上的地步。 日本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福田永曾在某本書裡講過一個故事,某公司欲從兩位市場營銷人員中選拔出一位主管。這兩位候選人旗鼓相當、難分高下。最後老闆採用的方法是用電話把兩位候選人叫到辦公室,用其所花費的時間來評判誰更合適這個職位。結果:一位用了80秒,另一位則用了110秒。於是,老闆決定讓用了80秒的那一位擔任主管—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輸家比贏家有時只差30秒。 另外步行速度和人體健康也有著密切關係。 走路慢的人中有77%死亡,中速的人中50%死亡,而走路速度快的人中,只有27%的人死亡。研究人員稱,該調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壽命長短的“預警器”,即使在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同樣適用。這一研究在美國老年學會會議上提出,發表於《美國老年學會》雜誌11月刊的相關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原因可能有兩個,”此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斯蒂芬妮·A·史圖登斯基博士說,“一是對走路快的人來說,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鍛鍊;二是這些人體質一直比較好,所以走路時健步如飛。” 無獨有偶,日本學者在探索長壽奧秘時,也發現壽星有長期快步走的習慣。用較快的速度走路,對促進心血管系統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壓的發生都有良好作用。對此,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陸一帆認為,走路速度和身體機能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走得快的人,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也比較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範能力自然更佳;反過來說,長期有規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體各方面生理機能,如減緩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讓他們顯得更年輕。 那麼走得快,身體好為什麼步速能預測壽命呢?這是由於步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身體能量,並對肢體動作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還需要包括心肺系統、迴圈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肌肉骨骼系統在內的多個器官系統的支援與配合。 而步行速度慢一方面反映出老人的身體系統已經受損,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她步行時需要耗費較多的能量,所以步速能對老人的壽命起到預示的作用。 美研究步行速度測老年人壽命 速度越快壽命越長。想知道你活著的父母還能活多久嗎?根據最新調查顯示,一個簡捷的指標就是老年人的步行速度。在9項涉及約3.4萬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調查研究表明,行走速度越快表示壽命越長。此外,研究員還發現,步行速度體現人體機能的狀況。基於步態速度預測壽命的結果和基於年齡,性別,慢性疾病,吸菸史,血壓狀況以及其他因素預測的結果一樣準確。 在這項研究中,步態速度以米和秒為單位計算。所有被實驗者由靜止狀態開始,以他們一貫的步伐行走。平均速度為每秒三英尺(約兩英里的時速)。“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一些醫生已經開始使用它,”國家老年研究所副主任埃文哈德利說道。“儘管用步態速度預測壽命的方法還不是很普及,這項研究表明它確實是一個有力的預測壽命的因素。”
正常人每分鐘步行速度大約是1m/s,步距大概60-75cm,頻率一1步半/s,60-100m/min ,4-5km/h。 行走速度指數:行人在鬧市區單位時間內步行60英尺的速度,這個指數可以作為一個經濟指標。 在沒有機械和畜力的原始時代,人的行走速度指標幾乎和現在社會的國民經濟景氣指數一樣重要。而現在市民步行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 美國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列文在他的《不同國家與地區生活節奏的比較》的調查報告中專門對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人們步行速度最快的前10個國家依次為:愛爾蘭、荷蘭、瑞士、英國、德國、美國、日本、法國、肯亞、義大利。香港排在第14位,臺灣排在第18位,中國內地排在第24位。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平原地區城市的市民步行速度要快於高原地區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而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祖先總是把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建立在平坦的三角洲地區。同時一個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也代表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最起碼可以看出道路是否平整。如果一個城市的失業率很高,無所事事的失業者在街上漫無目的行走的速度肯定要比匆忙的商務人士目的性很強的行走速度慢得多,所以市民行走速度似乎也關聯著整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經濟景氣程度。 此外,步行速度還是工作效率的一種體現。特別是在某一時期,一些東亞國家的公司甚至把步行速度提到了形而上的地步。 日本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福田永曾在某本書裡講過一個故事,某公司欲從兩位市場營銷人員中選拔出一位主管。這兩位候選人旗鼓相當、難分高下。最後老闆採用的方法是用電話把兩位候選人叫到辦公室,用其所花費的時間來評判誰更合適這個職位。結果:一位用了80秒,另一位則用了110秒。於是,老闆決定讓用了80秒的那一位擔任主管—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輸家比贏家有時只差30秒。 另外步行速度和人體健康也有著密切關係。 走路慢的人中有77%死亡,中速的人中50%死亡,而走路速度快的人中,只有27%的人死亡。研究人員稱,該調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壽命長短的“預警器”,即使在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同樣適用。這一研究在美國老年學會會議上提出,發表於《美國老年學會》雜誌11月刊的相關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原因可能有兩個,”此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斯蒂芬妮·A·史圖登斯基博士說,“一是對走路快的人來說,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鍛鍊;二是這些人體質一直比較好,所以走路時健步如飛。” 無獨有偶,日本學者在探索長壽奧秘時,也發現壽星有長期快步走的習慣。用較快的速度走路,對促進心血管系統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壓的發生都有良好作用。對此,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陸一帆認為,走路速度和身體機能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走得快的人,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也比較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範能力自然更佳;反過來說,長期有規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體各方面生理機能,如減緩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讓他們顯得更年輕。 那麼走得快,身體好為什麼步速能預測壽命呢?這是由於步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身體能量,並對肢體動作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還需要包括心肺系統、迴圈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肌肉骨骼系統在內的多個器官系統的支援與配合。 而步行速度慢一方面反映出老人的身體系統已經受損,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她步行時需要耗費較多的能量,所以步速能對老人的壽命起到預示的作用。 美研究步行速度測老年人壽命 速度越快壽命越長。想知道你活著的父母還能活多久嗎?根據最新調查顯示,一個簡捷的指標就是老年人的步行速度。在9項涉及約3.4萬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調查研究表明,行走速度越快表示壽命越長。此外,研究員還發現,步行速度體現人體機能的狀況。基於步態速度預測壽命的結果和基於年齡,性別,慢性疾病,吸菸史,血壓狀況以及其他因素預測的結果一樣準確。 在這項研究中,步態速度以米和秒為單位計算。所有被實驗者由靜止狀態開始,以他們一貫的步伐行走。平均速度為每秒三英尺(約兩英里的時速)。“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一些醫生已經開始使用它,”國家老年研究所副主任埃文哈德利說道。“儘管用步態速度預測壽命的方法還不是很普及,這項研究表明它確實是一個有力的預測壽命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