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亞科

    紅山文化玉器的認識和鑑別: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紅山文化玉器的認識:

    紅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距今約5000至6000年,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玉器後期拋光因為手工和機械的關係,也會呈現不同:手工拋光玉器的陰槽裡和光面的線比較亂,有深有淺、有長有短,有點狀的、有斷續的,現代機械拋光的痕跡是非常的細密均等。

    “真品紅山玉十分難求,目前已知的存世量還不到200件。”據說,1996年就有一件紅山玉器以253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目前市場上大量出現贗品紅山玉,因為紅山古玉的器型非常簡單,其材料也很容易尋找,所以在古玩市場裡,紅山古玉的仿製品數不勝數。而這些贗品的仿製水平、真實度之高讓行內人士甚至包括專家都難分辨。

    紅山文化玉器的鑑別:

    對紅山古玉的鑑別分為12個字來鑑定,他們是“淨、熟、肥、透、葬、孔、坑、縮、次、過、漿、神”。

    “淨”,是指玉出土是乾淨的,老玉出土要吐漿,要吐白漿、要吐黏漿、要吐灰。玉吐漿必然和泥固化產生一層隔膜,它會自然的把玉保護起來。白漿的下面還有一層黏膜。所以土就基本上侵蝕不到裡面了。所以說一般的紅山出土都是乾淨的,叫“淨”。

    紅山文化 墨玉斧

    “熟”,不僅只是紅山,只要是出土的東西,老玉和新玉及仿製的老玉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新玉是生的感覺。戰、漢出土的真的古玉,用燈光打,它有像膠狀一樣的凍,可能不是全部,所以它才能顯玻璃光,而紅山古玉,因為它的年代比漢代要早幾千年,所以它的侵蝕更嚴重,所以它有一種熟的狀態。

    紅山玉斧

    “肥”, 就是玉中的沁看上去給人的一種感覺,它浮在玉中有點像我們平常吃的肥油一樣。“肥”分為兩種,內部肥和外部肥,內部肥就是玉里面的沁,他在玉的中間,是一種虛白的,雲霧狀的,經常形成於玉的表層、表層以下或表層之上這三個位置,這種沁是仿製不出來的;外部肥,非玉中所有的是單體晶,在玉中一塊一塊的,他在玉的外部,呈獻不規則的像雞胸板油一樣,這也是人為做不出來的。

    “透”,與“熟”相連就像一個熟透了的果實與一個新長出來的果實給人的感覺一樣。而且對於新的玉,在手中盤的時候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只有老玉盤的時間越長,變化也會越明顯,當然脫了胎的除外。

    “葬”,實指是一種味道,就是所謂的人們常講的葬氣味;葬香味等等,玉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沁進去的味道也就不大一樣,越往山頂葬氣的味道也越小,因為在山頂其暴露在空氣中的機會也越大,玉乾淨時也很漂亮,但是這種玉現在是十分少見的。

    “孔”,這裡的孔不單指簡單意義上的小洞,是玉的侵濁紋,玉在不同的環境中所處的外部條件有沙地,水裡,高山等等它所形成的沁、沁痕、沁孔、沁色都是不一樣的。用40至70倍的放大鏡觀察玉的石門、石孔時毛糙的地方即玉的溝槽,那裡的毛孔必然是開放的,那些地方容易受沁,紅山古玉埋在地下,它的溝槽部位的侵蝕痕要大。所以真正的紅山古玉溝槽部分的毛細孔多並且伴隨有漿。另外如果對紅山古玉進行拋光,其溝槽部分的光亮程度是不及玉體其他部位的。仿品壓色孔邊無過渡質和色變。

    “坑”,在紅山古玉中的坑、溝、洞都統稱為坑。用3~5倍的放大鏡就可以觀察清楚了,在放大鏡下觀察到的坑都是一些不規則的晶體,並且孔小洞大,在裡面還有不規則的像晶體的結夾,還會有沁色。

    “縮”,紅山古玉在地下埋藏的時間久了玉本身都會受到侵蝕,因此現在看到的古玉要比當時的玉小一些,玉質硬的地方會因為整體縮小而凸現出來。同樣有縮即有闊,擴是相對於縮而言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表層縮了,孔就會擴大了,表層腐蝕了,孔裡也會腐蝕的,腐蝕的同時孔就擴了。積石種的可以看到加工痕,旋痕、坨痕全部都看的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選傳祺GS4,還是選榮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