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董書林
-
2 # 汴梁佔坤
新媒體時代以來,社會傳播現實的變化帶動了傳播學界的觀念變化,促使傳統的“媒介—受眾”關係研究不斷向“新媒介—使用者”關係研究轉變。
新媒體技術誕生的初期,樂觀的技術決定論經常佔據主導地位,而當新媒體技術擴散和採納的比例逐漸提高,學者們又總是適時地轉向社會塑造論,探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何以在社會歷史情境中產生社會影響,進而推動社會塑造的程序。
“新媒體”是一個歷史的、相對的、流動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語境中有不同的所指。每當一個新的傳播技術誕生,“新媒體”和“舊媒體”的定義就會迎來一次更新,這一定義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得以穩固,直到下一次的傳播技術更新。
當前,我們所談論的“新媒體時代”是指計算機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終端技術等數字化資訊傳播技術誕生以來的這一歷史時期。
新媒體時代以數字傳播、網路傳播和全球傳播為主要特徵。在此,新媒體並不單純指向傳播技術和媒介形式本身,而是同時指向“用來交流或傳達資訊的製品或裝置;傳播或分享資訊的活動和實踐;圍繞上述裝置和實踐形成的社會安排或組織形式”。換言之,即區別於大眾媒體時代的新傳播媒介及其相關的傳播實踐和社會情境。
新媒體研究所要考察的,不再僅僅是以往佔據傳播研究核心的生產、文字和受眾等問題,而是在媒介、實踐和社會三個層面的互動作用下,新媒體能夠產生哪些區別於傳統媒體的獨特影響,尤其是在媒介融合和媒介化社會的大背景下,新媒體何以成為權力關係得以展開的場域。
[一]新媒體不管釋出什麼資訊,都在大眾監督之下,因為大眾有權力對媒體的評價。
[二]大眾是一面鏡子,在大眾監督下新媒體才能做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