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虎他爹
-
2 # 敖漢人的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世間還是好人多。但無論多好的人多善的人內心都會藏有惡的因素,只是有人能控制有人確控制不住。人本是複雜的動物,有著七情六慾。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內心深處的自私貪婪兇殘,難免被激發吞噬了善良。都說環境不能改變人性,但可以影像人性。好的環境造就好的人,壞的環境造就壞的人,因為惡的存在世間才會浮躁,喧器,世間才會有各種缺陷問題。當惡在一定的時機就會展現,吞噬別人也會吞噬自己。浮躁的社會不良的人心。面對浮躁的社會,年輕的心怎會不浮躁。
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
首先,中國學生從小缺乏在自由環境中成長的經歷,不善於在自由狀態下做出正確選擇。
中國教育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孩子讀書常常不源於熱愛,僅僅是為了讓老師、父母滿意,為了贏得一點榮譽,而被動去學習。
換言之,中國孩子普遍沒有形成自信,只有他信。
結果出現兩個方面問題:首先,到成人後,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學什麼都沒有獲得知識的快感,僅僅是為而補證,或工作之用;其次,覺得知識是分專業的,業餘的人學了也沒用,所以很容易氣餒。
不僅中國教育存在這個問題,日本、南韓,乃至伊朗等國家,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的教育傳統就是勤奮才能出成績。
不否認,勤奮非常重要,但被逼迫而成的勤奮,那就不是真勤奮,是受虐狂,一旦外部壓力不那麼大了,他就再也不勤奮了。
可以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我哥哥中學時代是學霸,在重點中學中常年是第一名,我中學時學習很一般,非重點中學,而且成績時好時壞,後來我哥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我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上了個很小的師範院校。
上大學後,我哥的同學都是全國各省的尖子,我哥覺得很氣餒,大學成績一直是班裡倒數第一第二,再也不好好學習了。我大學時考試成績一般,但每年能讀上百本書,畢業後一度為了生存,讀書少了,後來工作穩定了,便又回到書齋,這10年來,每年上百本書大概是沒問題的。
不否認,我這個水平,再怎麼讀書,恐怕也難有什麼大成績。但讀書確實很有意思,一旦讀進去,就會發現它比別的東西都好玩。我這種成績平平的學生,父母對我期望值不高,反而能讀下去,而我哥這樣的學霸,一直被認為是好學生的標杆,卻讀不下去,這不能不說明我們的教育太急功近利,反而限制了一個人發展。
中國每年這麼被耽誤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
其次,中國教育給提供的方便太少,專業與業餘之間鴻溝太深
教育應該是模組化的,應該更方便,一個人想得到什麼知識,可以在超市中像點單一樣自己選擇,只要他堅持努力下來,10年成為專家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在國外,斯皮爾伯格大學沒畢業,到老了才回校補文憑,照樣能行,在中國這就是天方夜譚。
還是拿我哥舉例,他考的是文科專業,但中學時數學非常好,老師一直在誇獎他,可大學沒有高等數學,他就自己買了本微積分的課本看,結果看了一半,自然看不懂,只好扔掉了。
我並不是說我哥能當數學家,但一個人學過微積分,他的思維能力會有很大提升,可在中國,你可能自學嗎?可能找到老師教你嗎?門兒都沒有。
這些年來,網上有了慕課,這就容易一點了,但說實話,依然不如直接上課那麼方便,此外,學了也沒人承認,你懂微積分,只能算是一個修養,漲不了工資,也沒人為此高看你一眼。
中國大學基本是不開放的,生怕老百姓能聽到,可大學難道不是人民用稅收養起來的嗎?像這種社會資源被一個個具體單位壟斷,這些單位完全放棄了公共責任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我們的圖書館的大量資料不對公眾開放,博物館的大量藏品不對公眾開放,檔案館的大批記錄不對公眾開放,大家都說是為了保護,可不利用起來,你保護給誰呢?無非是養幾個閒人,大家一起浪費公共財產罷了。
如果中國大學是開放的,相信很多人願意去聽,願意用知識改變命運,這對一個社會難道不是件很好的事嗎?非逼著大家每天晚上打麻將、喝大酒、吹牛逼,才和諧嗎?
其三,現代社會壓力非常大,年輕人精力不夠,年齡大的人又沒有學習能力了
這個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問題,也沒什麼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