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rayer1314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作於公元761年即唐代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因窮困潦倒四處求親戚告朋友,終於在現今成都一個叫浣花溪邊的地方,蓋起了一座像樣的茅屋,總算是擁有了一個棲身的地方。

    卻沒想到,在公元761年8月,茅屋被大風所破,傾盆而下的大雨卻又接連而至。當時的情況是,安史之亂並未被平息,杜甫心中感慨萬千,一氣呵成地寫下了這篇被後人高度頌傳的的詩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是唐代的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時所創作的一首成為膾炙人口的歌行體古詩。

    這首詩敘述了杜甫被求親告友所蓋的茅屋,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大雨所破、以致於讓全家人跟著遭雨淋的一些痛苦歷程,抒發了作者心中的無限感慨,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極大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杜甫眾多佳作的典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風大聲吼叫,狂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裡。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明目張膽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裡去了。我費盡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後拄著柺杖獨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不久後風停了天空上的雲像墨一樣黑,秋季的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了下來。布質的被子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個屋子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雨點像下垂的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後我的睡眠時間就很少了,長夜漫漫屋子潮溼不幹如何才能捱到天亮?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喜笑顏開,房屋遇到風雨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擴充套件資料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字詞註釋

    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大庇(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計程車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於“唉”。

    突兀(wù):高聳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出現。

    廬: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三和一般龍井區別?