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白讀資治通鑑

    小白不才,以《資治通鑑》建號,就從《資治通鑑》的記載說起吧。

    《資治通鑑》第六十五卷,漢紀五十七,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二年:初,琅邪諸葛亮寓居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劉備在荊州,訪士於襄陽司馬徽。徽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徐庶見備於新野,備器之。庶謂備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備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至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備由是詣亮,凡三往,乃見。……——嶽麓書社《資治通鑑》第一本第759頁。

    關於龐統之死,《資治通鑑》僅一句話:

    劉備圍雒城且一年,龐統為流矢所中,卒。 ——第780頁

    關於諸葛亮之死,《資治通鑑》用了大量筆墨,諸葛亮死後全軍退入谷然後發喪,百姓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笑了:“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司馬懿到諸葛亮的營壘,嘆曰:“天下奇才也!”而且還加註了陳壽的評語,贊諸葛亮為“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節選自第846頁)

    《資治通鑑》此處並未提及“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至於其他正史有沒有這樣的記載,我不是專業學史搞史的,就不去細查了。這句話出自哪裡,我必須認真查究。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玄德曰:“昔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龍、鳳雛’乎?”庶曰:“鳳雛乃襄陽龐統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

    水鏡先生就是司馬徽。

    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之後大喜,以為從此便能復興漢室。誰知龐統此人才華橫溢,但急於獻功,殞命於落鳳坡,從此劉備只剩孔明一人。孔明確實有治世之才,襄助劉備重建江山,並且劉備死後仍然鞠躬盡瘁。

    但是如果單從《三國演義》劇情來說,有臥龍在手,為何蜀漢還是走向了滅亡?很多網友認為,原因在於,“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還有後半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子初是指劉巴,孝直是指法正。法正擅奇謀,英年早逝。

    關於後面這一句的出處,我查了《三國演義》,其中沒有記載,所以網上很多說有這一句,不知道是誰做的評語。

    如果非要從《三國演義》中找出原因,也不難。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

    司馬徽聽說徐庶在,來探訪諸葛亮,才說徐庶等是中了曹操之計,果然,徐庶回去之後,徐庶的母親就自殺了。而司馬徽聽說徐庶推薦了諸葛亮,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本來司馬徽給劉備推薦的第一個人便是徐庶,在司馬徽看來,劉備有徐庶一人便足以安天下,他所說的“臥龍鳳雛,兩者得一可安天下”並不是正式真正向劉備推薦的人。所以,徐庶離開,反而推薦諸葛亮,完全出乎水鏡先生的意料之外,也許他也曾料到,但沒想到徐庶沒有留在劉備麾下。

    隨後,司馬徽又向劉備推薦了四個人——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但大家注意,並沒有說推薦劉巴、法正兩人,所以後一句絕不會出自水鏡先生之口。

    司馬徽欲辭行時,仰天大笑: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這一句非常關鍵,是解答你這個問題的鑰匙。

    司馬徽認為,諸葛亮雖然追隨了劉備,但不是時候,可惜了。可見,司馬徽同意諸葛亮出山,但即使他出山,也達不到劉備和諸葛亮各自的目的,原因很簡單——不得其時。

    天時地利人和,要想成就大事,缺一不可,不佔天時,司馬徽也只能感嘆“惜哉”。

  • 2 # ww3721王建文

    這句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為自比諸葛亮時創造的藝術的形象的自我誇張褒獎,不是歷史史詩的點贊。在歷史早期沒有臥龍和鳳雛之號。更沒有實際證實這個稱號。是羅貫中的創造得言語有奇絕妙美的讚美得以實現的。不是真的在三國當時自號有管毅之才諸葛亮因才而款,而且更不象龐統做為,更是出場就喪命。更沒有辦法做到,也不可辦到。是羅貫中想往的世界,有藝術加工精練製作,與孔明夲人無關。元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創意。當時沒有如此美譽。更不會容易得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研究生學歷男生會找一個專科的女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