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逍遙讀文史
-
2 # 洋酒5
晚清面臨社會變局是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大變局。社會矛盾已經從內部的人民群眾和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轉變為外部力量(槍炮衝擊下,被迫開啟國門)的矛盾,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外力推動下的矛盾轉移,特別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從發起時的期待到中期腐敗的失望再到徹底失敗的教訓,讓大眾尤其是地主階級、開明紳士開始反思,從推倒重建的思路,轉變為如何自救改變的謀劃,再加上忠君愛國思想的深入人心,國家概念的逐步形成(之前是“家”天下的概念),都客觀的促成了晚清幾十年的相對穩定局面。
-
3 # 學習邏輯反忽悠
鴉片戰爭並不是最刺激人的,因為西洋人是外來物種,當時的人人文誰都不瞭解,不瞭解帶來恐懼,不分滿漢。
真正刺激華人的是,甲午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
日本做中國的小鄰居,本來以為是知根知底的,甲午戰爭伊始,大清雖然落了後手,但是朝中的主戰派還是不少的,朝中君臣具有某種心理優勢。
小日本忽然就戰勝了大清,這太傷面子了,再遲鈍的人也感到了疼痛,比被夕陽人戰勝,更疼痛。
但是更準確的轉折點,在於太平天國起義。
在滿清高官眼中的一群泥腿子,從廣西金田那樣的小地方出發,穿州過府,勢如破竹,定都南京,圖中只有長沙給太平軍制造了點麻煩。
太平軍,隨即派出一隻的偏師,一直打到天津地帶,清軍費了幾年時間,才消滅這隻沒有後援的片師,暴露了清軍的虛弱,打破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能敵”的神話。
後來滿漢聯軍圍攻南京,又是漢族地主武裝,首先攻入天京。在同一片戰場上,滿軍和漢軍的戰鬥力一目瞭然,瞞不了人。
太平天國失敗之後,捻軍消滅了清朝名將僧格林沁帶領的蒙古騎兵,漢族地主武裝又消滅了捻軍。
兩相對比之下,滿清政權已經失去了暴力靠山,也就是滿漢軍隊,支撐政權的軍隊,實際上換成了漢族地主武裝。
滿清朝廷面對漢族人,已經失去了威懾力。
面對失去嫡系部隊的滿清政權,漢族人已經失去了敬畏之心,出名的例子,就是曾國藩的幕僚,曾經給曾國藩提過問鼎的建議,被曾國藩拒絕了。
可以說,從這次起,滿清政權就隨時面臨著野心家的不懷好意地打量。
但是就是沒有人出頭,因為困獸猶鬥,沒有人想當出頭鳥。
每個朝代的末期,最先起兵的都是弄潮兒,但是弄潮兒都很不幸,面對舊王朝的最後一擊。
從秦末開始,陳勝,吳廣最先動手,被秦將章邯消滅,摘果子的是劉邦,元末的時候最先起兵的是劉福通,摘果子的是朱元璋。
所以,清末那些掌握地方軍政大權的,都在觀望,誰也不想當第一個動手的人,都在等待別人先動手。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最後一擊,傷害力也不小。
滿清政權就像一隻紙老虎,但是總是需要有試探的人,那些老奸巨猾的老政客,都在等待別人試探。在沒有試探出確定結果之前,他們不介意幫著滿清政權消滅革命黨。
但是一旦武昌起義一聲槍響,馬上各省都督府馬上成立,宣佈脫離滿清政權。清朝高管搖身一變成了革命功臣。袁世凱出手逼迫清帝遜位
回覆列表
從1840年爆發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宣統皇帝退位,滿清政府延續了70多年,在這70多年中,清政府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不斷,外部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略中國,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對中國巧取豪奪,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內又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連年戰爭。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給了清政府沉痛的打擊,使腐朽的大清王朝更加搖搖欲墜。
儘管滿清政府腐敗不堪,已經是日薄西山了,但是要想改變社會狀況非常困難。儘管有了太平天國和義和團等農民起義軍,但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夠提出解決社會根本矛盾的理論綱領,狹隘的小農階級思想導致領導層的侷限性,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了。而晚清的一些有識之士,像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人,推行了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鞏固了滿清政府的統治。另外在20世紀之前,中國由於長期閉關鎖國,華人的思想受到桎梏,沒有接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薰陶,只有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隨著出國留學生的增多,人們的視野開闊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才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最終推翻了滿清政府,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